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大约需要5 分钟)
在蜂窝,我每周要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在线和大约50名家长进行各类沟通。常常听到家长反馈:孩子在蜂窝上课非常开心,但是孩子不让我和他一起旁听,常常能听到课上各种热闹,可是课后一问,他什么也不说,我不知道孩子学到了什么。生活中,问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孩子也经常什么都不说,以至于还要从老师那里获取更多自己孩子的信息……
类似的问题太高频了,以至于我觉得可以专门写一篇小文来说说看。看看我们是怎样毁掉孩子的沟通意愿的,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跟踪这些家长的问题,深度交流,了解他们和孩子日常沟通的场景,发现大家首先有这样的问题:先是日常太忙,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沟通,然后,有了时间也不知道该和孩子说什么。
比如孩子刚刚上完一堂在线课,家长常常会问:
“今天上课学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个课怎么样啊?”
比如孩子刚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家长常常会问:
“读完这本书/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比如孩子放学回来,家长又会问:
“今天开心不开心?”
“今天有什么想和我分享的吗?”
……
作为一个迫切渴望了解孩子的成年人,是不是这些问题非常熟悉,但是孩子在接收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所云,甚至拒绝回答,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呢?
“太难回答了!”
“要总结自己学到了啥,这太累了!”
如果换个问法呢?
“今天上课时看你好像很开心,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了吗?”
“这本书/这篇文章里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只是换个问法,孩子的回答就不同了。因为完全开放性的问题太大了,而封闭式的问题又会阻止和限制孩子的思考,所以适当地将问题缩小,让问题具体,是和孩子建立正向沟通很重要的方法。
再回到日常的生活,很多家长还会说:这个方法我试了,可是孩子无论如何都不愿开口和我分享任何事情。不管用什么句式提问,孩子都拒绝沟通。
其实,孩子不愿意敞开心扉这件事,多数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解决也不是没有办法,但首先,你需要明确一点:好的沟通是双向的。
当孩子不愿意和你分享时,先主动和孩子分享,也就是蜂窝常常说的“不把孩子当孩子”。作为家长,你可以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对话的朋友,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开心或者不开心,比如,“我今天工作有点不开心,有一件xxxxx样的事情”,分享完之后可以问问孩子“你有什么建议吗?”
有时候,请求对方的意见,作出需要对方帮助的姿态,是很好的打破对方戒备的沟通技巧。每个人都有“好为人师”的天分,孩子也不例外。
不要假设孩子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不要假设他们听不懂。主动分享,把孩子当成平等对话的朋友。当家长能主动和孩子开启分享模式,传达出去的不是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对孩子的信任。而询问孩子的意见,不仅仅是为了倾听,更是为了产生交流。
如果孩子开始不愿意积极回应,也没有关系,允许他先作为一个倾听者。作为家长,持续地主动分享,一定会产生化学反应。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因为孩子关闭和你沟通的渠道,就是你们彼此丧失信任的结果。这样的信任丧失,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因此,这种信任的重建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成的。
工作里,我们常常会说到“用户视角”,这是为了避免我们局限在自己的思维里,丧失对用户的洞察和共情。
那么和孩子的沟通里,是不是也可以多一点“用户视角”呢?
作为成年人的家长,有时候显得太功利,太没有耐心。依照着上面说的一步两步,小技巧、小方法,改变了一下对待孩子的方式,我们就希望孩子马上能有回应并作出改变。
想想你此刻是不是也抱有这种期待?
但用孩子的视角思考一下,他们可能是这样想的:很久没有和爸爸妈妈聊过天了,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似乎也并不是什么话都非对爸爸妈妈说不可。
对多数家长来说,可能都是第一次做家长。因此在理解孩子的问题上,难免缺乏经验和方法。但是别忘了,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想想自己曾经作为一个孩子,我们更渴望什么样的沟通,以及渴望什么样的父母。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用户视角”。
所以,请记得上面说到的:孩子和你关闭沟通这件事,是你们长期缺乏沟通,也是长期信任的缺失。你需要放下成年人的功利心,不要苛求孩子马上给你回应,而是持续地表现出信任和真诚。这需要耐心。
因为陪伴成长,本来就需要体恤和耐心,你一定不希望你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什么话都不愿意和你说吧。毕竟,能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是件让人非常期待的事。
耐心有多么重要,最后说个蜂窝的小故事吧。蜂窝有个七岁的孩子M,在体验课里,他是全程沉默的,不举手,不说话。但是当舰长分享自己的故事板,问到孩子“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时,M在文字区夹杂着若干错别字,打出了自己的建议。舰长立刻口头念出了M的建议,并且给了他肯定和感谢。
体验课结束,M两次跟妈妈提到参加蜂窝的课,妈妈却担心孩子不肯和人沟通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毕竟蜂窝采取的是PBL的学习方式,需要孩子深度地参与讨论。而M在生活里,一直是拒绝和爸爸妈妈主动沟通的。
在和M的妈妈电话了解情况,几次沟通以后,M妈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M报名了蜂窝的本科课程。12次课程里,M从第一次第二次全程沉默,到第三次第四次文字参与,到后来忍不住举手发言,到最后几次还要举手参加演讲。12次课程结束,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M的变化,因为蜂窝的舰长给孩子的,是耐心和包容,以及孩子们最需要的理解。
而M的妈妈,在我们的不断提示下,终于结束了和孩子压迫性的对话模式,打开了主动分享模式,在第八次课后,M已经会在课后主动和妈妈说:今天太激动了,我在作战的时候,反驳了xxx的观点!
这一切,只不过用了两个月而已。
所以,想让孩子和你敞开心扉,在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前,先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耐心、真诚和信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