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佩剑、书箱,是古代读书人的“三大件”。明代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但凡描写读书人,都离不开“琴剑书箱”之语,可见“琴剑书箱”是古代读书人“行走江湖”不离须臾的必备物什。
罗贯中所著《残唐五代演义》中黄巢科举失意,“写下诗词‘马前但得三千卒,敢夺唐朝四百州’,即收拾琴剑书箱,出了长安城,对天誓曰:‘黄巢若得寸进,定要夺取唐朝天下!’”可知琴剑书箱当真要紧,即便造反也要收拾停当。
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
在读书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士子修身养德的立场。所以,异乡求学的读书人,无论衣着多么破旧,总有一张古琴相伴,“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是一种气度与涵养。
一如侠客世界中的传世名剑“干将”“莫邪”“鱼肠”“太阿”,古代也有很多传世名琴,清幽浩渺,余音还在。
古琴是收藏品类中的贵族,门槛极高,单单是懂古琴、会演奏、修养高这三条,已经将很多人拒之门外,是以一旦得遇知音,便高山流水,至死不离,这也是古琴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由于古琴的材质,传说中的名琴大多杳无踪迹,但千年古琴传世幸存者也多有记载。按照现在的收藏标准,以民国元年为界,民国以后的就算不上古琴了。
笔者曾见到一仲尼式仿古琴,白玉髓轸,雁足。岳山,焦尾均为酸枝。琴面为梧桐木。琴底项处刻有隶书“枯木龙吟”,是为琴名,颇为精当。该琴黑漆,间带浅褐色,可见羊毛般断纹,虽然不是古代流传之物,但轻抚一曲,琴声悠然,舒缓如流泉,急越如飞瀑,清脆如珠落玉盘,低回如呢喃细语,曼入心扉,倾入云霄,自在得意。
仗剑而行,君子之德
我国古代,很多读书人的腰间都配有一把宝剑。但是和武将不同,此剑不是御敌的兵器,而是象征风雅的佩饰。在古人眼中,宝剑有君子之德,文人佩剑,意味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古代的读书人无论多穷,也要仗剑而行,这代表着身为士族的尊严,也包涵着礼制和修身养德的含义。
佩剑有两种:在剑柄上配有剑穗,称为“文剑”;无剑穗的称为“武剑”。
剑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受历朝历代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追捧。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一名出色的剑客,“十五好剑遍干诸侯,三十成文历抵卿相”的传奇让无数读书人艳羡不已。
剑的形制一般由首、柄、格、身构成,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配有剑鞘。
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的青铜剑,作武器之用。战国青铜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据《考工记》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
一箧线书,半生荣辱
中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书生上京赴考,需要携带书籍和生活用品,于是出现了专为科考书生之用的书箱。书箱是知识和身份的象征,无论它是紫檀木、黄花梨、酸枝木、楠木还是普通硬杂木,读书人都会将它视若珍宝。
书箱十分灵巧,便于搬运,内部空间分配合理,纵横排列疏密有致。书箱的制作工艺往往代表一个时代最为精绝的艺术水准。书箱多用脱胎漆器制作而成。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书箱四周采用精细竹丝作装饰,竹丝可比发丝还细。书箱边角用铜件包角,有的书箱还用朱砂或金粉描绘。
阅读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5510340102xn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