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来读本书《奇特的一生》,讲述的是一个苏联的柳比栔夫个不平凡的一生,柳比契夫著作等身,学识渊博,有很多崇拜者,他对时间极为珍视,他喜欢与众人讨论,书信往来频繁,书中介绍她的工作方法非常高效,才使他能如此多产。对纯科学的炙热,对时间倍加珍视,对众人的来信倾尽所学。

    她的日记只有事件和时间。每天有两块时间:标准时间(吃饭睡觉)和非标准时间。标准时间是生活必须要花费的时间,非标准时间是自由安排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统计时间的第一个目的就是看看自己在工作时间上面花费了多少,到底自己有没有想自己想的那么努力呢。

      书中的方法是一种综合的,个人的,因为他本人的成功而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篇方法论的书我一遍还没看懂,但是有些和我自身的经历想重合的一点点我是可以说说。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什么理由去中断这一过程,最终的成果是平日的研究积累的,而且学习要有专攻,虽然柳比契夫非常博学,无不是他常年积累所得,正如他本人所言:一开始我读书的效率比别的同学慢,我读一本别人可以读两三本,但是别人读书不如我认真,我读的细,记得深,然后时间一长,别人把读过书忘了,我还记得,这样下来我脑子里存的书就比别人多,时间越长越明显。

      没看懂的不要写在日记里,写了也是抄的文字,没有什么指导意义,体会比抄文字更重要。

      一天的工作时间要算纯时间,集中时间做一件事,不看手机不玩微信更不看股票,认真学习,这样一天有7个小时就不错了。我的纯学习时间

      在学一个新东西的时候,我喜欢写摘要,结构,读书喜欢写写

      脑子是一个立体的,如果不把书的框架提出来,就像扔在地上的乱纸片,想找到一张有用的纸片很麻烦,纸片纸片之间的关系也已经被打乱,但如果是在框架里面的纸片,就像风铃一般挂在窗前,一条条一张张,即醒目又条例,脑子从平面变成了立体,当然容量提高了太多太多。

    他的几个原则,我好像有点共鸣,只要是现在做的事,他都会喜欢上,这是一种遗传的乐观精神。 不喜欢做急迫的工作,不喜欢承担学术的责任,我也是这种慢热,激烈的我会紧张。

      柳比栔夫的时间感非常强,他有一个写每日手账的习惯,每天记录做的重要的事情,附上花费的时间,一天不停。这个时间工作统计法,也被李笑来提到过,想做到这样的一天不停的记录时间,是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恍惚发现一天没有做什么值得写的事情,这就是值得警示反思自己每天自以为很忙很充实,到底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我也改进自己的日记方法,不去讨论心理上面的高兴和不高兴,而去关注做法和行动,关注每日怎么过的,因为现在做到什么才能决定将来能得到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特的一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