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成都:试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2022年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45张以上 | 2019.2.26

要点总结:

1. 本动态的背景是在三部委发布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后,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成都提出了自己的实施目标。

2.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出台的的本意在于“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可以说是中央“全面开发养老市场”的政策落地方案。

3.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本质是采取政府部分补贴的方式,支持企业自愿加入,共同破解普惠性养老难题。

4. 中央关于“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的目标:到2022年,试点城市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且需要医养深度融合。

什么是“城企联动普惠养老”?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就是通过开展城企联动,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通过中央预算内补助等方式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为广大老年人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

政府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运营补贴等手段支持老年养护院、特困人员供养设施(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政策支持的结果就是价格可负担,服务价格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CPI变动等挂钩,这样一来,让普通群众、工薪阶级买得到、买得起、买得好。

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

成都选国家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

2月22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专题会议,印发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会上,成都、武汉、郑州、南昌、秦皇岛、许昌、宜兴等7个城市入选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并分别与当地养老企业进行现场签约。

成都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下一步将深入落实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按照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总体要求,发挥社会力量、政府引导的“两轮”推动作用,支持符合条件企业自愿申请加入此专项行动,在破解普惠性养老难题方面探索经验。

成都提出:力争到2022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以上

目前成都市现有户籍人口1476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15万,老龄化率达21.35%。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有养老机构520家,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621个。

为落地落实国家部署,成都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力争到2022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以上,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同时,力争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

● “三提升”是: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 “两下降”是: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

● “一满意”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叶燕新闻报道《成都试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支持企业自愿加入》

●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委2019.2.20联合发布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业动态】成都:试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2022年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45张以上 | 20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