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沉默的巡游》简单书评(含剧透)

    东野这部新书,刚在中国大陆发售的时候就被大家抱以很高的期待,毕竟这些年,东野基本上没有怎么出推理新作。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之后觉得,确实不负众望,虽然此时已是不惑之年,但是东野还是那个东野,他的笔触还是非常独特,还是有除了冷冰冰的推理之外,对社会的思考,对生活的写真和浓浓的人情味。正如东野之前在《新参者》中说到,有些案子是没有办法单靠逻辑去推理,而是要靠情去解。诚然,看过这么多推理小说,我还是最喜欢东野的笔触,即便是凶杀,看完之后也不会觉得压抑难受,会有推倒多米诺骨牌之后的喜悦,但更多的是一些平凡的感动或者说是被东野大叔内心的柔软所触动。
    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手写了一些笔记,不知道为什么看这部作品的时候会如此认真,大概是很害怕这会是东野最后一本推理了。首先,个人觉得这部《巡游》属于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有很多让人觉得熟悉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读书,尤其是推理,读的是一种感觉,因为书总会看完,剧情也会很快忘记,但是在读书时很多会让你心为之一颤的感觉是不会忘的,当再次重温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能再次回忆起一些片段)。这本大部头接近2/3的内容主线是“沉默”,陈述往事和对于凶手巧妙利用日本司法制度中沉默权的无奈,后1/3开始讲“巡游”,也就是复仇线,内容安排还是很紧凑的,人物的设定也是有理有据,整体也是很亲切的“东野套路”,基本上开始不久你就能知道嫌疑人是谁了,后面基本上就是推理过程和华丽的反转,因此这部推理还是非常老少皆宜的。其次,并木食堂一群善良的食客共同配合完成复仇的剧情,感觉是致敬了阿加莎的《东快》;毒气室杀人的思路有在效仿《犹大之窗》,此外还有一些很像是超现实主义推理的内容(这里也让我想到了有人说过的一句话:推理小说就是在不断抄袭或者模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当然,整部作品里最最似曾相识的是其中《嫌疑人X》的感觉:设置 “氦气瓶”幌子,让警方始终在案情的外围徘徊,无法找到突破点;所有人都有看似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丈夫为护妻子周全而顶罪,这些点延续了东野以往的写法,但又被写出了新意。最后的反转差点就是《嫌疑人X》的意思,但随之笔锋一转,就又变成了另一种味道。巧妙地设置了时间线让汤川这一次不需要揭穿真正的犯案事实,因为真正的凶手确实是大家都公认的,但是明明作战计划完全错误,却靠对方的乌龙球而意外取得了胜利。
    另外,这一部里的汤川已经不再是那个“置身事外”的物理学家,而是一个“身处其中”的当事人。以前看汤川系列会觉得汤川就是在帮助警方解释一些“超自然现象”、“不合理的事情”,基本上是堆砌各种并不能理解的科学知识来强行解释,甚至有点神化人物。但是在这部作品里,能够感受到汤川内心的温情,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家,是会为了让真相浮出水面而从这些人们的内心考虑问题,会观察人性,会用情来推理,大概汤川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沉淀下来了很多除了科学以外的东西。从这部作品里也能明显感受到,看东野作品的这批人已经长大了,这些熟悉的人物也慢慢老了,思考方式和角度也变了,但是这样反而能给作品添加一丝不一样的味道,我甚至有点期待老年的汤川。
    这部作品里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沉默权”,就像增村所说“在审讯室那种特殊的氛围之下,是肯定会坦白的”。但是莲沼一个普通人为什么就可以保持缄默,甚至两次都逃脱了罪名呢。总结起来原因有二:一是莲沼的父亲作为警察对于儿子的影响,警察父亲屈打成招的招数让他非常清楚警方会怎么逼供,他该怎么巧妙地避开;二是第一次杀人逃脱确实是他自己亲为,而第二次其实是他巧借了乌龙,将自己的罪行嫁给了另一个共同案犯,而他也正是利用了共犯那种焦灼难安的心理,完成了自己另一次的沉默。越是沉默的人,越是可怕,可以说东野在这部作品里对“沉默”的描写是足以让人冷颤的,也很有代入感,让你不禁想重新思考所谓的公平。
    作品整体质量很高,但也来说一点我觉得比较牵强的地方,看的出来东野是极力想将两个案子靠同一个人的连接来拼到一起,但是在处理的时候,选择的主人公空间交汇地点是一个“只招有犯罪前科者的公司”,并且公司老板认为“有犯罪前科的人会更加努力地珍惜工作机会”,这点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两个完全陌生的人该怎么样合理地连接到一起确实是非常难处理,这应该是东野第一次挑战这种靠时空交汇搭起来的推理,也期待之后还能有更多好的作品。
    最后,还是要给大家极力安利这部作品,极力安利能够安心坐下读书的感觉。随着指尖的翻动,你的眼前会呈现一幅幅画面,你也会是其中的一员,慢慢走进这部作品,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走进一个人的内心。

精彩摘录

  • “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被警方当成可靠的线索,然后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反而会白白地兜一个大圈子。”
  • “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也经常如此,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们会对实验结果有所预判,所以他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就会有意地去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有时还会把测量仪器上的读数故意多读或者少读。这样一来,他们会因为实验得到了一个接近预期的结果而得意扬扬,殊不知已经犯下了根本性的错误。要想判断一个实验做得是否正确,还是不提前知道实验可能产生怎样的结果为妙。同理,我认为最后一块拼图的真相不说为好,是希望你们能对答案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特别喜欢这段,在看的时候就特别有感触,作为科研狗肯定干过不少这样的事)
  • “判断对错不能自作主张,上来就认定事情不切实际更是有欠稳妥。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野圭吾《沉默的巡游》简单书评(含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