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边界》

        很多书中都提出了一个观点:互联网让人们不再能深度思考,网络让我们远离真正的知识,而变得浅薄而有愚蠢。但温伯格认为,如果有人认为互联网成为了获取知识的阻碍,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正在发生的知识变革,互联网创造出的无限连接的信息网络,让我们更接近知识的真相。

纸质书真的更好吗?

        大多数人看的书都是那种廉价的、看完就扔的一次性用品;纸质书的知识是一个链条结构的。首先,相同条件下,我认为就知识本身而言纸质书确实是没有优势的,但是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在考虑知识的本身,本身阅读体验,以及纸媒的记忆模式等等可能相对来说会更有优势,当然也不绝对。

互联网让我们陷入了信息过载的焦虑?

        温伯格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其实变相也就是承认存在这个问题,不过他认为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个问题。狄罗根,“只要时间世代延续,书籍的数量就会一直增加。总有一天,人们从书中学习东西,就像是从浩瀚的宇宙当中直接学习一样困难。” 其实就我看来,这就要讨论到以前的社会状况了,虽然说知识确实是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增加,但是在中国古代由于大家族把控书籍,其实对于底层来说,获取知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时候其实并没有信息过载的焦虑;而现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上确实是充斥着太多杂乱无用的信息,对于人类来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方便了,但是获取准确知识的难度也在慢慢的上升。同时,我觉得在信息过载这个焦虑的同时,我们面临着娱乐至死的诱惑,而这恰恰是在无形中提升了一大群人获取知识的间接性难度,索性就是不学了。

今天的问题不是信息过载,而是新式的信息过滤器失效了。

        其实,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也不是新式的信息过滤器失效了,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这种权威性的过滤器可以统筹各个邻域,主要矛盾还是在于信息量太大。但是,其实在各个邻域内还是有一部分在运行着信息过滤器的功能,比如说美团的好评推荐,大数据、去中心化理念的运用等。 就我而言,我觉得制作过滤器将会是未来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趋势,筛选的本质是节约人类活动的时间成本,给人类做出“默认选择”,这个理念不仅仅可以运用到互联网上面,在衣食住行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比如,拆书服务、技能培训、潮男养成... ...

回声室效应,人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和自己观点相近的消息。这个一方面是由于现在互联网上个性化、同质化的推荐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类在看到与自己观点相近的观点更容易接受,而本能的也会屏蔽一些相左的观念。

在互联网时代,事实还是知识的基础吗?

        温伯格认为,在网络上充斥着事实,而事实太多,我们失去了得出结论的能力,面对一个问题我们能找出支持这个论点的事实,也能找出一堆反对这个观点的事实,事实本身缺乏了说服力,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确实网络上,充斥着一些正反的论点,比如说针对转基因是好是坏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两说的,其实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件事情目前在科学界并没有定论,当一件事情有了权威性机构定论了,或者说人们达成共识之后,那么在我们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社会中并不会出现像温伯格述说的矛盾,而出现这个矛盾的原因,恰恰是我们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努力。

        有人说互联网让人变得浅薄,但我要说的是,浅薄的人浅薄了,深沉的人深沉了。互联网本身仅仅只是我们人类的工具,关键还是在于用它的人。套用武侠小说中的话:“世上没有真正邪恶的功法,关键还在于人心,用之正则正,邪则邪矣。”最后,我还是以温伯格的其中一个观点结尾:网络能够让我们更聪明,只要我们自己想要更聪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