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有边界感的父母

      边界感是今年兴起的新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常常会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有太多父母对孩子爱中夹杂着浓重的“你必须听我的”强压教育,而“我是为你好”式的爱更是绵里藏针,限制了孩子的独立和自由。

      不管是上学,相亲,工作,嫁人,父母的干涉让新一代年轻人过早的丢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能力的塑造。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从小就没有明确什么是边界感。他们的边界感被父母无声的打破,而自己也常常打破他人的边界感,造成人际关系的尴尬和失调。

    我的同事小赵,她曾向我说起过:“我在本地上学,选择父母让选的专业,在本地工作,是因为我的父母从来不给我机会让我出去走走,总是将我管的很严格。我没太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间,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可其实我心里并不愿意这样。”所以小赵的性格比较内向,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

  家长一定要确立边界感,特别是对孩子。有些家长会认为,他们干预孩子是为了孩子好。适度干预孩子,引导孩子,会使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顺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毫无底线,缺失边界感的干预,却会使孩子感到厌烦,会激起他们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该如何把控“边界”,让孩子快乐成长呢?

1、家长首先要有边界意识。有了意识,才能付诸于行动。

家长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自己不能替孩子包办一切。要学会放手,学会让孩子自己成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把握一定的尺寸,不能过度地干预孩子。家长要有边界意识,要学会设立边界,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家长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确立边界感的前提。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不顾孩子的意愿随意的干预。在生活中,家长要慢慢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意见,尊重孩子的行为。当孩子错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建议,但不能掌控孩子,事事都替孩子做主。

3、要给孩子独立空间。随着孩子长大,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

独立空间的设置正是为了确立边界感。有了独立空间,孩子也就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于那片天地,家长可以保持好奇,但不能进行干预。

      对于孩子,家长要学会把握边界,掌控尺度。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让孩子自己成长。漫漫人生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但不能替孩子走完。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要让孩子经历风雨,培养孩子的能力,靠自己走完这段路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做一个有边界感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