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这场浩劫,我们无人生还

成长这场浩劫,我们无人生还_第1张图片

“被剥落的是天真,留下的是青春”。

《狗十三》上映很久了,我前几天才鼓起勇气看。果不其然,全程哭得一塌糊涂。其实,电影里并没有刻意煽情的的情节,相反,大多数的镜头都很平静。是底子里暗潮汹涌的那种平静。这部电影在我长大成人很久之后,重新唤醒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往昔回忆。

成长是一场无人生还的浩劫。如同海报里的一只只已被石化的手,它们从四处伸来,拿着刻刀,想要大干一场。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风化鲜活的生命,把它雕刻成社会默许的模样。但这个重塑过程中的痛苦和代价,却无人问津。

《狗十三》的导演曹保平在接受访谈时说:

这部电影一点也不残酷。他不过是中国家庭都会经历的动人心魄的日常。

同样的成长劫难代代传承,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接受这种阵痛,无一幸免。

电影中的主人公李玩,就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略微敏感的女孩儿。

她会在晚上煮面给自己加餐,还会用筷子卷起面条在窗外晾凉;

她热爱物理和天文,阅读《时间简史》,坚信平行宇宙里还有另外一个自己;

她喜欢硬核摇滚,爱看《铿锵三人行》,思想和品味都比同年人成熟。

成长这场浩劫,我们无人生还_第2张图片

这样一个女孩儿,在她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物理小组,却在老师和爸爸的强迫下改成了英语小组,理由是“能加分”。

只看中分数和结果,不注重兴趣和过程,看到这,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爸爸和后妈生了弟弟,不敢告诉女儿。为了让女儿开心,送了她一只狗。

没有和女儿沟通她为什么不开心,她到底喜不喜欢,就随便用个礼物敷衍她。

渐渐地,李玩逐渐接纳了狗,并用自己以为好的方式去宠爱它:

给它吃方便面,不管它喜欢不喜欢;

给它起名“爱因斯坦”,因为自己最爱物理。

就在李玩和狗建立起深厚感情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狗丢了。

辛苦寻狗未果,李玩闷闷不乐。可惜大人们根本无暇倾听李玩的内心,他们只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终结孩子的“无理取闹”。

他们试图用一个赤裸裸的谎言平息风波:再买一只同样的狗,告诉李玩爱因斯坦找到了。

李玩一眼就看穿了大人的伎俩。她生涩地用怒吼尝试和大人们沟通:"我们尽力去找爱因斯坦就好了,找不到也没关系……我不是非要一只狗。"但是没人理会。大人们都着急着指鹿为马,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以为这样就能息事宁人。

看到这里,熟悉的感觉有没有浮上心头?“小孩嘛,哄哄就好了”类似的话,你听过几次?

真正让李玩变“好”的,是父亲的一顿暴打。被打以后,李玩在浴室里捧着受伤的手,蜷缩在花洒底下,无声地恸哭。

纵容,哄骗,欺瞒,暴力。至此,中国式教育完成了它驯化孩子的闭环。

成长这场浩劫,我们无人生还_第3张图片

个体的驯化对应的是群体的暴政。

影片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是关于蝙蝠的镜头。

蝙蝠飞入教室,学生们欢呼,无心听课。讲台上的老师抄起书本,“啪”的一下打落蝙蝠,扔出窗外。

其他学生纷纷说“哇,好厉害!”站在人群中的李玩愕然,那一刻,她了解了,这就是个体追求自由的代价和下场。

对于群体来说,需要的是秩序和服从。和人们不一样的异类,通常下场悲惨,就像死去的蝙蝠。

成长这场浩劫,我们无人生还_第4张图片

如果说,李玩展现的是少年在被驯化时付出的惨痛代价,片中的父亲则是高度社会化后的成果展示。

他显然不是个坏人。他上有老下有小,要同时周旋在父母、女儿、现任妻子、新生儿子、生意伙伴之间,勉励维持。他免不了家里老小的家长里短、一地鸡毛,也推不掉酒桌上的逢场作戏、曲意逢迎。

电影里不止一次地出现展示中国特色酒桌文化的镜头。油腻的中年男人们,在酒桌上按照权力排成的鄙视链对号入座。权力链顶端的男人在酒桌上满口老子庄子,仁义礼教,却色迷迷地看着旁边的男人为讨好自己去灌未成年的女儿喝酒。

在家庭中处于无上权威的父亲,到了酒桌上怂成孙子。作为高度社会化的所谓的大人,他把附和逢迎变成了本能反应。他深知,只有把张哥王哥哄开心了,才有他这等小角色的好日子。

而他在社会上受到的来自上一级权力链的折辱,又会通过这个链条传递给比他弱小的孩子。于是,处于权力链末端的孩子,只能忍受来自父母的打压和强迫,不能抵抗,不许忤逆。

难得的是,导演并没有忘记铺陈父亲的中年之难。在李玩问道“你和我妈是怎么认识的”,《再回首》的音乐响起,父亲无声地哭了,一边还用手捂着女儿的眼睛,不想让女儿察觉到自己的脆弱。简单的一个动作和情绪,是导演对中国父母的温情——是啊,当一个中国式的女儿不容易,当一个中国式的父亲也很难啊。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刘慈欣的话:

在中国,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

影片中的李玩在经历两个“爱因斯坦”的洗礼后终于成长。她在家人们诧异的目光中,欣然接受了别人夹到碗里的狗肉,吃了下去。那一刻,可以说是李玩的成人礼。影片的最后,导演安排“成年”后的李玩在街上偶遇走失的爱因斯坦,但是李玩没有与她的狗相认,因为她知道,她没有能力给狗好的生活。

此时的李玩,已经对成长之痛驾轻就熟。她甚至想再逼迫一下自己,看看还能痛到什么程度。在成长这场劫难里的受害者,终于在若干次反抗无效后,变成了伤害自己的加害者。可是啊,李玩会长大,有一天她也会变成真正的大人。到那时,她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孩子青春里的加害者呢?

细思极恐。同样的劫难,就在家庭里这样一代一代地轮回。

有没有破解的方法呢?李玩在离开“爱因斯坦”后还是哭了。愿她很多年后还能记得自己当时的痛与泪。

愿我们都记得。

成长这场浩劫,我们无人生还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这场浩劫,我们无人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