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士——佛道儒心

您是修什么的?修佛的,修道的,修儒的,修心的?

修佛:虚幻中的现实

佛造出了一个虚妄的世界,比如佛,菩萨,神,鬼,轮回,因果,且不论他们是真实不妄,还是虚妄不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佛法的论著者想借此劝人向善,此心可敬;为了劝人向善,不惜把自己发现或退一步说,是编造的因果规律冒着可能被世人误解的风险广布于世,而多被不识之士所毁谤,剿灭,此情又可悯。有人问,如果佛真的法力无边,为什么世上还有这么多苦难,如果佛真的有大慈悲心,为什么还保有地狱,忍心看那么多人遭受苦难?

其实,佛由人悟佛理而成佛,从此了脱生死,了解了别样的世界,参透了轮回的规律,又以大悲心怜悯众生,大慈心救赎众生,所以返归世界,将此戒律告知世人,莫令之再做恶,多次历经投胎之苦,长久劫不肯脱离,更有地藏菩萨立下宏愿,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其实,因果等自然规律才是世界的主宰,佛和我们一样,都是被主宰者,他们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我们的同路人和朋友,也许是力量比我们强大许多的朋友,但是是朋友就应该互相关照。我们是佛的队友,应该壮大佛的力量。

这里引用一个很好的故事,可以启示我们对佛教应有的态度。在西方,有一个节叫做圣诞节,有一个神叫做圣诞老人,有一个孩子伤心地对外婆说,“他们说世上没有圣诞老人““没有圣诞老人?这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大的谎言“外婆愤怒的说“让我来告诉您,圣诞老人在那里”外婆给了小孩子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让他可以选择为任何人买一件东西。小孩子想起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所有他喜欢或喜欢他的人。最后他想起一个男孩子,一个孤儿,缺乏教养,虽然没有大恶,但没人喜欢他,他也许需要一件过冬的衣服,他想,于是他用所有的钱为他买了一件外衣,并在包装上写上“圣诞老人送给可爱的孩子”当他和外婆躲在暗处看到孤儿那欣喜的脸时,外婆说“恭喜你,你从今开始是圣诞老人团队的终身会员,你的任务就是在人间行使圣诞老人的职责,壮大圣诞老人的力量。”

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佛和佛的修行者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树立其佛代表的慈悲的形象含义,他们像是开路先驱,在布满恶的围墙篱笆中,砍出一条通往内心真善的路,它使那么多高僧大德付出了艰苦卓绝努力,比如玄奘,比如鉴真,他们用血汗树起一种品格作为榜样,这种榜样足可以令人对善心生向往,我们的任务,是壮大这种品格的力量,壮大人们对善的向往。当一种榜样被树立起来,难道我们要挑出这种榜样身上的瑕疵,并加以不完美的榜样不值得学习的借口吗?没有一种活生生的榜样是完美的,就像没有一种邪恶是不该得到救赎的。

修道:现实中的虚幻

有人说老子无为,其实老子是大不为中的大为,大为中的大不为。为,不为都是一种为。不可能无为,有为就有过,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如何对待人之过?老子只有一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圣人持有令人尊敬的美德,不苛责于人”

老子一味的强调息事宁人,虽名为以弱克刚,其实述其表而未使人知其里,万一有人画虎不成反类犬,未免变得懦弱。过于无欲无求,实际上造成了现在的假中庸之道,不为任何原因,单纯为了躲避祸端而退避三舍。柔是可以胜刚,但不是因柔而胜刚,柔胜贵在韧,所谓韧是一种持久地坚持,激烈刚强者必不持久,一味的柔弱也不能坚持,其实,圣贤无他,唯一颗仁心;英雄无他,唯满腔志气。

静是为躁君,但刚是柔的根基,如万物着生于那深不可测,安忍不移的大地之上。

中国百姓,大多性格温和懦弱,受孔孟及老子的中和庸的思想影响至深。老子教人忍辱不争,大巧若拙,谦和有礼,置自己在天下人的后面,让世人的需要都在我之前得到满足。他指的是奉献,指得是不要争名而在暗中驱动事务向好的方向发展,指的是自己忍让而让别人获得,以道德的高度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他漏掉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圣人也要争,不单单是为自己;圣人也要战,为了避免大家共同的苦痛。难道明哲保身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是治世,圣人固然应该自显,运用满腹经纶安邦定国。难道却应该在乱世的时候,当缩头乌龟?枪打出头鸟,但是为了鸟群,是好鸟,怎么样也要先飞。不这样,就不配被称为圣贤之鸟。没有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勇气,没有为天下苍生舍弃自身安逸的血气方刚,却在那里坐而论道,如何忍让,如何保己,岂不在无数前仆后继之士面前汗颜,这样懦弱的圣人,不如只为一腔血气一点善良血洒战场的鲁莽之人。

但有血气,不表示到处惹事生非;有道德,不表示到处显示。老子说:“圣人外裹着粗衣而怀抱着美玉“

大丈夫要喜怒不形,杀人于无形,厚积博发,内刚而外柔,效法天圆而地方。

修儒:现实中的现实

佛说因果,道说有无,皆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惟儒不论那宇宙之初,不论那人身之外。做人就学做人的道理。所谓“仁者之心”利物利人。

儒者说“有聪明而不读书,有权力而不济人利物,辜负上天厚赠,怎不后悔?儒者说:光明正大之人,所作所为,不论他人称赞还是贬低,不与世人计较,因为他们存心处即没有愧疚;儒者说:值得人喜爱的东西,不要求别人赠与;容易触犯的条令,不要求别人遵守;难以解决的事,不交给别人去执行解决它;儒者说:世上的挫折,修练我刚强心性;世上的人情冷暖忽冷忽热,修练我忍耐心性;世上的黑白颠倒,污名相加,修练我宽大心性。”

其实,儒家只有四字“体贴人情”,儒不是佛,不能超脱生死,法力无边;如不是道,不能了悟本源,益寿延年。儒只能是儒,一个小小的人满足自己一点基本的需要。人加需就是儒,也许他们的胸襟不能包罗万象,但是他们是如此踏实而稳健,他们做为人本身而存在,尊重自己的种族,并不艳羡成为某种苦难更少的生物——比如佛。既然生而为人,就去面对这些苦难。也许他们并不明白这世间道理的来龙去脉,不能临渊履薄,大智满载——比如道。

却凭仅有一点清平之意,做一个小小的人,不求自保,只求为所当为,止所该止,一丝一点,一点薄力,理解一点就做一点,哪怕刀山火海任意挥洒,人生在世如抹丹青,如抚默琴,但求志洁高雅,无害于人,有利苍生,又何惜抛名洒安,白驹过隙,且做壮士一游,不论成得道也好,成不得道也好,便如孔子,就算为千古糊涂之人,又何妨略尽绵薄之力,明知不可为,何妨抛躯以做前车之鉴。

修心,修人生:

心中许多积淀,人生多少波澜。佛道儒法,外国的伊斯和基督;风雨雷电,陆上的洪水和猛兽。人渺小如是。楼房取代树林,猎枪射落飞鸟,水泥掩埋大地,铁笼囚禁猛兽,人强大如是。

人生在世,犹如掰手腕,对手是命运,一个不可战胜,不可折服的对手。所以人们要取胜只有一条路,叫做虽败犹荣。

多做少说,笃实修行。人生在世,只为一幅躯体,生老病死,引出百折千愁。佛、儒、道、伊、基都是为了保住这幅躯体,为了安抚躯体中的心。生死人生一大事,难以看清,难以放下。死容易放下,生苦放不下。为了这具躯体,人们为食,为财,为色,为衣,为住,为行,为了这颗心,人们为名,为利。谁能寒窑虽破尚引吭高歌,谁能当举世污名而信手拈荷。无怪乎,隐士要隐,只为安抚不下这心,只为调教管束这身。佛隐,道隐,儒亦隐,隐身亦隐心,却隐不去着人生一世。

寒窑虽破风雨可避,粗衣淡饭遮体充饥,且与君同吟陋室铭“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若是烦恼来,我自有好酒好茶,且上我的城楼来,听我抚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可像当年的俞伯牙,你可是我的钟子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隐士——佛道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