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二期1.0班读后感十
《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为例》读后感4稿:从读不懂到读懂一点到我还能读懂些什么?2018-09-15
河南省巩义市子美外国语小学 张艳琼
9月15日,中国班主任第二期研修群里陈娥老师发布了一篇关于《班主任如何践行杜威民主主义思想》的读后感,从中我找到了一个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文章的方法。“要想真正理解民主主义,我们有必要来了解杜威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于是我就在想,我可以用这种方法再读张永博士的《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为例》中所提出的那令人费解的观点: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框架。
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最早提出有关人类个体发展的生态学分析框架。其核心观点是:个体与环境必须被看做是相互塑造的系统,每一方都随着时间而改变,且对另一方的改变做出反应。
该生态学分析框架中最广为人知的部分是有关社会生态系统的四层次分析:微观系统、 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1】
在那一瞬间,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点,以“今天我当家”活动为例,我的最浅层次的理解:
微观系统:最初关注点在学生个体上,家庭学习活动——学会做一道菜。
中间系统:关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外部系统:以一个孩子为中心,所辐射、带动小组的共同参与,及家长的介入、跟进。开始思考这个活动中相关活动的主体在家庭学习活动、在校学习活动的关联与融合。
宏观系统:沟通和关联并存在于微观、中间、外部系统之中,在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关联的环境、人群、及个体的信念,更为关注的周围的环境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的间接的影响。
后来我又反反复复的读,又在百度上搜索相关的理论,我发现自己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再次凝神静气,再读再思考,真的有了新的认识,几乎颠覆了了我之前的所有认知和观点。我在不断的问自己,我还能读懂些什么?
在第一篇读后感中:李家成老师就提出大段的复制粘贴不可取,但是我觉得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还是有必要读一读,会帮助自己分析、判断、形成新的思考。因为很少这样读专家、学者的文章,所以自己很难进入到一定的高度来理解和作者的话语体系及思维方式。就这样,哪怕是一点点新的认识,还是想记录下来自己的改变。
我的再次思考及新的认知:
1.当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该系统分为4个层次, 由小到大分别是: 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4个层次是以行为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直接程度分界的,从微系统到宏系统,对儿童的影响也从直接到间接。【2】
2.依然以“今天我当家”活动为例: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系统, 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3】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首次学习美食,微系统仅限于家庭。父母所能提供的学习美食的环境、心态、是否陪伴及支持力度。随着活动的开展, 活动范围的扩大,学校和同伴的关系不断纳入到学生的微系统中来。对学生来说, 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微系统随着孩子的成长的发生着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的不断增加,就出现了社区这样的微系统。伴随着一个儿童发展的家庭、学校、社区就是其成长的最为直接的环境,也就是微系统。能够有这样的一个认知,虽然简单,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开心了。
3.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系统间的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4】我所理解在微观系统里所指的家庭、学校、社区的环境及主体都在积极发生着作用,那么出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同样在“今天我当家”活动中,就有一部分家长深深的感受到活动的价值其意义,所以就很支持,也为孩子创设了一个亲子共同参与的可发展的家庭环境。而我所能够提供的在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分享,可交流的平台。所以有了这几方力量的出现,才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得以成长。家校之间、家校社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各种关系及环境都是我所理解的中间系统。正如张永博士所说: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学校、和邻里同伴之间的关系;对于成年人而言,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5】
4.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部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例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就是外层系统影响因素。儿童在家庭的情感关系可能会受到父母是否喜欢其工作的影响。【6】比如家庭互动、生活方式、社区发展、民间团体、课程学习、学校行政都是环境层次的外部系统,对于儿童来说没有直接关系,却影响着一个儿童的发展
5.第四个环境系统是宏系统。指的是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宏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它规定如何对待儿童,教给儿童什么以及儿童应该努力的目标。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观念是不同的,但是这些观念存在于微系统、中系统和外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知识经验的获得。【7】我的理解是最终要形成的是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是这个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的再现。正如文中叶澜教授所说:社会教育力是一个新概念,提出此概念是想以此作为重建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性质的着力点,进而阐明社会教育责任研究及社会教育力的现状,以进一步寻求其发展之向。【8】
这样思考的话,就不难理解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为什么是:在校学习活动、在家学习活动、社区学习活动、游学活动。他们是儿童或成人发展的轨迹,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的“环境”的概念。他们是每一个微观系统的组成和构建,也是生态学分析框架之下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呈现。
【1】【5】【8】张永《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为例》【A】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11-112
【2】【3】【4】【6】【7】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