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年第一天看了一部电影,本想趁热打铁写写观后感,没曾想,一封税务局的来信,彻底打乱了晚上的计划。不如就趁此机会说说“税”这个话题吧。
01
每年加拿大税局都要抽查纳税人的申报材料,大概是看纳税与收入是否一致,是否漏报或者错报等等,今年我运气格外好,被抽到了。
要求很合理,关于纳税总表中的一项所得税数字,他们希望我能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信中还提到,在信件邮寄后的20天之内,如果他们未收到回复,税局就要按照他们的理解重新评估税表。
那也就意味着,很多数字可能会发生改变。我收到的去年的退税有可能多,有可能少,但总之很麻烦,又要接着跟税局频繁邮件往来,一直到把这件事里里外外搞清楚为止,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几周甚至几个月。
税局没考虑到的可能是,他们邮寄信件后,圣诞大假就来临了。这封信躺进我的邮箱已经是十多天以后的事了。掐指一算,离截止日期也就四五天,那还等什么,其他事情都靠边站,我赶紧手忙脚乱起来。
幸好,所有的资料在去年四月份报税时都已经专门整理归档。我于是回忆了一下报税时候的过程,确认清楚理解了税局的要求,开始写信,并把原始资料复印、翻译作为附件,全部整理好,第二天发传真就可以了。要求并不太复杂,所有资料都有准备,但前前后后还是折腾了我将近两个小时。
像我这样,被税局无意中“盯”上的,有对报税稀里糊涂的外来移民,也有本应对报税驾轻就熟的本地土著。这一点上,税务局绝对是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绝不偏心。去年我们公司的好几个西人同事几乎同时收到了税局的调查信,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迄今为止还没和税务局打过交道,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在加拿大生活。
02
都知道加拿大是“万税”之国,各种名目的税多如牛毛。在此,先化繁为简,普及一下加拿大的税务常识。
在加拿大,税收大体上由三级政府机关来收取:联邦政府,代言人就是赫赫有名的CRA加拿大税务总局;省级/自治地区政府,出面的是各省自己的财税部门;市级政府,通过地方政府与市民直接打交道。
那政府都要收哪些税呢?基本上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 所得税,包括个人劳务工资所得,和企业经营所得的所得税
2) 消费税(零售或销售),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环节
3) 物业税,销售或转让物业的收入所得需要征税
4) 进出口税,即关税,想从此地过,留下买路钱,世上没有免费的通道
基本上从你睁眼开始一天的活动,你的一举一动,背后都有税的影子。
最真实的感受,记得我们刚过来定居的时候,买完东西,看到账单底部单独标上的PST(省级销售税,卑诗省为7%)和GST(商品和服务税,联邦税,全国统一为5%)都会倒抽一口凉气,看着肉疼。再便宜的东西加上这两项税之后也顿时变得高攀不起。
按照上述定义,除了农产品和部分免税的服务类别以外,基本上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不论大小,都要被课以这两种税。小到喝杯咖啡,申请个无线网络账号,买件衣服,大到买辆车,入手一套房子,都要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上12%。而像烟草、酒类等国家管制商品,更要被单独课以重税。
说了这么多,可能你会想,这跟我们中国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呢,现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借鉴了西方的这一套体系的。有些可能冠以不同的名称,但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最明显的区别可能是,国内的消费税都已经包含在商品的价格里了,所以人们在结账的时候不像在国外有那么明显的第一眼冲击。
再说,你也不能保证这一辈子就呆在原地哪儿都不去了,对吧?现在出国旅游跟上邻居家串门一样方便。如果你提前了解了旅游目的地比如加拿大(美国的体系也类似)大致的税收系统,买东西甚至海关退税时都可以更加胸有成竹了。
03
那么多苛捐杂税,岂不是人民都没有活路了?当然不是。
首先,加拿大的税收绝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利用这些税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公民和居民的教育、医疗,保证所有国民的舒适生活,也用来维持公务机关提供这些服务的正常运转。
加拿大最著名的就是它的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住院一概不花钱(当然住院做手术前的等候时间也是够磨人的);加拿大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制度,学前班到高中毕业都由国家包干了。没有这些税收,这几项最大的福利根本无从谈起。
还有,政府可会玩打一棒子给一甜枣的小伎俩了。每年你的账面上的收入并不等同于你的应纳税收入。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都可以有不同类型的免税项目,从应纳税收入中扣除。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和其他一些款项都会有额度有条件地当作费用扣除。
而且这里是以家庭为单位报税的。如果家里有孩子,孩子的托儿费用、兴趣班和课外活动费用,大人的培训和在职学习的费用,以及看病买药个人承担部分,都可以在税前有条件扣除。所以,大多数的国民,每年乖乖地痛并快乐地交着税,享受这棒子和甜枣兼有的待遇。
但是,这里采取公民和居民自行报税的方式。只要是符合居住条件的任何人(包括留学生,拿旅游或工作签在本地居住超过183天的),或者说被税务局认定为应纳税居民的个人,哪怕你收入为零,都要主动自觉提交纳税申报。
可能为了体现专业性和严肃性吧,整个报税过程和税表还被税局搞得错综复杂,不是专业人士还真搞不定。
好在,市场上有很多税务局认可的报税软件,人们可以直接网络下载,填入基本数据后,软件就会用提前输入的复杂公式帮你自动运算,生成一张张申报表格。这样,普通人即使没学过专门的税务知识,也可以在家轻松搞定,在线申报,方便快捷。
04
本地人,包括移民多年的华人,基本都是自己报税。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小编本人,自然也不甘人后。不过,刚出来时,因为原来在国内都是当甩手掌柜的(国家也不允许自行报税),而且每年税局都会出台新的交税和免税政策,搞得人云里雾里,和税务局打交道曾经是我移民前三年的生活日常。
加拿大有一项福利被很多国人艳羡,就是“牛奶金”制度,理论上每个18岁以下未成年人都可以享受,有的家里孩子多的,仅仅靠牛奶金收入就可以满足一家子的日常开销。
不过,权利和义务向来都是对等的。税务局有复杂的公式来计算如何分配落实到个人头上的牛奶金,前提是申请这项福利的家庭需要每年进行纳税申报,提供家庭年总收入。
中国很多家庭都有“空中飞人”,或者人虽在加拿大,国内还有收入来源。这些收入都要如实申报,否则被税务局查到,轻则没收牛奶金,重则加上罚款和利息。
前两年关于如何界定“空中飞人”是否为税务居民一事,经常发生税务局和居民各执一词的情况,因为这牵涉到是否需要申报飞人们在国内的收入。我在头两年经常收到税务局的鸿雁传书,提出询问,就是因为在这件事上理解与税局不同。
有人该问了,你胆子够大的,敢和税局叫板?我想说的是,税务局不是不明事理的单位。一是它内部的员工因为个人知识和理解水平的不同,对同一政策就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造成很多人在实际申报时因为误会而产生错误或偏差。
二是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税局理论上都会客观区别对待,所以和税务局保持及时的沟通变得十分重要。只要你老老实实汇报家庭实际情况,不隐瞒,不欺骗,发生点小错误及时纠正,税务局不会揪着你不放。当然,付出时间成本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这些年,我在税务局不断的敲打中,逐渐变得训练有素了。所有与收入和费用相关的原始单据都保留妥当,该翻译的及时翻译,所有数据都保证清楚出处和来源,分类归纳,申报时自己怎么理解的,怎么填写的,都一一记下来。最终结果打印存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税务局有时候可爱翻陈年老帐了,所以六年内的报税记录都要完整妥善保存。
即使这样,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如果对税务知识一知半解,很可能在申报时漏报或错报了。这不,我这回大概就是碰到类似问题了。在税务局的下一封信到来前,唯有安静的等待。反正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啦,习惯就好。
05
风闻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在2019年也将发生重要变化,目测一切已在进行中了。
很高兴看到国家在这项政策上越来越有人情味儿,可见咱国的经济实力真的是今非昔比,当个人所得税早已成为税收中的“配角”,咱们国家才有这个底气大幅降低人民在这方面的负担。
而且,执行层面也是雷厉风行。刚刚看到小伙伴转发的信息,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APP正式启用,个税中的重大利好——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填报了。
这一切都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了,包括这个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和加拿大的免税项目异曲同工。不再是笼统粗暴地以收入来计税,而是充分考虑到家庭为单位的个人实际承担,养老,子女教育,医疗各项民生项目都可以在税前扣除,真的是个税法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目前,这些信息还可以提供给单位,由单位代扣代缴。但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由个人自行申报纳税,并且进行年度申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了。
这就意味着,将来个人要越来越多地直接与税务局打交道。税务局也可能一言不合,就打电话或发信给你,要求配合调查。
希望我的上述经验和体会可以给大家一个启发。现阶段不一定用得到,但让自己的个人税务管理变得更有序,条理更分明,无论对个人,对家庭,都是好处多多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