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若成,国即清 ——拜见国清寺

图片发自App

八月,暑气正盛,我们一路循着大树的阴凉,迈着轻悠的步伐,像个虔诚的朝圣者那样走在有质感的木板路上,走向那座距今1400多年的古寺——国清寺。都说中国是缺少古迹的,然而就在这江南的小县城里,国清寺像蒙着面纱的神秘圣女,隔着千年的时光,我们却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她姣好的面容。人们说岁月不败美人,那是假的。我说岁月不败信仰,那却是真的。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烽火燃起又熄灭,太平盛世一回又回,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国清寺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毁了又建,建了又毁,。战火也好,乱世也罢,都毁不去您的容颜。穿越千年的光影,您依然香火旺盛,朝拜者接踵,修行者不绝。

走在梧桐树下,远处的隋塔清晰可见。1400多年的风雨,她就像屹立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佛,任岁月侵蚀也屹立不倒。透着阳光远远望去,她又像一位历经岁月风霜的老者,孤独而又威严地站着。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客,还未寻到去您身旁的路,却又被七佛塔深深吸引。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俗称“七支塔”,也称迎宾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建于隋唐时的七佛塔已不存在,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七佛塔,我们看到的七佛塔只有30多年的历史。虽是重建,也是后人对逝去文化的感念与传承,站在七佛塔边,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佛祖赋予的灵气。这种灵气让你平静,平静得与世无争。与塔同框的还有三位香客,她们中两位是老妇人,一位是中年妇人,她们背着黄色的香袋,神情自若。脸上浮现的是安然,是平和。此时,我多想,自己也是专程来焚香的香客,可惜,我这个香客没带香。

穿过石桥,桥下溪水清浅,溪边古木苍翠。石狮迎宾,“隋代古刹”这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左手边,粗壮的古树前有一座石碑,碑上的字迹依稀可见:“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行是唐代高僧,本名张遂,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佛学家。那年,他遇到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涉及周密的数学知识,他千里迢迢来到国清寺,向寺中一位高僧学习数学 。

图片发自App

“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现象,实际上是因为国清寺外两条溪涧交汇后溪水潺潺向南流去,到了夏日,由于两条溪涧上游降水情况不同,有时会出现东涧水量突增、溪水西流的奇特景象。这一景象被后人称为“双涧回澜”,列入天台八大景之一。一行到达国清寺时刚好涧水西流,一代天文学家为了学习算法而感动上苍的佳话,也从此千古传颂。

步入国清讲寺大殿前,站在古铜色的香炉边,香客们都在焚香朝拜。我向其中一位香客求取一支清香,香客起初是不愿意的,在我转头之时,他还是给了我三支香,我把其中两支给了妹妹和儿子。也许,这就是佛教的力量。香客起初只有人的本能,自私。后来,她一定想到,她是来祈福的,祈福之人自身应该善良,应该懂得赠予。点燃赠予的一支清香,心中格外感恩,感恩人间之善、之美。我不得不相信:佛教是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的宗教。佛说,忌杀生。这是劝人为善,心生慈悲。佛说,有轮回。这是给人希望。人生在世,不管你富可敌国、声名满世还是一贫如洗、庸庸碌碌。无论你是谁,时间总追着你跑,你永远也跑不赢时间,跑到尽头便是你的一生。如果你相信,过完今生还有来世;如果你坚信你的正直善良能带来你来世的富贵平安,那也是极好的精神寄托。坚信你所相信的,有信仰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力量。一个民族,一个集体,可以坚如磐石,也可以漫如散沙。心中有信仰,就如心中有七级浮屠,自然就焕发光彩,不惧风浪;心中迷茫,人生便如一艘行在江中摇摆不定的小舟,不知驶向何方,不知何时靠岸,远方指引你方向的灯塔也是如此暗淡,你看不清航向……

映衬着佛光烛香的是一缸又一缸的莲花。缸中之莲在太阳的映射下,仿佛被感染了佛光似,格外光鲜亮丽而又超凡脱俗、清丽优雅。真是“莲生寺中,奇彩异现。”而我的青莲之心尤盛。此时,在寺中没有我的修身之所,但我愿化作寺中青莲,常年在此修身、养心。

图片发自App

团友说,他们要穿过丛林,穿到隋塔脚下。团长说,可惜我们没有充分的时间。

其实,来国清寺,应该一个人专程而来,背着黄色的香袋,里面盛满香烛,像个朝圣者那样,满心虔诚,心中放空。我一定一个人穿越丛林,来到隋塔脚下,亲自摸摸他的容颜。我一定从来没有仔细瞧过,没有仔细瞧过这么苍老的容颜。当我望见苍茫的野长城,心中燃起的是年少华发的雄心壮志;当我瞧见历经千年风霜依然神采奕奕的隋塔,心中释放的是积淀了岁月的空。

放下即成佛,放下即拥有,放下便欢喜。

寺若成,国即清。国清在盛世太平,国清在万民归心,国清在世态安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寺若成,国即清 ——拜见国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