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观察
我们提出“职场清零”的概念。其中有一条是建议大家把看过的书丢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所以,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再多讲一次。
不知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和物品的关系,往往是我们心智模式的外在投射。
你总是等到要来客人,才会使用高级餐具?这也许是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觉得自己配不上它的“高级”。你总是习惯买好多卫生纸囤在家里?也许根本是因为你对未来充满了不安。
你发现没有,我们买什么,用什么,丢弃什么,其实都取决于你对待自己和资源的心智模式。这些买回来的物品,本质上就是你时间空间的容器。
在你占有物品的同时,物品也在占有你。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通过整理东西来观察自己心智模式的技术,这个技术把收拾东西提高到“动禅”的高度。这个话题叫做“断舍离”。
一个概念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断舍离 ”。它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其同名著作长期占据日本、台湾各大畅销书榜第一名,累计销量突破80万册。《断舍离》引入到中国之后,也引发了广泛传播,并成为“2014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断舍离”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简单来说: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少买(断);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多扔(舍);
离: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不执迷于物欲(离)。
其中,“断”是入口,“舍”是出口,“离”是最终达到的各得其所的理想状态。
通常人们会把“断舍离”理解为一套关于家庭物品的整理术。但是,我们要提高一个维度——它是一种日常的修炼:如何通过收拾东西,观察和修炼自己清零的心智模式。
断舍离和普通的打扫、收拾不同,它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
你要从当下是否有用的角度,决定一个物品的去留。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形象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双11”结束,你是不是发现自己买了好多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你也许是没法拒绝自己或者别人诱惑的人。
你是不是发现虽然衣柜堆满了衣服,却总也找不到一件能穿的?——你也许是一个过于念旧不愿意更新的人。
有没有觉得家里到处堆满了物件太拥挤,但是又觉得每个都没法扔掉?——你也许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通过整理改变自己的过程有3步:
不断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发现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
通过审视,你关注的重心从物品转换为自我。你在对物品的整理中,重新认识、发现和肯定自我。
把物品替换为你自己“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把真实的自我固化到生活里面去,你的精神面貌也会有所改变。
通过向外整理,引发内在改变。
《断舍离》书中提到一位三十多岁叫做洋子的单身女性。她原本就擅长整理,听了断舍离的讲座后更加干劲十足,扔了许多不需要的东西,包含不少社科类图书。但是一箱言情小说,却始终没办法扔掉,书里写的都是没有结果的恋爱。此时,她突然发现,这些书就是自己过去恋爱经历的写照。她总是和那些绝对不会有结果的人谈恋爱。
在她的潜意识中,似乎栖息着一个拒绝婚姻的自己。于是,她当机立断,将这一箱子书断舍离掉,自己也慢慢试着不再排斥婚姻。
一个策略
我们今天试着用东西来理清一下自己: 人们舍不得扔东西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执着过去,逃避现实,担忧未来。
1. 执着过去的人
典型的“所有权依恋症”患者。小学课本、10年前的车票、第一次拔的智齿,在他们眼里都充满了回忆,小心翼翼地保留着。
2. 逃避现实的人
逃避现实的人,没心思整理房间。他们看起来忙忙碌碌,事实上他们不是因为忙到无力整理,而是因为他们往往关注的事情太多,每个都放不下,所以必须很低效率的忙。他们不是因为忙到无力整理,而是因为无力整理而忙。
另一种可能性,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生活的真实状况,所以干脆就不面对,让它们堆在那里。越是这样,东西堆积越多,你越沮丧,越是不愿意面对。
如果说拖延症是你不愿意面对任务而拖到最后一刻崩溃,那么杂乱的房间,是不是一种空间上的拖延症呢?——你不愿意面对现实,最后杂物把你一点点挤死了。
有位女士,丈夫过世十年仍无法走出悲伤,家中也像她的坏情绪一样,堆满了各类杂物。当她以断舍离为契机,开始整理厨房的时候,忽然发现水池的角落里居然还留着丈夫的假牙,不由得哈哈大笑。在扔掉包括亡夫的假牙在内的旧物之后,她终于接受丈夫过世这一痛苦事实,走出了悲伤的阴影。
3. 担忧未来的人
他们常用的思维模式是“这些东西迟早要用到”。
于是家里囤满了卫生纸、面巾纸、食盐、保鲜膜……家里的老人经常会把好东西留坏,就是因为他们担忧未来。
通过观察你身边占用时间、空间、注意力最大的10个物件,你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心智模式——然后逐一判断这些物件落在哪个领域。下面是一个按照“时间—有用程度”排列的表格。
一个总结
你和物品的关系,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智模式投射,通过调整物品可以改变自己心智模式。
断——减少添置物品
舍——放弃不适合的东西
离——不执著于物欲
标准:需要、适合、舒服
三种模式:执着过去、逃避现实、恐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