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翔论语札记56】真理需要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坚持!

王鹏翔 书香联盟 2018-03-13

【王鹏翔论语札记56】真理需要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坚持!_第1张图片

原      文

 《论语八佾篇》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i)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学记】:告朔之礼是指周天子每年冬天向诸侯颁布来年每月的政事,也称之为政书令,诸侯接收以后,将政令藏在太庙,次年在每个月的初一日举行一次供奉,在这一天,还有专门的机构会准备一头羊,用以供奉祖宗。【今译】子贡见告朔之礼已经不受国君重视,每次告朔之礼只向太庙敬献一只羊,所以就想不如连献羊也取消罢了,可以使羊免受杀戮。夫子知道后就说:“赐啊!你爱护羊的生命,可是我更希望告朔之礼能延续下去!”

根据《春秋》记载,文公成为君主后,因为生病的缘故,有四次缺席告朔之礼,自此以后,鲁国的国君就逐渐地不再重视,告朔之礼接近于废除状态,每逢时至,只保留了向太庙敬献羊的祭礼,但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子贡或许也看到了烹羊时的残忍,所以就想,既然国君已经不再重视这样的礼,我们也没有办法,不如干脆把献羊这件事情也取消算了。孔子知道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赐啊!你爱羊,但是我希望这个告朔之礼还能保存下去啊!” 夫子知道子贡的想法后,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首先喊了一下子贡的字:“赐啊!”从这里完全可以感受到夫子对于子贡这个想法的认同和肯定,或许孔子对于这件事情也作过很多的思考,当初也许和子贡的想法差不多吧!但当看到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如果连献羊的事情都取消了,有可能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把这个礼彻底地遗忘,这种现象是孔子所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有一天还可以将这个礼恢复起来。保留告朔之礼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礼的存在至少还可以证明这个国家还在遵守周礼,还在遵守周朝的制度。孔子不希望国君连这一点也忘记了。

上一章是说射礼的事情,反映了结果和过程那种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一章其实就是通过子贡想取消献羊的事情,反映了在大事情和小事情面前,我们更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

学习这章的时候,我想起了关于汉朝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在出使匈奴的时候,被大单于拘禁并流放,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匈奴的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在外十九年,他一直保存着象征汉朝使节身份的节符,在他眼里,节符代表了国家的尊严,也代表了自己的身份。

【感悟】:一件事情里面,包涵了很多的环节,有些是必须要遵守的,有些则是可以放弃的。面对取舍,我们得明确自己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对于真理,越是没有希望的时候,越是要坚持!

【注释】:春秋礼崩乐坏,告朔之礼,俨然已失,子贡不忍见羊死而欲取之,夫子闻之,以礼告之。若取饩羊,则礼将不存也,恐后世必遗忘,故不可取也。惟此羊以存其礼,待机以复告朔之礼。

浩浩周天子以告朔之礼而行威于天下,今之礼,唯借羔羊而存其礼。呜呼哀哉!

春秋礼乐崩

告朔已不存

留羊恐人忘

待机礼再扬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一周礼,天子于每岁季冬,颁发来岁每月之朔日,遍告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于其始祖之庙。每月朔,请于庙而颁之于国人,称告朔。又一说,周天子岁终以来十二月之朔布告天下诸侯,诸侯以饩羊款待告朔之使者。告朔,上告下也。

 告朔兼有祭,其礼用一羊,杀而不烹。凡牲,系养曰卑,烹而熟之曰飨,杀而未烹曰饩。饩谓馈客。

子贡惜其无实枉杀,故欲去之。孔子则谓告朔之礼虽不行,而每朔犹杀羊送庙,则使人尚知有此礼,若惜羊不送,则此礼便忘,更可惜。周天下不复告朔于诸侯,而鲁之有司循例供羊,故预欲去之。

《论语讲要》:古时天子在季冬时,以来年每月的政事,定成政令书,古注称为朔政,亦称月令书,颁告诸侯。诸侯受之以后,藏于太庙,自新年一月起,每月朔日,也就是每月初一,供一只饩羊,祭告于太庙。然后上朝奉行。

 此外,天子自己也在每月朔日举行告朔礼。

 告朔之礼有两种。一是天子以朔政颁告诸侯。二是天子告朔于明堂。《论语》、《公羊传》两者所载,就是后一种。

《春秋》记载,鲁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十六年,文公又因疾病,而有四次不视朔。文公以后,鲁君告朔之礼,逐渐有旷而废。后来,鲁君虽不告朔,但每月初一,仍由有司送一只饩羊供奉祖庙。

 子贡认为,告朔之礼既不举行,何必仍供一羊。故欲除去告朔之饩羊。

 如果将生羊解释为活的羊,犹可以生养,则子贡何以爱之。爱,是如孟子所说的:“不忍见其死”之义。这是子贡爱羊之意,孔子则有另一种看法。继续每月供奉饩羊,一般人民尚可由此而知时令。是以不去饩羊,其礼尚未全废,饩羊一旦除去,其礼也就完全废弃了,所以孔子说:“我爱其礼。”

《论语正义》:包曰:“羊存,犹以识其礼,羊亡,礼遂废。”四时篇:“朔之言苏也,明谓更生,故言废。”书大传:“夏以平旦为朔,殷以鸡鸣为朔,周以夜半为朔。”谓夏用寅时,殷用丑时,周用寅时也。

《史记》:“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君谓田子坊,正朔不行,则天子不复告也。

孔子三朝记曰:“天子告朔于诸侯,率天道而敬行之,以示威于天下也。”

 天子告朔于诸侯,然则告朔云者,以上告下为文,不以下告上未义。天子所以为政于天下,而非诸侯所以礼于告君也。饩之为言乞也,谓乞与也。凡供给宾客。或以牲牢,或以禾米,生致之皆曰气。

 臧  宋辑本云:“牲生曰饩,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也。诸侯用羊,天子用牛与?以其告朔礼略,故用特牛。鲁子文公始不视朔,视朔之礼,已后遂废。子贡见其礼废,故欲去其羊也。”

《论语集注》: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

子贡盖惜其无实而妄费。然礼虽废,羊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则此礼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杨氏曰:“告朔,诸侯所以禀命于君亲,礼之大者,鲁不视朔矣,然羊存则告朔之名未泯,而其实因可举。此夫子所以惜之也。”

《论语点睛》子贡见得是羊,孔子见即是礼。推此若心,便可与读《十轮》、《佛藏》二经(二经明剃发染衣者,不论具戒、破戒,乃至不曾受戒,亦是佛弟子相,决定不可毁辱)卓吾云:“留之则为礼,去之则为羊。”故云:“‘其羊’其礼。”

《论语义疏》:孔子不许子贡去羊也,言子贡欲去羊之意,政言既不告朔,徒进羊为费,故云:“爱羊”也。而我不欲去羊者,君虽不告朔,而后不见有告朔之羊,犹识旧有告朔之礼。今既已不告,若又去羊,则后人无复知有告朔之礼者。是告朔礼都亡已。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鹏翔论语札记56】真理需要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