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愤怒吗?

通常,我们认为愤怒是负面情感,是坏情绪,不希望有这种情绪。但愤怒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坏就坏在我们可能因愤怒做出冲动的事,并因此而内心痛苦。

愤怒是一种正常感受,大多为短期的保护自己,长期来看却没好处,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愤怒会让人感觉安全,但会使人处于警惕状态,时刻准备自卫。在别人刚准备温和地批评时,就立刻发怒,捍卫自己的立场。随后会为误解别人的意思而懊恼,甚至羞愧,严重者会自我封闭,以抵抗对别人误会的发生。

当我们不被认可、欣赏,说话没人听,价值不被承认,就可能愤怒。感受到别人的控制,或自己的底线被挑战,或需求没得到满足,也会引起愤怒。这是身体保护自己不受精神上伤害的应急反应。

愤怒比其他情感来得更容易,它充满能量。让人感觉自信,觉得自己能够改变环境,从而强迫自己行动,得到想要的东西。

很多时候,父母难以接受孩子的愤怒。要孩子回屋反思,直到不生气才能再开口说话;要孩子克制收敛,不准他继续对父母表现出愤怒;或者,表示难以理解孩子愤怒的原因,觉得那根本不值一提;更甚者,把孩子暴打一顿,以暴制暴。

父母如果发怒,孩子会以为是自己的错,因为他还不能想象其他可能性。所以,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内化而不表达。这样的孩子的愤怒会被扭曲,导致愧疚、抑郁、长期愤怒。

承认愤怒,积极接受,不归咎于人,坚决果断地说明事实,表明自己的感受,并提出需要别人改变某些行为的要求。这样就不会长期压制愤怒,让自己受伤。

遇到愤怒,别紧张,别排斥,接纳它。深呼吸,想象,祈祷,冥想,瑜伽,太极,普拉提,有氧运动,记下当时及希望的感受,在隐蔽并安全的地方大叫,击打枕头,撕报纸等等,都可以缓解长期的愤怒。

从而减少因愤怒导致荷尔蒙剧增而带来的身体疾病,和精神伤害,避免摧毁自尊,破坏人际关系。

——整理自《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受自己的愤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