深圳,向左还是向右

      慕容雪村说:“如果你爱他 ,让他来深圳,如果你恨他,让他来深圳”。

深圳,向左还是向右_第1张图片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的40周年,在2020年8月26日深圳占据了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热搜,它太过于耀眼,从那个老人画下这个圈以后,它就注定不平凡,四十年,深圳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中国也成就了深圳速度,GDP增长一万倍,出口总额1.67万亿,常住人口增长42倍,各项数据占据榜首,上市公司市值全国第一,专利数和研发能力全国第一,信息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全国前列……这座最年轻最活力的城市,吸引着全国人民奔涌而至,尤其年轻人,深圳人口平均年龄仅32岁,但它也有着无数让人离开的理由,房价全国登顶,医疗教育水平不足,贫富差距拉大,城市节奏过快,文化沉淀不足,这也导致深圳户籍人口却仅有35%,所以说它是一座既温暖又冰冷的城市,一座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外面有人想进来,里面有人想出去。

      我虽然不算一个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但俗话说来了就是深圳人,虽然现在应该是来了三年才有资格是深圳人。毕业后我就义无反顾来到这片热血的土地,我也曾燃烧,一晃过了这么多年,虽慢慢趋于平淡,但不管怎么样,我好歹能算半个深圳人吧,辗转过罗湖福田南山龙华龙岗,吃过沙井鲜蚝、南山荔枝、公明烧鹅、西乡基围虾,去过世界之窗、大梅沙、红树林、东西涌、梧桐山……逛过各大公园,它的一切都太熟悉了,闻着随风飘落的树叶都能感受到它的一年四季,以至于在无数个抉择的路口,我都选择了留在这里,它就像恋人,如此让人着迷,但即便如此,我也很多次产生过离开的想法。

      焦虑是这个城市给我种下的病根,无声侵袭,久治不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些最初奋斗者创造了深圳速度,也塑造了深圳气质。高效是它的代名词,但也压得大家难以喘息,上班996,职场PUA,生活机械化,入睡不成眠,连吃饭你都得使劲,不然你就会被人甩掉连影都见不到,深圳岗位竞争指数为29,即29个人同时竞争一个岗位,有的优质岗位甚至达到几百上千的指数,是真正的万里挑一。如此压力环境,怎能不焦虑,满脑子想着如何生存下去,尽力保证自己不被超越和淘汰,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加班,周末要汇报,假期要开会,生活没了,健康没了,钱也没了,但焦虑一直都在,一部分转化成了动力,这是熵减的过程,一部分随时间挥发了,剩下的留在体内孕育,这是熵增的过程,增减相互作用,就看谁的力道大。

深圳,向左还是向右_第2张图片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到: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企业要对抗熵增,我们要负熵而行,那就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深圳这个大城市,有竞争与压力、有平台与资源,有创新与活力,有利的外力作用,再加上自身的自律,我们才很有可能负熵成功。何为熵,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那何为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会不断增大,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封闭环境中,我们不做任何改变,将会走向无序,最终走向灭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外力作用(外部环境)和自我改变的重要程度,自古人类从农村到乡镇,再到城市,到大都市,这些都是人类为了进步对抗熵增的过程,清朝因为闭关锁国走向灭亡,唐玄宗晚期不自律是唐朝由盛转衰缘由之一,深圳是深圳人创造的最佳外部环境,等着我们通过自律来完成自我提升,自我升华,打造全新的自我,创造更美的深圳。罗曼·罗兰曾说,“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我想,说不定我也是如此。

深圳,向左还是向右_第3张图片

      深圳,你该继续往东还是往西呢,我相信,进入四十不惑之年后,你已经有了该有的答案。而我,该往左还是往右呢?我好似还没有找到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向左还是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