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有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话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叫做“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说是“七件事”,还是谈“七件宝”,都离不开“茶”字。许多老茶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而可以用做茶具的器皿很多,但是紫砂壶却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喝茶工具。
然而什么样的紫砂壶才叫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一般不能用很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常言说得好,“情人眼里出西施”。我喜欢的壶,你不一定也喜欢。同样,你特别宝贝的壶,我也不一定认为是最好的。所以说,很难建立一个绝对客观、绝对公正的关于紫砂壶的评判体系。所以说紫砂壶选购首看“眼缘”。
所谓好看,就是要养眼,要出众,要在林林总总的紫砂壶中超凡脱俗、风骚独领,使人过目不忘,一见倾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养眼不是抢眼,出众也不是出位。
所谓耐看,就是要经得起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令人常看常新、百看不厌。有些壶,乍一看惊心动魄,再一看粗制滥造;今天看花枝招展,明天看兴味索然。优秀的艺术品是有神韵、有灵魂的。能否将飘逸的紫砂魂凝聚在作品中,是对紫砂艺术大师最苛刻的要求与考验。因此,要达到经看、耐看的标准,不仅要求作者在设计理念上有内涵、有创意,每一道工序都完成得尽善尽美。
所谓有缘分,就是在你离开它的时候,你老是想念它。它的相貌,它的影子,老在你的眼前晃荡。这一条特别重要,也是我最新的体会。你特别惦记的那把壶,买回家来一般错不了。如果不买,你的心里老是会不舒服,日子也就过得不快活了。等你下了决心准备去买的时候,早被人家买走了。
既然紫砂壶都已经买回来的那我们又该如何去使用呢?
紫砂壶的使用,因材质的特点,表现一种其他器皿所无法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在于它于使用者能进行感情交流。对它倾注的感情越多,常加摩挲宝爱,它对你的回报也越深沉,越发可爱,光润古雅,故最好的茶壶不要束之高阁,而应该经常使用把玩。明人周高起说过:“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这句话,实际上是用壶,养壶的根本之法。具体做法,步骤大致如下:
1.新壶购置回来后,可用细砂布稍加磨擦,千万不要用粗砂布打磨,以伤表皮(有的壶作者在出手时已作处理),先用水用或布洗擦去处表面的尘灰和内里的陶屑,然后放较溶的茶叶水锅里,或中连同茶叶,小火煮沸,沸后不久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直到茶水稍凉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壶土味尽去,也使新壶初次受到滋养。待完成此工序后,取出新壶自然晾干便可沏茶使用。这并不是必要的程序,其实新壶到手,洗净后用开水泡上二次,即可沏茶。
2.茶壶最怕沾上油污搞得脏兮兮的。明人周高起就指出:“若腻滓烂斑,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最为贱相,”如果这,就如同让西施蓬头垢面一样。壶体若沾上油污,可用手摩挲擦去,若油污过重,亦可用细布稍沾洗涤剂轻轻擦拭,然后再用手摩挲,让壶体发光,出现本质美感。但古壶古物就没有必要去该头换面,留下古美感也是体现年龄的具证。总之要对具体对象具体正确处理,不能作一法律。
3.茶壶长期不用,或因疏忽未及时将茶渣倾出,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可在消除霉味变异味茶渣后,注满开水,稍晃数下倾出,旋即没入凉水中,异味可处,若一次不行,可反复2-3次,总会有满意效果,且不用担心茶壶会因热凉急变而发生暴裂。这就是古人所说:“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水泻之,元气复矣。”
4.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切茶后,壶体表面温度较高,此时可用湿毛布,或干净湿布,擦抹壶提,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温稍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如此坚持三四月后,新壶大体可发“黯然之光”。
5.不要将茶渣长期存放在壶内的方法来养壶,虽然紫砂茶壶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可询{一叁壹〇}一柒一【叁〇〇肆】有越宿不馊之说,但时间稍长,仍然会发生异味,特别是夏天茶叶更易发酸发馊,这样会影响壶内茶山的形成和积累。把茶汤留在壶内阴干,日久累积茶山,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分寸掌握,以茶汤不变质为宜。
紫砂术语大全
对于初入紫砂界的朋友,五花八门的紫砂壶工艺常常让人感到头疼,其实掌握了下面的常用术语,就再也不用担心贻笑大方了,专业术语一出口,完全是个老手范。
光壶: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方器要求“方中寓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
花壶:以仿生为主,表现自然界动、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态,别具情趣。筋囊壶:是通过线与线的交织与结合,给人以美感。基本要求是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线条纹理清晰。
包浆:其实就是指“光泽”,是在经历很长时间后才能养出来的自然光泽,这种光泽含蓄温润毫不张扬,区别崭新紫砂壶发出的“贼光”。
灌浆: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
全手工:制壶工艺大概过程:1。打泥片;2。围身筒;3。打身筒;4。搓壶嘴、钮、把;5。装壶嘴、钮、把;6。制壶盖;7。开壶口;8。修光、精加工;9。落印款。全手工壶不仅可作为茶具使用及工艺品欣赏,还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半手工: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有的是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
目数:通常来说是指的泥料的粗细。目数越大,泥料也就越细。反之,泥料的颗粒感就会很强烈。紫砂泥料的陈腐:亦称陈化,古名养土,又俗称困料、困泥和储泥,是紫砂矿泥加工工序之一。
明针:是宜兴紫砂壶成型工序,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更是紫砂工艺极其重要的特殊的加工手法。明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茶壶生胚制作完成时,将生胚表面,作精加工的修胚等动作。
铺砂:是将处理好的缸砂或紫砂泥矿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再敲打平整,使砂粒嵌入泥片的表层之内。一般是紫泥(深紫色)上铺段泥点儿(黄色)。
绞泥:这种工艺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预先掺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一定顺序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打泥片成型,使胎烧成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间的纹理装饰。紫砂绞泥的特点,是利用泥料的不同色彩有秩序或无秩序地叠放一起,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
紫砂壶为什么会贵?又贵在了哪里?
一把壶的真实价格,应该是由几个方面构成的。
1、泥料的价值
2、烧成加工的成本
3、人工费
人工费其实不太准确,是想表达制壶人时间成本、工艺价值等,便于大家理解,在这里简称人工费。前两点是比较容易量化得出的,并且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小的。举例来说,两、三千元一捆的普通泥料,可以做二十把左右,平均一把的泥料也就两百元不到。再把烧工费、整口费加进去,再算上损耗也就两百多这样。
而最后一点是最难量化的,因为完全是看做壶个人的水平、工艺的。这也是一把壶价格的最主要的点,我们暂且先抛开收藏价值,回归到壶本身。一把壶造型修改了多少次,壶身明针光过多少遍,工形是否都到位,这些才是决定人工费的根本,也就是时间成本、工艺价值。
普遍行价
一把泥料还行,做工还行,造型还行的半手工壶,行价在四、五百左右。一个制壶匠人从学习开始到作品合格能出售,至少要两三年,一把壶里面才多少工费呢?
作为日常使用的实用器并不贵,这个价格怎么能是炒作呢?单纯作为一件喝茶器皿,相对与玻璃杯、陶瓷杯,确实,紫砂壶不便宜。但是与其相较的时间成本、工艺价值、实用价值来说,紫砂壶也并不贵。然而事实是,更多的人的眼里只有工艺师、大师的作品,对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壶大喊贵的离谱,紫砂全是炒作。
不否认,紫砂市场里确实有很多炒作。但是,也请理性的分析,因为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举个例子,一个工艺师做了一把壶,泥料用的最好的,做工非常好,造型也很好,这把壶大家都喜欢。但因为是全手工做的很细致,一个月只能出几把,大家都抢着要,自然价格就高了。紫砂壶说到底,就是爱茶之人喜欢的一个物件。
买壶,量力而行即可,何况我们本来就是用它来喝茶的。相较其他饮茶器皿,紫砂壶确实不便宜。但是日常实用器,大众玩家买一把来喝喝茶,紫砂壶真的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