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杰
最近这段时间,在各种项目圈,尤其是微商的圈子里,突然翻起来一句话,这话老早就有,不过现在又被广为传扬起来,非常值得玩味。
这句话是:八小时内求生存,八小时外求发展。
这话很富含哲思和道理,本身没有错的,但是被营销人加了营销的意图以后,就完全背道而驰了。
原意为“一万小时理论”
本身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凡事需要提炼和深挖,仿佛一万小时理论一样,千锤百炼的打磨一项技能以后,方能大成,而工作的八小时内,也许只是对基础工作的完善和对工作本身的职责,而工作领域所涵盖的技能如要提升,创造更独特无可替代的价值,就要放眼八小时外去谋求。
再简单点理解就是:工作时间的8小时是用来挣钱维持基本生存的,而剩下的自己可支配的8小时是用来学习和发展提升自我价值的。
而我们许多时候终究是不能脱离专业范畴本身的,要以工匠精神持续深掘,这就是“8小时倍增法则”。
这点做得比较到位的是日本人,他们的匠人精神体现到各个领域,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到发展到独角兽级别的企业塑造的企业文化。
甚而任何一个有见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都不会把这句话理解为不同时间做完全不同的行业。
营销圈的理解
而在我们的互联网营销圈里,这句话的理解则变成了,八小时内做本职工作,八小时以外去做副业谋利。
我不敢说,这样的叠加效果,一定比只专注做一件事情就是差的,但是我们从整个宏观的大范围去看,这是非常不符合世界的法则和规律的。
那些营销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大概就是1+1大于2的意思,但是实则不然。
这是用自我的职业潜力换取眼前利益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这样的方式丧失了职业发展的潜力,缺少对职业生涯的认知和应有的长远规划。
(当然,如果你做的副业有利于主业或职业的发展和提升,那没什么不可以,毕竟这也算是学习提升自我能力的一种,顺便有些收入补贴家用无可厚非,而不是去做那些对自己的提升毫无意义的事情。)
其中隐藏的逻辑陷阱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一天都有8个小时是工作内需要支配的工作时间,而8小时外是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另外的时间,人人都有16小时的总时间支配额度,你认为是16小时都在做一件事情的人发展更长远,还是对半分配同时兼顾两件事的人发展的长远?
那些人凭什么认为,用额外自由支配的8小时时间去学习和提升自我的人,会比那些用八小时去谋取副业利润的人,工作要做的更差呢?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逻辑陷阱,当别人用1和1构建的东西是叠加效果的时候,1+1就会大于2,因为叠加的是同一项技能,而往往日积月累以后,1和1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倍增法则,是指数级增;而你呢?
用这个1和那个1,完全做了背道而驰的俩个事情,白天你在写政府文案,晚上却在卖面膜;白天你在开会讲党的精神纲领,晚上团队培训你听课讲的是如何拉人和销售话术。
这完全不相符的俩码事,只会让你的1变得不值得是1。
一加一小于二的人终将被淘汰出局
有人说,我用8小时干的事儿,没有变化,都是一样的,我只是额外的支配了另外八小时。
这里我们要谈的,不是你自己作为个体的支配,而是整个行业,你的同事,你的竞争对手,你这个技能领域的整个群体的变化。
我刚才说的逻辑悖论,就在这里,如果整个行业都在进步,那是人在推动进步,而额外的八小时依然在这个领域进步的那群人,一定会加快步伐。
加快什么步伐?当然是把你越甩越远的步伐,别人在进步,而你止步不前,就意味着你的退步和淘汰,那你之前认为自己符合价值的那个1,还是1吗?
或许,1+1, 根本就小于了2,你以为的短期价值最大化,其实是长期的拉低你在任何一边的专业性,也只会让你增加你在任何一个插足领域的淘汰几率。
文章来源:Hello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