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读第27章-2

《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xiá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上次我们读了五善,接下来我们琢磨老子新造的两个词:“袭明”和“要妙”。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大家都应当听说过这样两句话:

世上本无庸才,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才。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太难。圣人能够践行这两句话,所以无弃人,无弃物。

如何践行呢?《中庸》给出的建议是: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诚”是什么意思?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择善而固执之”,又回到“善”字了。上一篇我们说过,道生成万物的过程叫做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因此善是道之用,诚是道之体,体用不二,所以善和诚可以相互发明。

《尚书·秦誓》里描述得就更具体了:

“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chì若自其口出,寔shí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这样的人本身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他有一个优点:看到别人好,心里高兴,就跟自己好一样。

孟子说,凭这一个优点,就可以治天下。

《孟子·告子章句下》: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大舜就是这样一个好善的典范。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的意思今天已经变掉了,本义就是:看到别人的好,心里高兴,马上调整自己,向别人看齐。

与人为善,是领导力的本质特征和最高境界。


无弃人无弃物,不是指结果,而是指发心。是Being。

那么在Doing方面,怎么着就是善救人善救物呢?

“救”不是拯救的意思,而是“助”的意思,救人就是助人。有趣的是,《说文》解释救的本义是“止”,引申为“助”。圣人只是在你被不好的东西诱惑,向不好的方向滑落的时候来止住你,如果你很幸福,他不会来打扰你,这个意思就值得玩味了。

老子生造了一个词,叫做“袭明”,来表达他心目中的善救之法。

想象火炬传递的景象,一个火炬点燃了另一个火炬,不是前一个火炬把“明”给了后一个火炬,而是每个火炬都内在地具足“明”的潜能,在恰当的时候被激发了。

薪火相传就是“明”之相袭。袭是因袭,传承的意思。人类发展就是文明相袭的过程。

学教练的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些小激动,因为教练是一个袭明的职业。事实上,教育的本质就是袭明,以生命点燃生命。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要妙,亦作“ 要眇 ”,精深微妙的意思。

善人不善人不是好人坏人的意思。上一篇我们说过,在中国文化里“善”是一种境界(止于至善),因此,善人就是证得了善境界的人,是已经觉悟的人,不善人是尚未觉悟的人。

《孟子·万章章句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善人要教化不善人,不善人要跟善人学,这不是很明白的事理嘛?有什么精深微妙的呢?

关键是善人不善人身上也没个标记,看不出分别来,于是都自以为是善人,还互相瞧不起,这就麻烦了。

这本书为什么你看懂了,别人没看懂,不是你有多聪明,是上天把你放在了智慧传播或者说意识演化的路径上而已,你的使命是以斯道觉斯民,去分享、教化、传播。如果你自觉肚子里有点儿墨水就自视甚高,掖着藏着,不是背天逆命吗,能有什么好结果呢?

善人与不善人是互补对生结构,正如老师和学生,领导与下属,教练与被教练者,所有的角色都是成对出现的,表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互补对生结构。面对被教练者的时候,你才是教练,因为有被教练者,才有教练的存在,离开这个对境,你就不是教练了。

《维摩诘经》: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

《普贤菩萨行愿品》: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如果你执着于自己的某个角色,将其绝对化,认为这是你的固有的属性,那么你已经偏离这个角色的真正内涵很远了。

孟子曰: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系统具有向善运动的本然动力,运动的方式就是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这个过程叫做“袭明”。这个道理本来很简单,奈何我执深重,于是就“要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新读第27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