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感谢菩萨创造了一切,给了地球生命。生命通常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种,表面看来好像动物更高级,其实呢又不然,因为没有植物,动物就难以活命,而微生物可以要人命,比如病毒。
三类生物中,动物最矫情,需有避风挡雨之所,所以有了鸟巢蚁窝,虎穴龙潭。就连有些虫子都会找片树叶把自己卷起来,真是得瑟。
还有更得瑟的,某种高级动物,都已经不拿自己当动物了,这还能有谁呢,那肯定是人了。人为啥这么狂,因为人不住巢穴,改住房子了,确实比动物高级。并且房子不仅是房子,还是财富、虚荣、名利的象征,用途已经远远超越了居住的涵义。
我出生湖南,在堂堂大中国属于南方人,小时候见过很多土坯的茅草屋,而我家住的是的一排三间木屋,据说从“大地主”家分到的。茅屋低矮阴暗但较严实,木屋高大敞亮但是透风。
小时候对房子没什么概念,只要是家,就可以快乐的成长。木屋除了木柱木梁,就是木板木架,都没有封闭的,我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爬上爬下,在空中穿来穿去,童年时经常徒手在屋梁间行走,飞檐走壁如入无人之境,跟蜘蛛侠有得一拼,每次都把外婆吓得双手合十,仰头直喊“祖宗你下来”。
家里兄弟4个,我是老三,姐姐妹妹都没有,如果不是爸妈想要女儿,是不会生下我的,就更没我弟什么事了。那个年代4个男娃张嘴要吃,可不是闹着玩儿,多亏了老爸在乡镇医院做主治,每月那点工资都买粮食了,感谢八辈祖宗,我们没饿着。
直到1985年,老爸在老妈的威逼利诱之下,木屋被推倒,原地建起了一排青砖瓦房。新房共有五间卧室,另带堂屋,也就是客厅,还有单独的厨房与柴房,卧室设计四兄弟各人有一间,可见老妈是具有长远规划能力的。
偏偏老爸小时候穷怕了,一心就想攒钱,但是每攒下一点,老妈一定就有办法让他花掉,比如这次建房子。老爸就曾经发牢骚:攒一点就被她搞没了,再攒一点又被她搞没了!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但老妈是为了家庭建设,他发牢骚也没啥底气,过过嘴瘾罢了。
中国人注定是要与房子作斗争的,记忆中的八十年代,只有泥坯房与茅屋换成砖房之后,才有了找老婆娶媳妇儿的原始基础,否则基本上免谈。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我们兄弟后来全部在外定居,老家只成了一个寻根问祖、休闲度假的聚会之地,这可是爸妈没有想到的。
千禧年前后,乡下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农村面貌大变。如果是乘车或自驾,沿途观景,会让你感叹中华大地确实富起来了。但其实呢,走进这些楼房,会发现至少有五成家庭的室内几乎是空空如也,内饰也没有做过,有的则是在里面堆粮食,圈鸡鸭,养牛羊。强烈的反差感,会让你哭笑不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农民伯伯都要争先恐后地建楼呢,哪怕没人住,没钱装修,没钱买家俱,甚至欠下大笔债务。原因很简单啊,面子问题!你想啊,邻居都建了,我不建多没面子啊,你甭管室内什么样,我先把外在形象树起来,就是一大成绩。形象有了,远远才会有人看见并指手致敬:瞧瞧那谁挣钱了,也建楼房了,啧啧,羡慕!
当然建了也不白建,哪家真要收媳妇了,重新举债也是要把装修做了的,到那时,这房子也才算修成正果。欠帐怎么办,大力生产,外出打工,找副业,做生意,慢慢挣钱偿还呗。于是乎,辛苦多年,甚至半辈子或一辈子,都在与房子作斗争,其实也是在与自己作斗争。不把自己斗个半死,累个半死,不把房子建起来,是决不善罢甘休的。
农村人已经够惨了,还有更惨的,城里人。
曾经以为城里人吃公家的,住公家的,过的都是神仙日子,农村人对他们那是一个“羡慕嫉妒恨”。尤其可恶的是我从小就暗恋的一个同村妹仔,美若天仙,居然就嫁给了一个十足歪瓜劣枣的家伙,就因为他是“吃公家粮”的。多好的姑娘啊,比年轻时的巩俐还好看,“一棵好白菜就这样被猪拱了”,这事我到现在还耿耿于怀,愤愤不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呢,突然城里人要自己买房子了。开始“有单位的”还可以集资建房廉价购买,后来“单位”也不保了,卖的卖,垮的垮,很多城里人连生计都成了问题,一下从天堂跌倒了地狱。农村妹仔终于不一定往城里跑了,乡下小哥也能找城里姑娘做女朋友了。想想这,我心里就一字:美!
城里人这够惨了吧,错,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为啥子,因为城里房子的价格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永远跑在你收入的前面,你想得到它,就如围着磨盘转圈的那头驴,心里干着急,就是吃不到前面的那捆草。举个例子,根据《中国34年房价变迁史》记载,1981年浙江温州的商品房卖出了68.85元每平米的价格,而今天温州的房价在2万左右,有的超过了2万5千,整整提高了367倍。
房子贵的一大原因是土地贵,我就纳闷了,求解放时不是说打土豪分田地做主人吗,怎么就变成老百姓使用都要花钱买了呢。话说都还不算买,因为房屋产权只有70年,等于是租用而已。明白了不,你花钱了也不是主人,你就一租户。为什么有些国度的私人祖业可以长达几百年而代代传承,“同样是人,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
房子成了国人的心头之痛,房子也让有些人成就了暴富的神话。当辛苦办企业不如炒房子的故事遍地开花,当年度营销数亿的产业集团利润还不如一套房子一年的涨价,当即将破产的上市公司靠卖掉一处房产一举转亏为盈,当相亲交友必问有没有房子无则免谈,当寒窗苦读16年甚至更久的学子走出校园就要开始因房做奴的悲催,当一门三代需倾全家之力和终身积蓄还不一定够一套房子的首付,当明知钢筋混凝土没有高新技术含量与国家竞争力却拿房地产当经济支柱,当开发商降价政府却要出面干涉禁止降价要求恢复高价,当谁都清楚太多国人不能承担房价的重负且为之深陷债务压力……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还要让房地产经济这个奇葩而畸形的怪胎继续存在,继续长大,继续兴风作浪?!
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送终,这些都是人的基本权力,而我们恰恰在这些基础民生上,偏偏要牢牢掐住国人命运的咽喉。全体国人都要与房子作斗争,都在与房子作斗争,我们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正被无情扼杀,我们的幸福感和公民自豪感,将会荡然无存。无数人的声音和呻吟被淹没在了强拆的机械声中,无数人的尊严和理想被掩埋在了高楼大厦的阴影之下。此情此景,试问,你幸福吗。
后记:
我还是幸福的,凭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从桃源走进深圳,也开始了与房子的斗争。2003年买过2层4房2厅1厨2卫,2008年购地自建了一幢两层半小楼带前后小院,2015年与兄弟4人翻新扩大了乡下的老屋,那里成了我们一大家子乡情凝聚,追寻儿时的欢乐故园。
大哥与二哥还有弟弟,分布在市区、县城、区镇,现在他们3人也有6处房子。老爸老妈又想住乡下,又牵挂着4个儿子的家,住哪里,每年在哪过春节,这都成了他俩的一个心思。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但愿,这是他们幸福的烦恼。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我们与全国同胞一样,如果不是与房子作斗争,不是可以过得更好一点吗。
2018年12月7日随笔,写于海南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