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围魏救赵”的故事

今天来讲一个“三十六计”中的经典一计“围魏救赵”。

成语‖“围魏救赵”的故事_第1张图片


中山臣服魏国,中山是魏国北邻的小国,在公元前354年,赵国攻打并成功占领中山。

这下魏国就不愿意了,魏王要派大将庞涓去把中山抢回来。庞涓认为,中山太小了,离得与赵国也近,不如我顺道把赵国也收了,这样一举两得,又能报仇雪恨。

魏王心里惊呼:“那感情好啊~”于是魏王排出五百战车(五百战车在春秋时期每车步兵72人,披甲士官3人,这么一算总人数为37500人),由庞涓为将领,直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话说,赵王在得知消息后,让大臣们想办法,可庞涓实在太强,无奈派人求助当时盟国——齐国。

到了齐国这边,齐王第一反应,这事有些棘手。可赵国手下说:“我们大王还说了,解围后把中山送给你们。”齐威王笑了,这小子还挺会办事。于是命田忌与孙膑前去救场。

这里不得不提孙膑与庞涓的关系,孙膑与庞涓同出一师,两人对兵法都很精通,魏王聘用了孙膑,在这之前也聘用了庞涓,庞涓心眼太小,担心孙膑将自己顶替,于是设计用毒刑将孙膑双脚致残,断两足后还孙膑脸上刺字并囚禁。后来孙膑装疯,又在齐国的救助下,逃到了齐国。

成语‖“围魏救赵”的故事_第2张图片
孙膑
到了魏赵交界处,田忌打算直接派兵前往邯郸,孙膑说:“不能直接参与打仗,要避实就虚,找到他的要害。现在魏军倾国而出,我们直接打他老家,他肯定要回去相救,这样一来便能解围,然后在他回家路上伏击,他的军队必然会败。”


田忌就按此计而行,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庞涓匆忙撤出邯郸,路过桂陵时又被齐军伏击。长途跋涉耗费了大量体力,魏军惨败,庞涓勉强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解了赵国之围。

这便是“围魏救赵”的故事,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从赵国撤兵,使赵国得救。现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很好的展现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抓住问题的本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成语‖“围魏救赵”的故事_第3张图片

题外故事:

又过了十三年,齐军和魏军再次相战,面对强大的魏军,孙膑这次还用了“围魏救赵”,不过这次是加以改良,用了“增兵减灶”的办法来迷惑敌军。所谓增兵减灶就是减少放灶的坑,春秋时期,将士都是生火做饭,需在地上挖出放锅炉的坑。在孙膑的命令下,第一天挖出10万人吃饭的坑,第二天5万,第三天衰减到3万,给人一种齐军不断走失减少的假象。

孙膑算的很准,庞涓果然自傲自大。庞涓得知消息后打算乘胜追击,一网打尽,抛弃大量步兵部队,只带精锐骑兵前往,本想看齐军溃不成军,结果,他们㕛陷入了孙膑的伏击,一排排弓箭手射杀了周围骑兵,庞涓知道已然无力回天,说了六个字“遂成竖子之名”(终究成全你这小子的名声),后便拔剑自刎。

这件事后魏国国力大减,也彻底走下了霸主地位。孙膑因此被天下人熟知,他的兵法和故事同被世间流传。



此文中图片与部分内容参考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围魏救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