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每天早晨都去早市逛逛,买不买溜达一会儿,也算接触外界一下,要不真成“孤家寡人”了。但每次溜达完都不空手,应验了我爸常说的那句话“人在河边站,没有不湿鞋的。”
老人爱逛早市,是因为能早起,时间相对充足;中年人爱逛超市,是因为商品质量有保证,逛的时间又不受限制;轻年人爱逛夜市,是因为他们精力充沛,更喜欢夜生活。
像我现在晚上饭都很少吃,谁要说请客,我都会告诉她:必须中午啊。我们周围的姐妹们一起聚餐吃饭,不用提醒,一色全安排中午。不像老公他们那些男人们,仍然坚持晚上应酬“大吃二喝”。所以现在男人大腹便便的多,而我们女人却杨柳细腰的多(最起码是努力争取中)。我刚结婚时,老公比我瘦10斤,现在我比他瘦10斤。
早市卖菜的摊位最多,但有一家卖菜的男主人却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他家菜的品种全,数量多,人流大,似乎比周围菜摊卖得都好!
他与众不同的绝活是算账“一口清”。就是一边秤各种菜,一边迅速心算说出菜价总钱数。收钱后的找钱也极其麻利。
我感到惊诧?卖菜的人,咋能练就成这等“算账”本领,让人刮目相看啊!别看我是数学老师出身,出门买东西,啥账不会算不说,回家还记不住每个都多少钱?
我和老公出门这些都他记着。我的脑袋就是一片空白。老公有时就说:“你教数学,纯属误人子弟?”我也纳闷了,只要两位以上的数心算,我就发懵。所以我对会心算的人特别羡慕!
有一天我大约十点多才去早市,几乎已经没有了买菜的顾客。我买了几样菜后,便向男摊主提出了我的疑问。“你这一口清是咋练的?”
他说:“卖的时间长了,慢慢就练出来了?”
我又问:“是特意练的吗?”
他说:“是的,必须有意识地练,才能练成。”
我说:“卖菜能达到你这种心算能力的人少啊?”
他回答:“多数人都是懒,不爱动脑筋,依赖计算器,所以就不会口算。”
我接着问:“你上学时,数学心算能力强吗?”
他说:“一般,这本领是卖菜后练的。”
我明白了,这是他为呈现“职业精神”而做的一万小时刻意练习。
02
无独有偶,今天上午,我去小区里的快递点帮儿子取快递。一进门啥也没说,男老板就直接说出我儿子的名字,并迅速在满架子的快递中,准确把快递拿出来。扫描后递给了我。
又是惊讶?这是我第三次来取快递,他就能准确说出收件人的名字。又是一位具有“职业精神”的个体从业者。我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想起前几天,我第二次来取快递时,就感觉这位老板不一般,态度诚恳,服务热情,业务娴熟。我取三件,毫不费劲,迅速准确地拿出来。
那天回到家,我还和儿子提起,表扬这位老板的“专业能力”。儿子说:“谁干啥,不琢磨点门道,他的快递量不够大,我们大学快递点量才大呢?”
我说:“那就更需要科学的分拣手段,才不耽误取件者的时间吧。”
回想我们有些老教师(小学科居多),教了一学期(有的时间更长),连班级学生名字都记不全。现在想想,不是记不住,是不走心,不动脑,是懒惰,不想去记。确切地说,是缺少“职业精神”。
如今我们中年人,多数不也这样吗(包括我)?什么事不想做,不愿意做,就借口岁数大,做不了。关键还是思想上过早地放弃了“职业精神”。
03
记得七八十年代,广播报纸经常宣传各行各业的“劳模”,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卖糖果的)的“一抓准”、“一口清”。卖肉的“一刀准”(名字记不住了)
还有大庆仓库保管员齐丽丽,闭着眼睛能从诺大的仓库中去取哪怕一颗螺丝钉。这本事真是练到家了。
那时国营单位都组织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等业务竞赛活动,各行各业的业务能手脱颖而出。
教师也搞“基本功大赛”。如在黑板上,数学老师徒手画几何图形;英语老师画简笔画;语文老师写粉笔字等等。现在学校这些全没有了,老师啥也不用练了。全都用多媒体电脑替代这些人工技能了。
眼前这两位服务行业的“小哥”,还在自觉地修炼着属于自己的“职业精神”,真的很了不起。他们事业的未来(经济收入)一定错不了的。
没有大学文凭不要紧,没有“白领”工作也不要紧,只要具有从事行业的“职业精神”,就能在社会立足,还行行出状元呢。反之无论你多高文凭,从事什么“高端”职业,如果缺少“职业精神”,就会影响你的发展前途,还有被你所在的行业,淘汰的危险。这才是最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