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安处无以为家

        看过很多部电影,生平第一次,看电影竟然有这样强烈的生理反应,看之前没有任何不适,看到一半开始恶心,电影结束时,开始上吐下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胃是情绪器官,可见这部电影触发了我多少潜意识。

          其实并没有特别想看《何以为家》这部电影,纯粹属于临时起意,就是觉得假期不能太亏待自己,要抓住假期的尾巴,看到海报上那个孩子清澈的双眸,就决定去看看,没想到,这部电影的灰色,竟然心生绝望。

心无安处无以为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黎巴嫩一位女导演的作品,原名叫《迦百农》,“迦百农”的意思是“物品杂乱无章地堆积”。确实如此,整部影片里似乎没有阳光,充斥眼球的,是断壁残垣、垃圾遍地、街道逼仄,污水横流,其实杂乱无章的何止是居住环境,人们的生活更是杂乱无章,没有节制的生育、迫于困苦的偷盗、无序的劳动力买卖、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的签证。导演用快速变化的镜头,把一幕幕灰暗的画面推到观众面前,使人艰于呼吸视听。对黎巴嫩这样的国家不甚熟悉,只是新闻联播上见过,所有的消息就是战乱。通过剧情了解到,这个国家聚集了叙利亚、非洲一些国家的难民,这些人在这里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住着最破的房子,他们没有签证,没有身份证,随时会遭受到政府的驱遣,竭尽所有从蛇头那里买一张假的签证,后果可能是身陷囹圄或者当做劳工被卖掉,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自由,没有希望,没有温情,就像黎巴嫩灰色的天空,永远是凌乱、低沉的。

        这些从附近国家涌进的难民,因为偷渡,没有身份,就像暗夜的老鼠一样,偷偷摸摸。埃塞俄比亚得移民哈瑞,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而最终的结果是,因为没有身份证而入狱。

心无安处无以为家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男孩赞恩,不知道自己几岁,律师通过医院的检测才推测出他的年龄,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孩子,如果生在一个和平的过度,他正在享受父母的爱,当然,如果是在中国,这个孩子的苦恼大概是小升初的测试。但是,他不会有这样的苦恼,因为他不能上学,他要帮助父母养活一堆弟弟妹妹,他要帮助十一岁的妹妹洗掉内裤上的月经血迹,他还要时刻提防父母把她的妹妹卖掉,而卖掉妹妹的理由之一竟然是妹妹嫁过去后睡觉可以有大床睡、有被子盖。

心无安处无以为家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十一岁的妹妹嫁给了已经成年的男人,最后被折磨致死。得知这个噩耗,长时间积累的愤怒,使十二岁的男孩拿起武器,刺向恨之入骨的男人。瘦弱的手腕上,是冰冷的手铐,是长达五年的牢狱生活。作为原告,他控告父母把他生下来,这听起来多么的荒诞不经,但这不是顽劣孩子的恶作剧,也不是离经叛道,这个孩子是严肃的。他说:我想让那些不会照顾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则长大后能回忆的是什么,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殴打吗?被铁链锁,被水管浇、被皮带抽吗?生活简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脚上的鞋还脏,我天天活在地狱里,受着煎熬,就像我做梦都想吃鸡肉一样,命运为什么要折磨我,我本来以为,我们会长大,长成一个好人,会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爱,但是真主却让我们像地毯一样被人踩在脚下。我恳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听到赞恩的这些话,我才明白过来,造成这种现状的不只是战乱,我们的国家不是也有很多像这对夫妻这样的人吗?包括我。当我们生育一个生命时,是否想过自己是否有资格养育这个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怎样让孩子按照他本来的样子去成长?一个孩子的童年模式,将会影响他的一声,不会养孩子的父母给了孩子怎样一个模式,让这个孩子在自己的余生中,要痛苦的生活,要付出莫大的代价来疗愈曾经的伤痛,而这些父母依然毫无所知。就像赞恩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控告,他们认为匪夷所思。父亲说这不是他的错,他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他的妻子也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做了母亲的,他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十一岁嫁人呢?他依照别人说的,不生孩子就没有指望,孩子能给他们支持,能让他们挺起腰,没想到孩子把他的要累断了。听起来多么充分的理由,对于这位父亲来说,确实是充分的理由,他们以为生孩子会让他们的日子好起来,却没有想过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生命的麻木让这些人苟且存活,他们不会考虑生命的意义,不会想怎样才是有质量的生活,他们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孩子让自己的境况好转,而不是以培养孩子的未来为目的,即使让孩子上学,也是因为学校可以让孩子果腹,所以,大一点儿的孩子在监狱里,就像住宿学校一样自然,12岁的男孩去帮工,11岁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买甜菜汁,他们衣衫不整,他们没有生活,只是活着,至于活着的意义,无从谈起。

心无安处无以为家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再想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生理反应,是因为赞恩的话激起了我心中的愧疚,他的父母是麻木,而我,作为一名母亲,曾经把孩子当做生命的全部,拼尽全力的管教,最后换来的是孩子的反抗,虽然我和赞恩的父母走的不同的道路,但是结果没有两样。赞恩的话,应该是说给所有做父母的,学习做父母,让自己有能力面对孩子的成长,让自己有力量帮助孩子成长,才是合格的父母。

        据说扮演赞恩的孩子因为这部电影,走上了戛纳、奥斯卡等电影节的红毯,也得到了联合国难民署的资助。2018年8月,他们全家移民到了挪威,全家人住在了一个能看到大海的房子里,过得很幸福。这个赞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千千万万的赞恩呢?战乱使他们失去家园,父母的无知使他们没有童年,他们依然生活在底层,他们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看不到头顶的天空,他们被买卖,被抛弃,电影里的赞恩还知道控告他的父母。可现实中的赞恩们,他们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生活,他们甚至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他们也在重复着父母的苟且和麻木。

        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关于战乱,而是关乎人性。即使在动乱的国度也应该有家庭的温暖,或者说,即使在和平的国家也有很多冷漠。

      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些赞恩们,他们无处安心,何来故乡呢?

      无以为家!

心无安处无以为家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无安处无以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