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生长

喜欢看蒲公英在风中的摇曳,喜欢杯中静置的半杯水,喜欢夏天的山和冬天的海,总而言之喜欢不确定中的确定,这种感觉很微妙又很难定义,就像尘埃落定前的飘忽不定,带有一些缓冲和别样的美,我把它们理解为向上生长。最近刚读完《向上生长》,把看完的感受简单的复盘一下:关于学习先定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小目标,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一步登天,很多人信心满满的在年初定的宏伟目标,在前期阶段就抛之脑后阵亡了,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在面对阻力重重深不见底的黑洞时,是活跃不起来的。就比如我们站在一层的位置要爬上100层,我们可以选择每天爬五层,把100层分解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降低心理负担,而不是一天要爬50层,疲倦不堪而又中途崩盘,既忽略了眼下的风景,也不会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人要站得高,基石就得稳,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的心中有数,逆风翻盘的根本就是不服,而不服是因为我们脚踏实地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取得一个满意的结果,因为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才敢不服,才有勇气逆风翻盘,而那些一蹴而就的人就只能像个雕塑被架空在那里。关于工作大多数人都做着“忍辱负重”的工作,诗和远方只是我们心中不可明灭的火,不论是生活所迫还是别无选择,没有哪份工作不辛苦,没有哪份工作能让你一直满血复活而不意志消沉,从某种角度来说,工作本就是委屈的,碰到理解是奢侈的,碰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大多数人满腹牢骚第二天又元气满满,就好像之前看到的收费员委屈的擦掉眼泪又对第二辆车微笑示意,普通人是没法不工作的,这时候的诗和远方就像黑夜中的灯塔,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永无止境的黑暗,而是心驰神往的那一丝丝恬淡,这份恬淡,弱化了我们尝到的苦涩,而真正的勇士总是能把生活的苦嚼碎咽下去,才能尝到甘之如饴的甜。关于陪伴也许是我侄子出生的缘故,让我总是觉得生命的神奇和敬畏。如何更好的和他相处对他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们全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成年人的身上都存在原生家庭的后遗症,大多数孩子的天花板就是父母,孩子身上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都来自父母,其实就对大人的要求提高了,多审视自己身上还存在的问题或者问问自己想让孩子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自己得先努力变成这样的人,才能身体力行的做好引导和陪伴。关于父母发现自己越爱钱了,可能是年龄的增长,也可能是想守护的人更多了,更可能是肩上的责任,以前觉得我是我们家最小的,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现在随着我侄子的出生,变成了姑姑,我是个大人了,我要爱护他,陪伴他。新生命的到来,全家人喜不自胜,辈分的升级也就意味着父母的年龄和一年又一年的苍老,我们无法抗衡这种自然交替的生长,只能选择在当下的时间里多些尽兴,少些遗憾,记得毕淑敏有句话: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关于自己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会有诗和远方的向往,会具备赚钱的能力,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去靠近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留意他们的言谈举止和行为意识,多去读一些书,打开思想的局限。正如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尝试才能碰撞,碰撞才能补缺,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其实就是在照一面无可遁形的镜子。而人只有看见不被包装的自己,才能明晰自己的需求,与此同时,我还想告诉自己:当你真真正正花很多时间去努力干好一份工作或经营一个爱好时,生活也自然给你相应的回报。如果还没有,那就是努力的不够,时机未到,你可别忘了你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呐。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