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

竹板这么一打呀,这事得夸夸。天津卫的泥人张名气真叫大。一块烂泥巴,他三下两下,世间百态活灵活现,简直太神啦。。。。。。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张图片
泥人张,作为中国泥塑的代表之一,也是天津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创始人是张明山。

制作泥塑,首先要甄选出适合的原料。张家几代人的泥料采集区,在整个天津城,只有城区西北的芦苇塘下。那里的泥土含沙量比较少,有机物比较多,所以富有黏性,可塑性强。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2张图片

采集回来的泥土,首先要摊开晾晒,蒸发掉内部原有的水分。泥土完全晒干后,挑出石块、草根,用2毫米孔径的筛子筛选一遍。精选的泥土加入清水,通过搅拌,让泥土完全融化成泥浆,再用筛面粉的筛子进行过滤。泥土本身的杂质,将会被完全去除。经过24小时的沉淀,泥浆完全分离成泥和水两种物质,将水慢慢舀出,呈现出来的就是泥塑所需的原料。泥土很容易开裂,经过多年的尝试,发现只要给泥土增加棉絮,就能增加泥土的粘合性。通过人工反复捶打5-6个小时,纤维和泥土会完全融为一体。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3张图片

融合了棉絮,经过锤炼的泥土,还需要用油布一一包好,放在特定温度和湿度的地窖里,整整存放三年。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4张图片

制作泥塑,首先要建构出作品的初步形态,用拍板配合,确定头、肩、腰、身体的各个比例。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5张图片

把内心的构思的造型巧妙布局,通过精湛的手法,处理虚实的关系,呈现线条的轮廓,捏塑着各个部位成形。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6张图片

泥塑艺人手眼心法的高度配合,敏锐捕捉人物的神态,是泥塑的关键。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7张图片

捏塑好的作品,要放在阴凉处晾干。泥塑绝对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就会干裂破损。慢慢阴干的过程,需要一个多月泥塑才能完全干透。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8张图片
泥土经过四季温差和湿度变化,一般80年左右,就会逐渐风化,会出现表面颜色的脱落。

为防止风化,经过反复尝试,发现将温度设为700度 ,泥塑就能够通过烧制而变得更加坚固。现在采用电窑炉烧制,能够更稳定的高温加热。烧制后的泥塑,将会提高色彩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9张图片

无论晾晒还是烧制,泥土中间的空气都会向外膨胀,泥塑的表面必然会产生细微的裂痕。所以,必须要对每一个细纹进行修补。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0张图片

修补需要腻子。腻子深入缝隙,形成和泥塑天衣无缝的融合,并把缝隙边缘的腻子清理干净。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1张图片

而后用细砂纸把泥塑进行打磨抛光,让整体和细部的平整度和光洁度达到统一。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2张图片

泥塑从捏塑完成,到晾晒、烧制、打磨处理,一系列工序要几个月的时间,才会进行最后一道工序:上色。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3张图片

为作品上色,首先选择大面积的底色。为了让色彩更加亮丽和持久,一般上色需要三四十遍。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4张图片

然后再用绘画的技巧,给泥塑的细节添加配饰的花纹。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5张图片

而最为重要的是人物的点睛之笔,为静态的泥塑,带来了鲜活传神的灵动。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6张图片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7张图片
徐悲鸿评价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8张图片

泥人张延绵180年,历经六代父子相传,同样以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塑造与绘画的巧妙结合,把人物的体积、造型、神态充分刻画,展现惟妙惟肖、独到传神的泥塑作品。

作为中国泥塑领域的一个巅峰,泥人张在20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着薪火相传的中国文化传统。这门民间艺术的精粹,是一个家族血脉相承的传奇,也是一份永恒的民族记忆。


《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_第1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指尖上的传承》--- 泥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