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有人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壁虎临危弃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爱,得繁衍生息;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入江海;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独辟蹊径。可见,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拥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从而活得精彩,活得快乐。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舍与得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处世的艺术。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纷繁复杂,很多东西在追求和面对的时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大部分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得与失当中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所以,需要我们有“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舍,才会有得,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紧密相连的。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

  舍与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对生活的领悟。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对土地贪得无厌的帕霍姆,最终在“用脚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贪婪中吐血而死。

  他的仆人发现:“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有人说,世上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著。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佛教导我们要舍得,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著,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只有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轻松上路,你才有机会比别人跑得快,才有体力比别人跑得远。人生充满变数,所以人生必然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获得与失去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不管是多么幸运的人,都不会拥有真正完美快乐的人生。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珍惜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舍与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很久以前,苏格拉底的几个学生向老师请教人生的真谛。充满智慧的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树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神秘莫测地说。学生们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你们是否都完成了自己的选择?”苏格拉底问。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回答。“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最后,却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他恰巧相反,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了,这是游戏规则。”在人生的旅途中,懂得舍与得的智慧,你才会快乐,才会让自己无怨无悔。星云大师说:“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舍得是一种好心态,会让你拥有一个好人生。

      对于想要成就大业者来说,看破了得与失的玄机,学会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成功即是由此而来。我们都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眷属和谐、名誉高尚、身体健康、聪明智慧,但先要问:你想要秋天的硕果,可否在春时播种?只有真正懂得舍与得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要知道,人生苦短,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几十年,与其在抱怨中度过,不如为自己营造一方快乐的天地。

      2020年6月2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