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网络直播市场,填得饱文化饥饿的肚子吗?

“网络直播”作为一个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可能会有一点点变化了:为进一步规范网络表演市场经营秩序,促进网络表演行业健康发展,文化部决定2月13日起至2018年4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表演市场专项规范整治行动。此次整治内容包括价值导向问题和虚假信息问题,因此将查办一些格调低俗,违法违规的网络主播,指导行业加强对主播签约经纪组织的管理,并制定行业运营规范。


这一次对网络直播市场的整治行动,确实应该赢得一片掌声:目前的直播市场可谓是弊病百出。一方面,一些节目内容低俗无下限,甚至违法,比如《焦点访谈》中就提到,有些主播直播抽烟、吃蟑螂、给嘴巴扎洞,甚至进行淫秽色情表演;主播“天佑”在直播中用说唱形式形容吸毒感受等等。另一方面,在公司运营上,许多公司与旗下主播相互勾结,进行“刷单”等操作,造成一些虚假繁荣的现象。此次整治,无疑将净化网络直播环境,引导网络直播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尽管如此,“规范化”却不能改变相当一部分人面临文化饥饿的现象。网络直播行业的飞快发展,背后离不开群众的高度需求。这种需求是一种什么样的需求呢?从来源上看,网络直播主要是用于工作、学习之外的空闲时间,人们掏出手机来消遣自己的业余时光;从内容上看,除了游戏、户外娱乐活动以外,最为泛滥的便是在摄像头前唱歌、跳舞、卖萌、聊天的秀场直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在业余时间里并不是看书、看电视节目,发展爱好,而选择在直播间里看主播打游戏、欣赏主播的颜值;甚至根据报道,一些农村青年一天竟能在直播间中泡上七八个小时。也有大量的节目比如户外节目,便是观众为了寻求刺激而疯狂追捧。这些需求的背后,实际上是主播利用了观众无聊而猎奇的心理,而这恰恰是大面积的文化饥饿的体现。光靠强有力的整治手段,是无法填饱这些辘辘的饥肠的。


要解决文化饥饿的难题,依靠网络直播的文化传播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其实在现实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思路了——陌陌平台上,已经有数十位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进行过直播;2017年,陌陌还举办了京剧昆曲直播专场和传统戏曲艺术人才交流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传统文化演出的陌陌网友人次超千万。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形式在继“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后,在网络直播上也可以大展身手。而这次,表演者的成本更低,舞台更大,观众接触优秀文化的渠道也可以更多、更宽。然而优秀传统文化能否抓住机会,填好人们的“饥饿的肚子”,也要靠有关部门整改以后,进一步的鼓励和引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治网络直播市场,填得饱文化饥饿的肚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