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决策的三大误区

做决策的三大误区_第1张图片

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总是避免不了的要做大大小小许多决策,有时候在决策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就会左右一个任务的成败,我也曾听到过许多对于领导决策的吐槽和抱怨,那么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在做决策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成为聪明的决策者,避免当一个“聪明的蠢货”呢?

NO.1警惕“扁平化管理”的陷阱

互联网公司的一大好处似乎就是近乎消灭了层级,让公司变平了,一度也有很多公司极力赞扬扁平化的好处,因为这种结构它改变了信息传导的路径,让信息更加迅速且未被修饰的传达了出去,一时间仿佛不实行扁平化结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很多公司盲目的开始实行扁平化,最常见的形式即:全公司从上到CEO,下到执行员工,管你跨不跨部门,只要项目有交集都要拉在一个大群里讨论,美其名曰我们公司实行的是“扁平化管理”。

做决策的三大误区_第2张图片

这种方式对企业而言其实是危险的,作为管理者本该高瞻远瞩站在上层思考问题,但是在这种“一锅炖”式的扁平沟通方式,将管理者的视角拉低到跟执行人员的视角在同一水平线上,很多事情本来站在公司角度并非紧急到火烧眉毛,但是当它频繁的出现在管理者眼前时,就造成了一种“这事很紧急、很重要”的错觉,导致管理者因一叶障目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扁平化陷阱”。这种扁平化效率是很低的,且因为信息没有筛选和归类,它蒙蔽了管理者真正应该看到和解决的问题,真正的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在于沟通环节精简及反馈高效,并非没有层级。

要知道CEO永远不应该是公司里最忙的那个人,同样,管理者也不应该是团队中最忙的那个人。

NO.2警惕“管中窥豹”的思维

我听一个运营的同学说过,她刚开始到一家资源网站做运营的时候,觉得公司网站的导航栏不够精简,客户体验不好,跑去跟主管要求改版导航,并且给出了一份自己重新做的规划,几乎相当于推翻了原来的设计,当时主管没有直接答复她,而是问:

“你知道我们公司是靠什么盈利的吗?”

她一愣,然后小心翼翼的回答“广告费?”

“对,那广告费是怎么来的?是根据用户浏览量来计算的,而我们每天有80%的用户是来自搜索引擎导流的,你这个大改版用户看起来是清爽了,但是会让搜索引擎无法认出我们的网站,搜索引擎会将我们的网站当成一个新网站进行收录,这样势必会导致我们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下降,进而影响每天涌入的用户量,降低广告收入,而收入一旦降低,我们就不得不考虑精简员工,节省开支来维持企业生存… …”

该同学显然是没有想到这个层面,她喏喏的答道“额,我只是想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

主管接着说“更糟糕的是如果节省开支依然无法维持生存,那么我们就可能要关闭网站,网站一旦关闭,用户将无法再从我们这里获取免费的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现在你看到的导航栏虽然不美,但是目前我们平衡了用户体验、SEO、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得到的最优结果”。

做决策的三大误区_第3张图片

故事中,这个运营同学犯了一个“管中窥豹”的错误,她在提需求时仅考虑到了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而一个管理者在做决策时则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不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而这就需要管理者有系统思考的能力。关于系统思考,借用施乐公司前任主席戴维·麦克姆斯的一句话“我们关注世界的角度应该是通过广角镜,而非望远镜,由此你能观察到你的行动是如何与其他领域的活动相互联系的。”系统思考告诉我们该如何过日子、如何做选择、以及如何思考这个世界。

NO.3警惕“群体智慧”的泥潭

有个成语叫“众口难调”,其实这个成语放在管理场景里也是适用的,似乎没有一种决策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但那又如何?管理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调众口,而是要让任务完成,项目成功,企业盈利。管理者一定要有“听取各方建议,但能独立做决定”的能力,通常情况下由众人做出的决策并非真正正确有效的决策,而是经过各方利益相关者博弈,相互平衡后的决定,是一种妥协的结果。所谓“妥协的结果”就是说:我也觉得不满意,你也觉得不满意,他也觉得不满意,但是没办法了,这个方案虽然不是最优的,但每一方的利益都被照顾到了,不能讲究那就将就吧。可真正的问题是,企业发展需要的是恰巧是那个不能让各方都满意的“最优方案”。

做决策的三大误区_第4张图片

所以,在关键时刻,信息不透明,未来和方向不确定的时候,管理者一定要做那个拍板决定的人“我们就往这个方向走”,不能陷入群策群力的“群体智慧”泥潭中。即使这个决定是错的,只要团队的心还在一起,大不了调转个方向再来过嘛,不然的话,你的项目可能永远也开始不了,只能在不断扯皮的烂泥塘里打滚。更不要被那些所谓时髦的管理创新和概念所迷惑,管理并没有捷径,做好目标设定,任务分解,检查机制,成长体系,PDCA这些基本动作之后再做创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决策的三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