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青花瓷盒的前世今生

到了刚懂事的年纪,男孩子都会变得很淘气,上山捉鸟,下水摸鱼,惹是生非,我小时候也一样。

即便在家里,也闲不住,常常一个人偷跑到书房,踩着椅子,拿着纸笔,学着父亲写字的样子,点点画画,总要玩上一番,直到被发现才算作罢。弄乱东西,训斥管教是少不了的,可越是不让做的事,心里越痒,总找机会溜进去玩。后来,大人都挺忙,也不太管了,这让我开心了好一段时间。

记得那时,最爱摆弄书桌上的印泥盒,在颜色单调的笔墨纸砚中,算是唯一惹眼的物件。遗憾的是,其早已遗失,再也找不到了。现在回想起来,样子虽有些模糊,但白地青花不会错。就像人们常说的,小孩子脑袋最灵,凡是记住的东西,一辈子都有印象。而这只小小的圆瓷盒,就是我对文房最初的印象和记忆,却也随着时间一起,慢慢酿成一杯最浓的执念。

一只青花瓷盒的前世今生_第1张图片

如今,虽然每天在做杯碗一类的茶器,心里却始终留有一方天地,专属于那些最爱的小玩意,叫文人手伴也好,大人玩件也罢,都任由自己随意妄想和创造。所以,觉山隐窑每出好东西,就琢磨着将来一定要如此这般做成文房或是赏器,哪怕只是孤芳自赏而已。

特别是自打有了觉山隐窑的印章后,真就缺一只称手的印泥盒,总寻思找机会做一个。可从去年至今,难偷半日清闲,师傅们里里外外也忙得紧,怎好开口托请给自己单出一件。

终于,趁着上月开窑暂歇的当口,把憋了好久的想法和窑上师傅说了,没想到聊着聊着来了兴致,竟然把印泥盒的草图画妥了。

我知道,缘分到了。便一股脑将所有想法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就这样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做出了我们有史以来最利落的决定。不出意料的话,觉山隐窑文房清供作品,明年就能与各位见面了。

一只青花瓷盒的前世今生_第2张图片

虽然,本打算尽快把最好的统统做出来,呈于眼前。因为,好多物件自己早已反复琢磨推敲了好久,有模有样地放在心里,无需再为定器型、纹饰、工艺等花过多时间。

但如此一来,必定要拿出最具说服力的品质,完美也将成为唯一标准,这也给觉山隐窑每个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对于这些思忖良久的作品,我们反而愈发谨慎用心,有意放缓了节奏,给自己多留一点时间筹备。

可在这之前,我们预先做了只印泥盒,一来解决眼下私用,二来是给后续作品打个样。

一只青花瓷盒的前世今生_第3张图片

应该说,印泥盒算是文房小件中的小件,但其作用却不小,文件信函、书画作品要钤印署名缺它不可,所以一直是文人书斋中的常备之物。加之自古以来,印章被皇族贵胄、书画大家、文人墨客视若地位象征,因此,与其相关的印泥盒,自然成为最彰显主人品味的地方。

当然,这么重要的物件,讲究定是少不了。就材质而言,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称“印色池以瓷为佳,而玉亦未能胜也。”,瓷质色白清洁、性稳定、不漏油、不吸湿,而其他如金属竹木牙角等有所不及,因此早在晋代印泥盒刚流行时,瓷即为首选,千年来也一直如此。

一只青花瓷盒的前世今生_第4张图片

其次,印泥盒外观看似千篇一律,可真要做得规矩,门道极多。所以,在动手之前我们要考量诸多细节,而在杯子上是用不到的。印泥盒造型以圆形最为合理,方便用时搅动,而方形折角难免会有藏泥,拾掇起来比较麻烦;口径相对要大,便于蘸印泥和平时养泥,太小则操作不便,而且印石与口沿容易磕碰,形成破损;整体尺寸来说,取决于印章大小和使用环境,大一些的长置案上随用随取,小一些的方便收纳携带,个人更喜欢一掌可握,使用之余便于观赏把玩。

再者,盒盖要浑圆饱满,有适当比例的拱起,因为印泥里的蓖麻油略有挥发,所以不用时往往会拢成馒头状,盖子高可避免粘上印泥,但这种拱起的造型,在烧制时会增加不小难度。当然,我们也常见到平盖子或微有隆起的圆盒,其多为古时女性的粉盒,像觉山隐窑经典的「青花满梅纹圆瓷盒」即为一款胭脂盒。

此外,为防止印泥干涩,上好的印泥盒盖口要微有吸滞感,严丝合缝,又不能过紧,可以说,严密标准甚至要高于瓷壶。而「一器两件」向来最难,完全要靠利坯师傅手上功夫拿捏,所以印泥盒利坯要上下扣合着利,还要考虑胎泥烧制后的收缩,一般盖子要略小些,可到底小多少,只能由利坯师傅凭经验预判。

一只青花瓷盒的前世今生_第5张图片

器型如此用心,纹饰更不能随意。个人一直偏爱狮纹,也是觉山隐窑最擅长的画片之一,驾轻就熟,无需多言。只是绘制自用物件,发挥更加自由不受拘束,从四狮神形、绦带辗转、云纹团散等细节处,可见画师作画时心绪稳健且自信,运笔流畅精准,整体画面气势饱满,却不显松散。

侧沿衔接处两圈钱纹,加开光内绘灵芝,能看到画师自己的想法,又不失规矩。特别是钱纹下足功夫,上下各画满三层重工细路,每一笔都交代清晰,力道均匀、大小一致,没有一处含糊而过,且勾线分水很到位。

也许,狮纹大气有余,文气不足,但个人玩件,本就各花入各眼,喜好不同而已。

一只青花瓷盒的前世今生_第6张图片

此盒入窑不足十只,烧成更是寥寥,虽仅与几位老友上手赏玩,但总算了了自己多年的心愿,也不枉喜欢这么多年。有意思的是,当我上手时,仿佛看到了父亲书桌上的那只,也许它一直在我心里,只是没有发现罢了。

希望这只小盒的圆满,能给明年的觉山隐窑文房清供作品开个好头,一起期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只青花瓷盒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