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告白》——读后感

一本小说都能拖拖拉拉看几个月,可见这本小说和我的频率不合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可能就比《挪威的森林》好一点点,毕竟那本书我都看了几年了,也没看完。

看开头一段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这本书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切换表述手法,当写到耳聋小女孩露比的心理活动时,作者就会切换到第一人称,当写到其他人的心理活动时,就变成了第三人称。

看完书去翻豆瓣评论的时候,发现许多读者对这种手法很反感。我却觉得很新奇,在不同的人物视角上切换来切换去,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读者看的时候会有一种上帝视角感觉,在不同的人身上切换,又新鲜,又高尚。

开头有些沉闷,让人不太容易进入状态,剧情起伏并不太够,略显平淡。大概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剧情有了一些强烈的冲突,比如妈妈雅思明突然变成了超级妈妈,驾驶着大卡车行走在极地的黑暗中,而身后竟然还有车在跟踪她,似乎要对她不利。

随后雅思明和耳聋女孩露比遭遇暴雪,在室外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冻土上,冷冷的等着风暴过去。当风暴过去,危险还在继续,那个尾随的人一直没有放过他们。

其实作者的文笔的确很一般,许多冲突被她写得真的一点都不惊心动魄,我看起来总有一种雅思明有被害妄想症的感觉。只能说,作者这种文笔代入感真的很不强。

最后结局的反转显得很无力,在最极端的恶里,才能看到纯净的善。可能说的是那个助纣为虐的警察,可能说的是那个最终没有对小女孩下杀手的跟踪者,但无论是谁,这种善来的都很突兀。作者似乎并没有太多能力把它表现的自然而然流露,这大概真的是没办法的事情,也许不是作者的锅,纯粹只是翻译的问题也说不准。

但即便如此,看完之后我还是很有些触动的。

雅思明和马修的夫妻感情的起伏,从一开始都已经要离婚的状态,到雅思明暗夜里疯了似的要去找到马修,最终揭晓谜底时马修的告白。有时候在灾难面前,人往往才能看清楚自己的真实内心,而不是被世俗所迷惑所误导。

两夫妻对耳聋女儿的教育分歧,也是值得有孩子的家庭去感悟的,从悦纳女儿一切的爸爸身上,我们能够感觉到父爱的力量。从一直希望为女儿铺好一切后路的妈妈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妈妈的焦虑,也会很开心最终因为妈妈的醒悟,带来了孩子的快速成长。

这本书名字叫《沉默的告白》,也许最终是来自于女儿露比的告白。她不爱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但是她用自己的成长,告诉了马修和雅思明这对父母,她很骄傲有他们的陪伴,她很爱他们。

老套的结局,作者死活不肯再往后写一点点,也许是出于政治正确,不能瞎掰,也许是出于作者流俗的心理,就是不想让读者痛快。但无所谓了,因为这是一本不会去回看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默的告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