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

有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本书,我不知道对方是出于怎样的想法,居然选择将这本书籍推荐给我,不知道是对方认为我个人是什么书籍都能够去轻松驾驭,还是说这样的书籍对于我而言,理解起来不是很有难度,但无论对方是出于怎样的想法,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想对对方所说,以后去读这类书籍时要特别慎重以及推荐给别人读时,也得看看对方阅读水平以及偏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像这个管理领域类的经典书籍,我个人并不是没有接触过,我前面就写过德鲁克先生的一本经典著作,工业人的未来,这本书的导读,那么我当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个人的心理感受和读这本书的心理感受是完全是一样的,那就是无聊,乏味,枯燥,无趣。

但是由于自己花了这个时间成本阅读了这本书籍,所以说当时自己也是把这些心理状况先暂时屏蔽在外,老老实实的写了一篇导读,但是在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接触过管理学领域这方面的经典书籍,直到这两天读了这位朋友推荐的明茨伯格的这本书,我又一次找到了曾经那种无聊乏味枯燥无趣的感觉。

如果按个人以前的个性,我基本上会直接弃书不读,但现在稍微好点了,但是也没好到哪里去,所以说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也想过干脆不想读了,又或者是读完之后也不想写导读了,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来好好的谈一谈,原因有两个,第1个就是你花了时间成本了,第2个原因就是借此机会来好好谈论一下自己个人对这一类书籍的认识和看法。

虽然个人专业是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但是个人对这一领域的书籍实在是没读多少,或者说也不想去读多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领域,写的太浅薄的书籍,让我觉得太没有意思了,或者说会觉得太忽悠了,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领域,写的太深奥的书籍,像这一类的经典书籍,我会觉得太抽象了,太无趣了,太乏味了,太枯燥了,我不知道这种感受是不是跟自己的阅读口味和阅读偏好相关,但是我个人很显然通过这两次阅读就测验出来,自己当下对这些书籍还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1张图片

其次,读这一类的书籍,我个人觉得是跟你的现实生活所处的情景是非常相关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比方说你在一个公司里面是负责战略这一块工作的人,那么这个时候你去读这样的书籍,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借由自己过往的这个经验阅历,综合这个学者讲到的这方面的战略理论,从而去创造性的得出一套属于自己能够去应用和践行的方法论。

问题是你自己压根没有这个经验阅历,或者说这样相对应的社会情景,那么去读这样的书,我个人是觉得犹如纸上谈兵,又或者说这就好比是一个有意愿去游泳的人,但他从来就没有去游过泳,倒是读了一堆游泳的书籍,没什么意思,像游泳也好,像这个做菜也好,像这个骑自行车开车也好等等,像这一类的,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工作,最关键的是能学了就习,马上验证,马上实践,马上反馈,马上迭代等等。

再有,就是我以个人的读书经历,奉劝各位不要轻易的去读那个经典类的书籍,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我觉得要从自己的实际理解水平和自己实际的知识背景出发,看能不能很好的去理解你要读的这本属于经典书籍的思想,要是你这两方面功夫还不到位,你就想把这样的一本书籍去读明白,我是觉得那真的是天方夜谭,还不如选择一些相对浅显一点的,相对属于通识一点的这方面的书籍,逐步深入。

这以上就是我个人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想跟诸位书友聊到的几点,那么接下来呢,我就蜻蜓点水似的把这本书当中的我个人能够理解的,或者说觉得很有意思的思想要点提出来与大家简单的交流一下。

第一个思想要点,本书提及的战略管理的十大学派分别是,设计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孕育过程,计划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定位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企业家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认知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心智过程,学习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涌现过程,‘拳’力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过程,文化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集体思维过程,环境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适应性过程,结构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分析了所有学派都有各自的优劣。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2张图片

第二个思想要点,生物学,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城市规划学,政治学,军事史学,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的理论,数学中的混沌理论,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企业战略的方方面面。

第三个思想要点,战略的五种定义,它是一种计划(前看),是一种模式(后看),是一种涌现(是一种没有事先明确计划但是在运营过程中实现了),是一种定位(特定产品在特定市场中的定位)与展望(一个组织做事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战略就是策略,(为了智取对手而设计的特定谋略)。

第4个思想要点,设计学派会运用其著名的SWOT观点,即通过分析组织所处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评价出组织的优势与劣势。对这一学派的思想理论,更深入的讨论,可以参考《经营中的领导力》,《战略与结构》《经营策略:内容和案例》等书目。

该学派理论的前提条件是,第一,战略的形成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第二,进行控制并保持清醒是首席执行官的责任,第三,战略形成的模型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第四,战略应当是个性化设计过程的最佳成果之一,第五,设计学派认为必须构造一幅宏观的战略蓝图,第六,战略应该是明确与简单的,第七,完全制定好之后,才能被执行。

该学派理论的优劣,可以从该理论的前提条件分析与认识,也可以根据该理论的前提条件,去推导出它的适用范围和边界,书中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可自行阅读,以下要点当中涉及这方面的,就如同这这一点所表述。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3张图片

第5个思想要点,计划学派会采用SWOT模式,将SWOT模式分解成清晰的步骤,运用大量的分析材料和分析技术来完成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开始时,要特别重视目标的确定,每一个步骤结束时,要特别重视预算和经营计划的评估。当然,一般有一个到几个图表来说明上述整个流程。

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公司战略》,《顶级管理规划》等。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是,第一,战略产生于一个可控的、自觉的正式规划过程,该规划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通过审查清单的方式,每个步骤都能得到详细的描述,并利用各种分析技术来完成。第二,原则上,由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个战略形成过程;实际上,战略实施由全体计划人员负责;第三,由正式的规划过程得到的战略应该被明确地制定出来,以便通过详细的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经营计划来执行。

第6个思想要点,定位学派创造了一套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试图将正确的战略和现有条件进行匹配(这些条件被看做是通用的,如行业的成熟度或行业细分化)。其次,定位学派的战略管理之关键就在于使用分析方法确定正确的组织关系,并透过建立的数据库中进行统计研究,以找出哪一种战略会在何种情况下实施得最好。

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孙子兵法》,《战争论》,《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等等。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是,第一,战略是市场当中通用的、可以辨识的位置。第二,市场(环境)是存在利润且充满竞争的。第三,战略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在分析计算基础之上对通用战略进行的一种选择。第四,分析人员在战略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他们将计算结果送交负责监控选择的管理人员。第五,战略来自成熟的形成过程,并被描述和实施。实际上,市场结构决定了深思熟虑的战略定位,而战略定位决定了组织结构。

第7个事思想要点,企业家学派,这一学派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愿景,它是对战略的心理描述,它是企业领袖充分运用其经验,从而产生于或至少是表现在领导者的头脑之中。

所谓愿景既是一种灵感,也是一种对战略任务的感觉,一种指导思想,其常常表现为一种意象,而不仅仅是一份用文字和数字来详细阐述的计划。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4张图片

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科尔,曼弗雷德・凯特・德・弗莱斯,约翰・加特纳,本尼斯和纳默斯,库尔特・卢因,柯林斯和摩尔等人,汤姆・彼得斯的著作或者文献资料。

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是,第一,战略存在于企业领导人的心中,它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特殊的、长期的方向,是组织未来的一种愿景。第二,战略形成过程最好是一种半意识的思维过程。第三,企业领导人一心一意甚至着迷般地发展愿景,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能重新制定具体的战略,亲自控制战略的实施。

第四,企业家式的战略在愿景的整体感觉上是深思熟虑的,在愿景实施的具体细节上是涌现的,第五,战略组织是一个受企业领导人指挥的、简单的组织结构。第六,企业家式的战略试图占据某种特殊的市场位置,而这种市场位置能够保护企业不受市场竞争的冲击。

第8个思想要点,认知学派的第一个分支倾向实证主义,它将知识的处理和构建看做一种试图勾画客观世界的结果。该分支认为,战略家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机,它观察这个世界,并按照战略家的意愿放大或缩小这个世界,但是,即使是这个学派的学者也承认这部照相机拍下的照片有一定程度的失真。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5张图片

认知学派的第二个分支则认为所有的认知活动都是主观的,战略是对世界的某种解释。这里,战略家的眼睛转向内心深处,它所观察的是,对于外界事件、标志和顾客行为等事物,思维是如何做出反应的。因此,第一个分支认为认知就像对世界的再创造,而这一分支则正好相反,它认为认知创造了世界。

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心理学家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安・休夫,西蒙,罗杰・斯佩里,贝特森,波曼和迪尔,斯莫科奇和斯达贝特,等人的书籍或者文献材料。

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第一,战略形成是一种发生在战略家思想中的认知过程,第二,战略表现为不同的认知视角——包括概念、地图、计划和框架,它们决定了人们如何处理环境中的输入信息。第三,这些输入信息(按照认知学派中客观派的观点)在认知地图译码之前要经过各种过滤器的调整,或者(按照认知学派中主观派的观点)它只是对人们所感知到的世界的解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可以被塑造,可以被设计,也可以被构建。第四,作为概念,战略在初始形成时比较困难,当实际形成后又与理想中的相差很远。

第9个思想要点,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是个人或(更多时候是)群体在开始研究某种情境以及研究组织应对情境的能力时自然产生的。最终,战略会收敛成有效的行为模式。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爱德华・拉普,詹姆斯・布莱恩・奎因,纳尔森和温特,林德布鲁姆,卡尔・威克,罗伯特・迈尔斯等人的文献资料。

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第一,组织环境具有复杂和难以预测的特性,在这种环境下有意识的控制通常很难行得通;制定战略必须首先持续不断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变得很难区分。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6张图片

第二,尽管领导者也必须学习,有时候他也是主要的学习者,但通常是整个集体在学习:大多数组织中都有很多潜在的战略家。第三,这种学习通过行动引起反思,以一种涌现的方式持续,因此感觉是来自行动的,其次,去学习的行动者都可以创造战略雏形,成功的战略雏形将经验的“小溪”汇聚成模式的“大海”,最终形成涌现战略。第五,战略首先表现为从过去行为中得出的模式,只在后来才可能成为未来的计划,最终又演变成指导总体行为的观念。

第10个思想要点,拳力学派,权力关系既发生在组织外部,也发生在组织之中。由此,我们可将这一学派区分为两个分支。我们所称的微观权力涉及组织内部非法的正直行为,尤其是发生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的正直行为。

宏观拳力关注的是组织对拳力的应用
在剥离一个部门时所产生的各种冲突属于微观拳力的例子,其提供贷款保证时所出现的冲突则属于宏观拳力的例子。前者注重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冲突,通常出于自身利益;后者出于本组织的自身利益考虑而采取行动时,与其他组织产生冲突或者进行合作。

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扎尔德和伯格,博尔曼和迪尔,格雷厄姆・阿利森,罗伯特・格林和朱斯特・艾尔弗斯,汉布里克和梅森,保罗・西尔斯,冯布伦等人的文献资料。

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第一战略的形成由拳力和正直决定,无论是作为组织内部的过程,还是作为其外部环境中组织本身的从这一过程产生的战略可能是涌现的,采用的形式是定位和手段,而不是展望。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7张图片

第二,狭隘利益鸡团和诡诈联盟中,通过游说、议价或对抗,以正直博弈的形式表现的相互作用,在任何重要时期都不占主导地位。

第三,宏观权力把组织看做采取控制或与其他组织合作的方法,通过使用战略性策略及各种网络和联盟的集体战略,提升其自身的福利。

第11个思想要点,拳力掌管着被称为组织的实体并将其划分为各个部门;而文化却把所有个人联合成整体,即组织,前者主要主要关注个人利益,后者更关注共同利益。

拳力学派研究内在政策对促进战略变革的影响力,而文化学派更多关注文化对保持战略稳定性的影响。文化可以从局外人旁观和内部审视两个角度进行研究(这与认知学派的两个分支流派相对应)。前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考虑文化,用客观的社会及经济关系来解释人们为什么这么做,即人们的行为方式;而后者将文化看做一种主观的诠释过程。

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比约克曼,埃瑞克・莱恩曼,理查德・诺曼,杰伊・巴尼,科戈特和赞德等人的文献材料。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8张图片

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第一,战略形成是一个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它建立在组织成员拥有共同信念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第二,个人通过积累或社会化过程感知到这些共同信念,因此,大多数组织成员只能部分地描绘支撑组织文化的信念,结果是,战略采用了上述的仪式形态。第三,它根植于集体意愿(未必被表述出来)中,并在各种模式中反映出来,这些模式是用来保护和利用组织的内部资源或能力,以给组织带来竞争优势。
第四,文化,特别是仪式形态,并不鼓励战略变革,而是维持现有战略。

第12个思想要点,环境学派认为,环境处于支配地位,组织与环境变得密不可分,环境成为组织的骨架甚至就是组织真正的自画像。这里所谓的环境,是一种真正充满竞争的场所——组织和与其本身相似的实体竞争,就像在生态学中,树袋熊都争相追逐桉树叶一样。

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明茨伯格,丹尼・米勒,汉南和弗里曼,斯蒂文・杰伊・古尔德,阿斯特利,奥利弗,等人的文献材料。

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第一,环境,作为一种综合力量向组织展现自身,是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中心角色,第二,在形成阶级,组织可以通过塑造自我来响应环境,但随后组织就渐渐无法响应环境了。第三,组织长期生存取决于在形成阶段所做的决策。第四,随着时间推移,领导对组织绩效和生存力的影响越来越小。第五,屈从生存选择压力的组织最终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种群,同一生态种群中的组织具有相似的技术、产品和管理风格。

第十三个思想要点,结构学派可以看作是“共同构造”学派,这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组织中不同维度的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如何集结在一起,以确定“状态”、“模式”或“理想类型”。例如,新建组织(尤其是在新兴行业中)往往依赖企业的领导者和运行于简单结构中的愿景式的战略而发展。

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_第9张图片

其次,这些不同状态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序列,进而确定“阶段”、“时期”和组织的“生命周期”。随着创业组织的成长及其所处行业的逐渐成熟,初始时期的结构会让位于一种更为正规的、由依靠计划过程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的结构。

再有,结构学派区别于所有其他学派的一个根本方面就是,它提供了一种调和的可能性,并提供了一种整合所有其他学派观点的方法。

对于该学派的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可以参考,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
丹尼・米勒,迈尔斯和斯诺,格雷厄姆・阿利森,佩蒂格鲁,克斯・唐纳森,等人的文献材料。

该学派的理论前提条件,第一,大多情况下,可将组织描述为某种由自身特性所构成的稳定结构:组织在一段特定时期内,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与特殊类型的环境匹配,产生特殊行为,从而形成一套特殊的战略。

第二,这些稳定时期偶尔会被一些变革过程所打断——即转向另一种结构的量的飞跃。第三,这些相继的结构状态和变革过程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发地规律化,形成模式化序列,如组织的生命周期。第四,战略管理的关键就是维持战略的稳定状态,或者说大多数时候是适应性的战略变化第五,战略制定过程可以是一种概念性的设计,也可以是正式计划。第五,结果战略采取了计划或模式、定位展望,甚至策略的形式,也可以是竞争性手段;专注于个人认知、集体社会化或对环境的简单反应。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对于这本书,个人以为可以作为一个经营企业之人去思考和深入探究战略管理的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那你需要在哪个方面进行纵深式的研究的时候,那么就可以去查阅这方面资料,并且根据作者所提到的那些重要的思想家以及相关的著作,去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

最后,就如同本书作者所言,“这不是一次穿越沼泽、田野、森林和河流之间进行的跨越边缘的旅行历程,而是通过了十个各具特色的系统(或指思想系统),是对同一个领域所划分的十个结构,这个领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杂乱无章。但如果你完成了这次历程,那你肯定会欣赏这些条条块块。请牢记怀特黑德的告诫:‘寻求简单,并质疑它’ ”。

你可能感兴趣的:(导读一百零八|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