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笔记140 2018-08-31

传习录下

【原典206】

【黄勉叔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先生曰:“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以下门人黄修易录。】

【注释】

黄修易,字勉叔,王阳明弟子,从这一条开始,往下是黄修易记录的。

【译文】

黄修易问:“心中没有恶念的时候,空空荡荡的,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存一个善念呢?”

先生说:“没有恶念,就是善念,就已经是心之本体了。就像阳光被乌云遮蔽,乌云散了,阳光就恢复了。如果恶念已去,要再存一个善念,就好像在阳光下你又点一盏灯,干什么呢?”

【原典207】

【问:“近来用功,亦颇觉妄念不生,但腔子里黑窸窸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先生曰:“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浊水,才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入,黑窸窸自能光明也。今便要责效,却是助长,不成工夫。”】

【译文】

黄修直问:“我近来用功,也颇有些妄念不生的感觉,但心底里黑漆漆的,不知道怎么样让他光明起来呢?”

先生说:“刚开始用功,怎么就做得到我心光明?比如奔流的浊水,才把它贮藏在缸子里,开始的时候,虽然也定下来,但还是浑浊的。比如等时间长了,慢慢沉淀,自然渣滓尽去,清亮起来。你只需要在良知上下功夫,良知存养久了,那黑漆漆的自然光明了。如今你刚开始用功,就想要效果,这就是拔苗助长,不是真正的功夫。”

【心得】这可能就是致良知与佛氏的“空”的区别所在。

所谓格物致知,一定是在具体事情上致良知,“必有事焉而勿正”和“勿忘勿助”两条。否则就是拔苗助长了。

【原典208】

【先生曰:“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譬如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译文】

先生说:“我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下功夫,这是有根本的学问。一天比一天进步,时间越久,越能精进、明白。俗儒教人在事事物物上寻讨,那是没有根本的学问。当他年轻的时候,虽能暂时修饰外表,看不出有什么过错,但年老时精神衰微,就会支持不住。比如没有根的树,你把它移到水边,虽然暂时鲜好,终究要憔悴。”

【心得】有根之学,是在心的本体上下功夫。学得不多,但一天比一天精进明白。无根之学,如饥似渴到处去学,学得多了,只是一堆碎片化的知识而已。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笔记140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