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精确测量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

最近,国家天文台博士后田浩与刘超研究员等人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缩写LAMOST)的第五批恒星光谱数据,精确测量了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 

中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精确测量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_第1张图片

郭守敬望远镜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体是一个视场为5度,横卧于南北方向的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它具有大视场的优点。通过在焦平面上放置的四千根光纤,将遥远天体发出的光分别传输到多台光谱仪中,同时获得它们的光谱,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位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它使我国天文学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精确测量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_第2张图片

银晕是星系的主体部分向外延伸的、大致成球形的、可见的组成部分。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螺旋星系,星系晕和星系主体的特征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而在椭圆星系中,星系的本体和晕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区分。

银晕的旋转与银河系的演化及结构直接相关。使银晕旋转的机制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根据冷暗物质模型,银晕通过持续的吸积、并合周围较小的附属星系而逐渐扩大。那些被吞噬的卫星星系会将其角动量传导到银河系的银晕中,造成银晕缓慢的旋转。另一个因素是星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银晕受到不对称结构星系旋棒的影响,不断地吸收由棒传递的角动量,也会造成银晕的旋转。因此精确测量银晕的旋转对认识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田浩与刘超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 DR5中挑选出的K型巨星样本,结合欧空局盖亚探测器发布的第二批恒星数据获取了距离太阳4000秒差距(约13000光年)以内大样本K型巨星的位置、速度与金属丰度信息。在去除富金属样本后,利用贝叶斯方法对3827颗金属丰度较小的样本进行了旋转速度的测定。

中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精确测量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_第3张图片

左图黑色点显示了样本的旋转速度分布,红色虚线显示了银晕成分的速度分布,该成分旋转速度均值为+27km/s,与银盘的旋转方向一致,速度弥散为72km/s。绿色的虚线则显示了在该样本中的逆旋转贫金属晕星成分,其金属丰度峰值在-1.9与-1.6之间,可能为Carollo[1]等人在2007年所发现的外晕成分。

与之前文献得到的结果不同,太阳邻域范围内银晕的旋转速度与金属丰度并未呈现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受到Helmi[2]等人最近发现的主并合遗迹成分的影响,金属丰度在-1.6与-1.3之间的样本旋转速度均值偏低。 

------------------------

原文: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LAMOST数据精确测量了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http://www.bao.ac.cn/xwzx/kydt/201904/t20190416_5275955.html

线索:

[1].Carollo等《银晕中两种恒星成分》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8075581

[2].Helmi恒星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lmi_stream

------------------------

观察者:@酆都御史| 微信公众号:大好山水中人 | 头条号:心系宇宙天地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精确测量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