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1张图片

最近讨论最多的莫过于2020微信公开课

其中包括,微信生态强势生长的商业化能力

还有小程序、微信支付、小游戏、企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微信AI等生态产品晒出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小程序日活跃用户已突破3亿,小程序全年创造8000亿交易额;

小游戏商业规模年增长超35%;微信支付分用户数突破1亿;

微信二维码开放生态所创造的码上经济规模已达到8.58万亿。

这个‘晒肌肉’不仅让业内人士为之惊呼,更给了资本市场更大的信心

1月9-10日,腾讯连续2日股价涨超2%,累计涨幅4.24%,市值膨胀超过1500亿港元。

另外一个讨论点聚焦在张小龙短短12分钟的视频演讲上

关于张小龙和他对于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

一. 隐私的出让

二. 信息获取的被动

三. 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

四. 信息传播的快速

五. 信息选择的困难

六. 信息的多样性

七. 搜索的困难

这边文章的标题是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

所以我这里重点要说的

就是关于张小龙第二个思考‘信息获取的被动’

张小龙关于这个思考的原话是: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

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

记得好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包括微信,也是基于推送的。

你收到的每一条消息,都被你把优先级排得比你要真正要获取的信息的优先级要更高一些。

那么,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很少说分发这个词,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一些。

这里说的推送显然不是基于人工筛选,而是基于大数据

也就是近年如火如荼的 AI

从张小龙的话去理解,早在几年之前,也就是移动互联网起始之处,

用户阅读就已经开始趋于被推送内容

张小龙的‘结论’是用户更懒了

其实这里面所涉及的因素太多太大了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2张图片

比如,手机区别于电脑,显示信息的屏幕变得更小了

如果从PC环境和手机环境去详细对比

还有一个更直观的数据来自百度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3张图片

PC时代的百度搜索几乎霸占了整个流量入口

到了手机时代,这个状态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倾覆

搜索仿佛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这里面的种种原因可不仅仅来自用户

真的是用户变懒了吗?

咱们在看另一个案例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4张图片

PC时代的淘宝网

对于店铺掌柜,搜索流量占比一直居高不下

而到了手机淘宝时代

搜索流量占比逐步被推荐流量蚕食

以至于现在的手淘

推荐流量几乎反超搜索流量

淘宝系统基于用户大数据,通过买家的购物行为以及兴趣喜好

给买家生成各种标签

同时给卖家店铺及宝贝通过风格价格生成标签

如此一来

将一件加绒红色孕妇装

通过系统标签

推荐给一名北方的刚刚怀孕的喜欢红色的准宝妈

自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相当精准

宝妈也可以省略搜索的步骤

平台将拥有更高的转化率

这个案例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

你在逛淘宝的时候系统总能推荐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

这就是AI大数据的强大

但是......

这个东西如果发生在信息方面

或许带来的将是可怕的

张小龙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

                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我们暂且把张小龙所提到的推送的内容分为二个类型

第一类是即时通讯的聊天信息,如短讯息和微信

这个类型属于点对点的交互传递信息

比如你的朋友给你发的微信内容

这个是不受干扰的

显然这个不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点

我们所讨论是是第二类,也就是社会新闻类信息

比如公众号的文章,腾讯新闻的报道

再比如今日头条的热门,微博的头条

这个类型属于点对面的广播式信息

所以接下来我们会从多个层面来解析

比如,报纸时代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5张图片

一张报纸分为多个栏

会根据主次顺序依次对应相关的内容

越是社会性的重大新闻越为突出位置

和我们将要讨论的AI推送机制不同

这里不会根据个人喜好不同而改变

再比如,广播时代&电视时代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6张图片

这里除了广播电视台对于事件类容的甄选

也不会被过度干预

通过这些传统媒介

我们依然可以获取社会性的重大新闻

而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对于用户信息的获取

俨然变得像楚门的世界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7张图片

以上几乎包括市面上的所有主流app

这类新闻app中,以今日头条为例

有一个最颠覆性的模式

就是平台不生产新闻内容

以此开启了自媒体的大时代

因为门槛低,导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编写文章/新闻

这个事情是有双面性的

正面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发掘了全民创作潮

引出了无数的优质媒体创作者

反之一面,它也直接的导致了劣质内容泛滥

诸如UC为代表的震惊体“标题党”

不惜造谣造假,断章取义

各种滥竽充数,诱骗流量的劣质内容

一股脑的塞进本就狭小的手机屏幕

然而,区别于传统责任编辑

这类胡编滥造的标题党对于虚假内容

几乎是不承担任何后果的

而与之相辅相成的祸首居然就是AI推送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8张图片

我们回想一下前面聊到的淘宝系统推荐

将之移到这类app

不难想象到

这些新闻app背后亦会利用大数据计算

通过用户历史浏览内容和操作行为

给用户打上进精准标签

(想象性)比如:

男/30岁/阅读时间19:00/军事/娱乐/范冰冰/

假设上面就是某平台大数据的标签库

那么接下来的推送

系统将会通过大数据算法,文章关键词匹等手段

给用户推荐关于军事题材的内容以及关于范冰冰的娱乐新闻

到了这里

用户浏览一个小时也好,两个小时也罢

系统会基于标签无缝的给予推荐相关的内容

大数据AI推送占据用户手机屏幕

这是一座在我们手机里的围城

将我们每一个人牢牢的禁锢

张小龙说

推送什么信息,决定用户会看到什么信息,决定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这个或许是张小龙对未来的忧虑

这或许也是整个信息互联网所需要思考的

电影《楚门的世界》所想表达的

或许就是这样的思考

当我们所处的世界,给我们展现的东西,都是背后经过大数据‘优化’的

我们喜欢娱乐,‘世界’就尽可能给我们看到娱乐的一切

我们喜欢歌曲,‘世界’就尽可能给我们听到歌曲的一切

‘世界’尽可能满足任何一个人的喜欢

然后给每个人【手机】最独立的信息展现

如同电影里的主人公楚门一样

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是围绕着自己

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_第9张图片

但是楚门最后依然选择逃离这个‘世界’

因为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

他的一切都是设计出来的

而今天我们的是否会有这样的勇气

那些掌握大数据的巨头公司

为了讨好用户

为了【用户使用时长】

为了【用户粘性和忠实度】

俨然不顾及理性和信息深度

一撮而就的,攻其心,讨其好

作为佛系张小龙

这次居然提出了关于这一方面的思考

对于整个互联网环境来说

自然是很好的声音

特别希望张一鸣能够听到这一个声音

因为这里很大一部分说的就是头条系的算法

你算法做的再强大

却忽视了对劣质内容的监管

到头来为之买单只会是用户

用户被动推荐阅读了来自个人自媒体的内容

这个内容很大概率就是上面提到的

胡编滥造,造谣造假

甚至娱乐过度

关注公众号【黑白逻辑】我们一起讨论更多更广更深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小龙思考关于‘信息获取的被动’背后的解读,真相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