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美的本质 作者为华远

关于艺术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和定义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美的本质和定义的一个分支问题,美的本质和定义的问题解决了,艺术的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作者认为中外美学史上为艺术的本质和定义的问题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整体系统全面的思维。下面以两位老师的两篇论文要点来开个头。在分析美学史上,所谓的“比尔兹利-迪基之争”就是关于审美与非审美的争辩。美国美学家门罗(`比尔兹利是“审美心理经验”的坚守者,而另一位美国美学家乔治(`迪基则是“审美态度”的消解者,二者思想南辕北辙并直接发生了交锋。比尔兹利提出了一整套艺术“审美定义”,并不断地为这种定义进行辩护,比如晚期的他将审美经验的标准定位为:对象的引导性,感受自由,距离效应,积极发现和完整性。与之相反,迪基则发文指责经验乃为神话,对比尔兹利的思想进行批驳,并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艺术非审美定义,也就是“艺术惯例论”的新定义。在这种批评的压力之下,比尔兹利继续撰文反思自己的审美经验观念,既维护和发展了自己的观点,也对相应的批评做出了积极地回应。这种争辩恰恰构成一种张力,对于我们去思考艺术与审美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以上这段文字是刘悦笛发表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二期的《从艺术的“审美定义”到“非美”的反驳》一文的要点。该篇论文涉及审美与非审美、感性和理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美学中定位的问题,其中也包括了学科内部论证中的定位的问题,审美和非审美,感性和理性都是相对不同时空参照而言的,就类似于狭义艺术是相对感性情感的,而广义艺术是相对逻辑理性的,实际上不论广义还是狭义,不论审美还是非审美,都是有情感因素的,只是有小情和大情之别而已,这一点也是真正科学性的把握艺术美本质的要点。

我们再来看一篇论文的要点,迄今关于艺术概念的阐释大抵可从可定义论和不可定义论、哲学家的理论和艺术家的理论、合乎定义的逻辑和不合乎定义的逻辑等角度进行分类。艺术概念应涵盖艺术整体而非部分,艺术史同样不应该自我设限。长期以来习惯于将视觉艺术史等同于是艺术史,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观念,当前的艺术史论应特别注意两点:其一,站在哲学的高度,将艺术定义及其分类作为艺术史展开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其二,以艺术为本体,以揭示艺术自身规律为旨归。此二者系辩证之统一,任何解释和阐释的错位都会造成艺术论和艺术史之间的概念冲突,最终导致艺术学学科品格的可疑和分裂。以上这段文字是徐子方发表在《文艺研究》2008年第七期的《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一文的要点。从上面两篇论文的要点就可以看出,艺术的本质和定义同美的本质和定义一样,都是千古争论的难题,特别是徐子方的这篇文章的要点为本书或本多媒体的这个小论文定了一个基调,艺术的定义和本质的把握同美的定义和本质把握一样总体来说就是四个词——整体、系统、精确与全面。

何为艺术美的本质,何为艺术美的定义,一切艺术的美包括广义和狭义艺术在内都是以人为良性优先参照的也就是以前说的以人为中心的。美的概念比艺术的概念要大得多。以前所说的人为中心的概念是针对艺术而言的,而不是针对美而言的。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区分以及艺术的界限等问题是当代美学界现存的六大难题之一。我们认为“艺术”的本质和科学性“美”的本质可以统一起来,只是范围大小的区别而已,“美”的本质包括“天然”和“人为”两方面,而“艺术”的本质限制在“人为”之中。具体地说广义艺术美和狭义艺术美可以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美的类比比较来说明,用女性来类比,是因为艺术和美是以生命为基础的,而女性是生命之源的象征。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美,薛宝钗的美也是一种美,这种说法当然是以“时空定位”狭义和广义两种艺术倾向为前提参照的,林黛玉的美是倾向狭义艺术感性务虚诗意的美,薛宝钗的美是倾向广义艺术理性务实世俗的美,都是时空环境决定的。每个人的起点是不同的,每个人首先要生存,生存后才可能有提升,才有可能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等等,人生苦短,慈航普度,不仅要有政法、经济、军事、教育、道德、科研、宗教等广义艺术形态的关照和护航,也要有文学、音乐、美术、建筑、舞蹈、戏剧、影视、行为、网络和装置等狭义艺术形式的引领和包容,观音为什么有千只或万只手,是因为人间苦难太多,“时空定位”每个人都要“佛”的帮助,每个人都要“良性循环”,当然还不仅仅是生命、生理和物质等基础方面,所以美的本质和艺术的定义也成了千古争论的话题。人生苦短,世事艰难,那谁来担当,观音从没哭过?如果观音不是佛,我们可以想象,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泪河,就叫艺术的河,因为艺术不论广义还是狭义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情感的产物,而科学性美本质的关键词良性循环就对应和包蕴包括情感在内的知情意这个美学核心三支点。以上这种打破传统艺术的界限,以人类整体文化为视角的划分,是为了把政法、经济、军事等纳入艺术范围对比传统艺术,来比较、来参照、来更好地研究。如果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是科学性的美本质论,那么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人为信息中介就可以算是科学性的艺术论、艺术本质论,也就是艺术美的科学性的定义。

有些人说艺术只表达情感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作者认为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黑格尔曾说过的“艺术终将走向哲学”的这个观念影响了许多现当代的艺术家。在此,作者并不是绝对的否定黑格尔的这个观念的正确性,这里有一个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时空定位的问题。艺术中表达情感是正常的,表达思想观念也是正常的,因为站在定位真善美,知意情的上层的广义艺术的角度审视“思想观念”来说,这个思想观念性的“真理”也是有“大情”的,这就是“道是 无情胜有情”的意思。狭义艺术美的创作就类似于广义艺术的科研艺术一样,广义科研艺术家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科学家包括社会科学家们在内。科学家他们追求的是真理,但他们在科研的实践中表达出来的也是一种情感,是一种“道是无情胜有情”的更含蓄的情感。你能说科学家们在科研实践中表达出来的没有情感,只是纯粹的真理?这种潜在的情感知识,连科学家们本身有时都难以自觉而已,对广义艺术的审美有认识、反映和理性的倾向,对狭义艺术的审美有感受、体验和感性的倾向。之所以“形象思维”、“艺术终结论”、哲学的狭义艺术化倾向等问题引起学界的争论是由于哲学和文艺理论界还没有本书本多媒体作者华远老师提出的共存和互补的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之分的概念,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在科研方面造成了广义艺术和狭义艺术分辨不清的错误定位,实际审美生活和科研中,有时把广义艺术的任务交给狭义艺术,有时刚好相反。

现在网上有一种与工作和职业模式一样的游戏,它的参数都和现实生活中的参数一模一样,这种无目的的游戏就相当于是现实生活中的工作,这种仿真的游戏也可以说是一种现实主义版的游戏,这种游戏的玩法实际上就等于职业规范下的真实的工作,这种游戏的存在证明了广义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形态。

接着结合上一自然段我们来谈一谈争论较多的现当代艺术的本质问题。杜桑可以说是现当代艺术第一人,它强调艺术就是生活,作为波普艺术的创始人——安德沃霍尔,他认为商业就是艺术,而有些神秘色彩的博伊斯认为行为是艺术,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三个现当代艺术代表人物的艺术观表露、呈现了现当代艺术家们不断探索艺术本质的艰辛和曲折的路径,但他们没有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没有系统理性思维作基础,没有从哲学和科学层面来思考艺术,所以他们的艺术观是不着要点的。由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特别是审美疲劳等类似的美感心理,现当代艺术,此时是指狭义的艺术也确实存在着难于定义的学术问题,争论也很多,这里应该是美的“时空定位”的首要参照因素在现当代艺术论学术中的体现,这种体现在某程度上也反证了科学性美本质论中“时空定位”的正确性。就国内外当代艺术的现状,彭锋老师撰文做了一个相应的比较,他认为上世纪70年代形成的西方当代艺术具有批评性、社会性、新颖性的特点,而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2015年后的当代艺术,则具有人文性、审美性、技巧性的特点。

有人说艺术是一种主观的挑战,设计是一种客观的减少摩擦,这里指的艺术是狭义艺术中的纯艺术创作,设计指的是与商业有关的一些实用艺术,纯艺术的挑战与实用设计艺术的减少摩擦也是一个相对函数,就像这些人认为的,纯艺术创作是倾向主观的,设计艺术是客观的一样也是相对而言的。不论纯艺术还是实用设计艺术,它们都是一种对应于人类情感的良性循环的信息中介的创作和设计。纯艺术创作的能看得懂的受众少甚至没有,也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情感的表露。看不懂不能理解也是一种信息中介,只是一种晦涩的信息中介而以,这种晦涩的信息中介就类似画面中的空白和造型艺术中留下的空间一样,它也让我们想到一副画面在岔道口路标上写着此路难走,晦涩的信息中介留给人们的是疑问和反思,这种疑问反思也是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种良性循环情感的传达和表现,这样纯艺术创作出的艺术作品给审美者和人们的也是一种时空定位参照下的良性循环的客观存在的信息中介。纯艺术受众少,所以个性较为独特,设计艺术是实用的艺术,受众广所以相对于纯艺术而言个性差不多也被抹杀了。这其中的关键是相对应的受众的多少的函数问题,多少受众的问题并不能决定或左右纯艺术和设计艺术的是主观还是客观的问题。

最后来谈一谈社会情感与艺术关系的问题,社会的组合也是人类情感的组合,人类是社会的人类,人类一切行为应是“善良”的,是为“众生”或“大众”的共同发展服务的,特别是艺术家们,真实的达不到,“虚假”人为的也创造一个,承认和同情不幸人们的不幸等现象。定位人类社会实践也就是定位一种人类的广义艺术要以人为本,都是因为人类的一切行为是以真善的统一为前提的,而真善的统一的契合点就是“美”了。相比较有序的人类社会,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无序的野蛮竞争,愈来愈和我们人类远离。通过理性梳理,把人类的自我意识、同情和爱等观念物化为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他们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大业中,特别是在和平稳定的进程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也是美的本质离不开情感这条自下而上的红线的原因,但把美的本质完全归结为情感本体却是有些片面的、不完整的,就像能把生活折射出七彩光芒的三棱镜的一个方面一样,情感只可能是美的本质的必不可少的一个侧面。

就像忽略情感强调理性一样,排除一切过于重视情感人类社会也会走向无序,白色是红绿蓝组成的,美是知情意架构的,其中只是还有类似时空定位下的“大感情”和“小感情”的区别了,至于“大感情”和“小感情”在美学价值中的比较,就又要回到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的三定等的具体参照下来确定了。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2019年9月25日《非常科学》公众号的《为何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一文。这个实验是把找来的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被非情感的物理化学的方式刺激流泪,另一组则被情感性的艺术文学感染而流泪。在之后的化学分析中,泪水中含有两种重要化学物质,即脑啡肽复合物和催乳素。惊奇的是,这两种化学物质只存在于情感性的艺术文学感染流泪中,在非情感的物理化学的方式刺激流泪中则测不出来。因为脑啡肽复合物及催乳素这两种蛋白质和人体情感压力有关,所以研究者认为人哭泣时排出的眼泪,可以把体内导致忧郁和亢奋的化学物质清除掉,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流泪能减轻压力,排除正反生理方面的毒素,让身心良性循环,流泪似乎成了情感的象征,无论在狭义艺术还是广义艺术中。流泪,指情感性的流泪,能释放根源于自然的与生俱来的压力。其中,包括了生老病死等,走入人类社会以后就是衣食住行等,流泪的功能可类比人类创造的狭义艺术和广义艺术的功能,虽说广义艺术的军事、政治、法制、宗教、经济之类,更多的是理性,但它却是理性基础上的大情大感情。广义艺术类似流泪释放的压力远远超过狭义艺术,因为它的无情之爱就类似上面已经提到的那句话:如果观音不是佛,我们可以想象,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泪河。

美的事物包括了自然美的事物和艺术美的事物。其中,艺术美的事物又包括了狭义艺术美的事物和广义艺术美的事物,艺术美的本质就是指狭义艺术美的事物和广义艺术美的事物的本质,弄清了美的事物的本质也就弄清了艺术美的事物的本质,美的事物的本质和艺术美的本质只是范围大小的问题而已。

华远

写于2005年3月

修改于2019年7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艺术美的本质 作者为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