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
朴用喆 著
谢玉娟整理(这本书只有台湾翻译版本,是繁体中文,现在我把它重新整理为简体中文)
(3)焦虑不已,居然源自于心,小时候的家庭伤害阴影
年纪60岁的林知善女士,面露紧张的神情来找我。陪伴他的是先生和儿子看来家人都很关心她。
她告诉我:“我实在太容易操心了。”我问她什么事情让她操心,他这样回答:“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但我就是经常担心。”
事实上,林女士的家的经济状况不成问题,家人相处也很和睦。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她,就是庸人自扰。她担心儿女出门在外会不会被车撞到,只要电视新闻出现车祸消息,她就害怕会不会是自己的家人。即使生活平顺,她也因为担心可能发生不测而忧心忡忡。
忧心重重的惯性心魔
林女士的症状在临床上称为[广泛性焦虑证],意思是没有特别需要担心的是,却时常感到焦虑,出现庸人自扰的情形。
我认为光是了解现况并无法找出问题的结节,于是决定听听她以前的故事。
她出生在乡下,是家中的长女。家境贫穷的她,小时候没钱读书,只能在家里帮忙家务。她的母亲出门务农时,照顾弟妹的责任就落在他一个人身上。父亲平时很疼爱她,但是只要喝了酒,就完全变了一个人。父亲对贫穷家境的抱怨和愤怒,全部发泄在母亲身上,只要一喝醉,不但辱骂母亲,还会拳脚相向。每当父亲殴打母亲时,林女士就抱着弟妹躲在棉被里,一边发抖一边重复是的低声说:“没关系,没关系!”
她坐在诊疗室里,诉说着当时的情景,难过的掉下眼泪。
“那个时候,我真的恨不得死掉算了!”
每当夕阳西下、夜晚来临时,他的心就被焦虑不安盘踞着,心脏狂跳不已。“今天爸爸会不会又喝酒?”她一起一面想着,一面抓着弟妹的手,上上天祈求别让父亲喝酒。
他希望自己赶快嫁人,尽早离开这个家。“只要离开这里,一切都会变好的。”
结婚之后,她如愿离开了家,但情况并没有出现多大的这转变。家里的经济状况仍然不好,有其他剩下两男两女之后,没有一天能够轻松过活。虽然老公没有什么赚钱的能力,但至少不喝酒也没有暴力倾向,这一点让她感到很安慰,因此即便生活困苦,她也能够继续忍耐。
其实她心里怀抱这一个希望:“总有一天等孩子们长大了、成家立业,到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会好转。当那一天到来,我就不会那么辛苦,也会变得快乐多了!”
很幸运的,那样的日子真的来临了。几年前开始,他们的经济状况大为好转,孩子们都顺利长大了,也有了好工作。她过去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此刻应该更快乐的她心情却并非如此。
“现在明明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事,我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这份难姐的焦虑和忧虑向下扎根紧紧抓住她不放。
【试着接受全新的情绪,如果感觉不舒服,就代表你做对了。】
数十年来总是心怀忧虑过日子的林女士,几乎每小时会出现好几次担心的情绪,把陷入忧虑的思绪视为很自然的事。就像前面提过的乐透得主的一样,即使出现好事,心情最后还是会想要回到恢复到旧有的习惯模式。“忧虑和不安是正常的,又不是担心癌症那么可怕的是,有什么关系?”也许就是她大脑所发出的讯号。
我把这种情况的前因后果说给她听,告诉她焦虑已经成为她的习惯。不仅小事会引发焦虑,连不存在的事情你会令她感到不安,这是因为大脑早已习惯感受忧虑的情绪。
“对,好像真的是这样。听了你的话我想了一下,觉得好像有个心魔,每天到处寻找有没有可以担心的事情。愈是顺利平安的时候,心里的某个角落就愈感觉不舒服,怀疑自己真的可以这么安逸吗?配药出现忧虑才会安心,我真的觉得自己好糟糕。”
她充分了解了自己的情绪习惯。接着,她要带着忧心忡忡的神情问到:“可是这种习惯性的焦虑应该怎么相处呢?”如果要接受全新的情绪习惯,必要的条件仍然是百分之百的确信。即使我要求她抛开忧虑,她心里的某个角落还是会告诉他,不应该这么高枕无忧,同时罪恶感也会油然而生。非得感受忧虑和不安,她才会觉得自己处在对的情绪,也因此陷入忧虑惯性的荼毒。
我告诉她,要拿出百分之百的信心。她感受到的不舒服的和罪恶感的代表着新习惯正在逐渐形成,而那也是意味着她的选择是正确的,我要她相信这是一种正面的信息。
当他接受了不舒服和罪恶感是必经的过程,也就更能够忍受戒断症状。
“我真的可以这么安心吗?”“会不会发生什么变故?”“孩子出门在外,会平安无事吗?”从那之后,当这些忧虑有浮上心头时,她不再刻意的压力,即使如此,她也不让那些情绪牵引着自己陷入更严重的不安。她将忧虑的情绪视为一种过程,顺其自然的让它随着时间过去。时间久,他愈来愈相信自己做对了,也逐渐习惯感受安逸、满足和快乐。
不久前,我最后一次在医院看到她,她的脸上满是笑容。
她说很享受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心中那个总是找寻不安的心魔已经离开了。她在每个当下都不会忘记告诉自己“我做对了!”正是这股确信的力量,使她成功赶走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