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进早餐到发推互怼,马斯克和贝索斯到底有何恩怨?
最近,马斯克和世界首富贝索斯的关系再次受到全网关注。故事的起因是贝索斯的亚马逊花了12亿美元(约合84.2亿元人民币),马斯克发了一条推特,看似十分平常。
6月26日,多家媒体报道亚马逊斥资12亿美元(约合84.2亿元人民币)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这是去年投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后,亚马逊投资的第二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自动驾驶是特斯拉的核心业务之一,虽然Zoox和特斯拉研发自动驾驶的方向各不相同,但亚马逊收购自动驾驶公司还是让马斯克心头一紧。于是发推嘲笑贝索斯是Copy????(即Copycat抄袭者)。
▲马斯克嘲笑贝索斯是抄袭者
此外,从2013年开始,两人为争夺火箭发射平台的使用权产生争执,马斯克并不想和贝索斯共享一个发射平台。贝索斯的Blue Origin注册火箭回收的专利,马斯克的SpaceX直接起诉。
2019年,亚马逊还宣布将要发射3000多颗卫星,实现全球95%区域的互联网覆盖,也引来马斯克“Copycat(抄袭者)”的评价。
不过,除了马斯克不断嘲笑贝索斯的“抄袭”行为,贝索斯也在演讲和推特中多次嘲讽马斯克。贝索斯曾批评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并不靠谱,同时也嘲讽马斯克实现火箭回收比他晚了整整一个月。
那么,马斯克和贝索斯两位公众人物,究竟为何要在推特上公开互怼?两位科技大佬在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中,又结下了怎样的恩怨呢?
01
最近,马斯克的一条推文火了。他@了世界首富,亚马逊CEO贝索斯(Jeff Bezos),并且嘲笑他是一个抄袭者。
▲马斯克嘲笑贝索斯是抄袭者
马斯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天有媒体报道,亚马逊斥资超过12亿美元(超过84.2亿元人民币)收购自动驾驶公司Zoox,成为亚马逊自2009年以来金额最大的一起收购案。亚马逊今后可能会依靠Zoox先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无人出租车和高效送货系统。
亚马逊的业务得以拓展,同时其基础业务的效率也会提升。对于亚马逊来说,这本是一件好事,并且收购、投资都是商业界常有的事,为什么马斯克对这件事冷嘲热讽呢?
原来,这有可能动了马斯克的“奶酪”。
此前,亚马逊做出了外观类似行李箱的无人配送车并投入使用,同时也与自动驾驶公司Embark研发卡车自动驾驶系统,一个是城内无人配送,一个是高速公路的干线配送,与特斯拉自动驾驶没有重合之处。
▲亚马逊Scout无人配送车
但贝索斯的自动驾驶梦想还远不止于无人配送车和卡车自动驾驶。去年2月,亚马逊参与了自动驾驶公司Aurora的5.3亿美元(约合37.2亿元人民币)融资。今年6月,亚马逊再斥超过12亿美元(约合84.2亿元人民币),直接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Zoox。
Aurora和Zoox两家公司都在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并希望未来向市场投入无人出租车,Aurora的创始人厄孟森此前还是Waymo的CTO。由此可见,亚马逊逐渐开始重视载人的自动驾驶业务,甚至有可能未来推出无人出租车业务或者自己造车。这正好戳中了特斯拉的核心业务——乘用车自动驾驶。
并且,这已经不是贝索斯第一次和马斯克“正面硬刚”了。
去年4月,贝索斯的Blue Origin公司宣布将要发射3236枚卫星构建全球网络后,马斯克同样也@贝索斯,并评论抄袭者。
▲马斯克不是第一次批评贝索斯是“抄袭者”
实际上,两人的恩怨还不仅于此。近几年,无论贝索斯在航空航天领域有什么样的进展,马斯克都不忘嘲讽一番,贝索斯本人对此基本全盘接受,仅有一次隐晦的回应。
据外媒报道,贝索斯在2019年的一次私人演讲活动中,曾表示:“我有个朋友想要移民到火星?我说你可以尝试一下去珠穆朗玛峰顶部住一年,因为那里和火星相比就是天堂。”贝索斯演讲中讽刺的就是马斯克的火星计划。
纵观两人在商界的发展就能发现,他们都在本世纪初成立了太空探索领域的公司,都在几年前开始发展自动驾驶,同时还有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布局,两人的商业布局高度相似。
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2002年成立,贝索斯的Blue Origin成立时间更早,2000年就已经成立。
此后,两家探索太空的公司也都希望通过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让更多人有机会飞向太空。他们降低成本的路线也十分相近,那就是火箭回收技术。从这时起,两人在商业领域的竞争正式拉开序幕。
除此之外,贝索斯还涉足马斯克另一项核心业务——电动汽车。2019年,亚马逊与几家公司共同完成对电动车制造商Rivian的投资,合计7.7亿美元(约合54亿元人民币),亚马逊一家公司就出资4.4亿美元(约合30.9亿元人民币),并且在2019年底订购了10万辆Rvian轻型货车。
从Rivian的车型布局上也能看到,Rivian可以造纯电皮卡、纯电轻型货车,都是特斯拉没有涉足的产品线。亚马逊投资Rivian,明显是想排挤特斯拉。
可以说,2019年全年,亚马逊已经将手伸进了特斯拉的核心领域——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
今年6月,亚马逊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斥资12亿美元(约合84.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Zoox,由此可见,亚马逊对载人车辆的自动驾驶还在加大投入,在马斯克的“后花园”不断试探。
02
说到马斯克和贝索斯的恩怨,已经有接近10年的历史了,而在更早的时候,两人的关系甚至还挺不错。
2004年,马斯克和贝索斯曾共进晚餐,两人在晚餐上甚至谈论了不少有关商业模式的话题。2008年前后,也曾参加活动,共同吃早餐,看上去二人其乐融融。
▲2008年两人曾共同吃早餐
这一和谐的场面仅持续了几年,随着SpaceX和Blue Origin两家公司火箭技术不断升级、距离发射越来越近,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原因就是为了争夺一个火箭发射台。
2011年7月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并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7月21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返航,为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画上了句号。
▲2011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发射
此后,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台就只能靠民间力量继续“发挥余热”,马斯克和贝索斯都想租赁到发射台,好让自己的火箭尽快发射升空。
▲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台
2013年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对LC-39A发射台商用项目公开招标,当时最强有力的两个公司就是SpaceX和Blue Origin。
2013年7月,Blue Origin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一项建议,希望将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台面向所有航天公司开放。不过,SpaceX认为,火箭发射很讲究时机,多家公司共享一个发射平台并不合适,SpaceX希望拥有LC-39A发射台的独家使用权。
对于“独家使用”,看似非常霸道,但马斯克有他自己的理由,于是他给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
邮件中说:“虽然Blue Origin对亚轨道(20~100km)飞行器研发了多年,但是始终没有制造出成功的亚轨道飞行器。可以预见,未来5年,Blue Origin也不能研发出符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标准的飞行器。”
▲Blue Origin公司New Shepard火箭与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飞行轨道对比
换句话说,马斯克根本不相信Blue Origin会在5年内造出高轨道飞行器,即便有发射平台,Blue Origin也用不上。而在当时,马斯克的SpaceX已经签下了12个发射订单,价值16亿美元(约合112.3亿元人民币)。
马斯克在电子邮件中表示:“Blue Origin和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完全是针对SpaceX,试图对SpaceX采取封锁策略。”
此番言论一出,虽然说服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发射台授权SpaceX使用,租期20年。不过这也招致Blue Origin的不满,马斯克和贝索斯的恩怨由此开始不断发展。
▲NASA与肯尼迪航天中心授权SpaceX使用发射台
2014年,Blue Origin获得了一项可回收火箭的专利,火箭发射升空后,当一级火箭推进任务完成,能自行垂直降落返回,以实现一级火箭回收再利用。当时,SpaceX也在研发火箭回收的技术。如果Blue Origin专利有效,此后SpaceX在进行一级火箭回收时,可能要向Blue Origin交专利授权费,对于SpaceX来说非常吃亏。
▲Blue Origin有关火箭回收的专利原理图
于是,SpaceX起诉了Blue Origin。SpaceX认为,火箭垂直降落是一种古老的想法,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实现,但Blue Origin的专利中没有对火箭回收提出独特的技术。因此即便有回收火箭再利用的想法,但没有明确的技术创新,并不能申请成为一项专利。
2015年,美国联邦法官判决,Blue Origin公司申请的可回收火箭专利无效。马斯克在航天领域再一次胜利了。
在失去发射平台和火箭回收专利之后,经历两次“惨败”的贝索斯一直希望为自己找回一点自信。2015年11月,Blue Origin的New Shepard火箭首次完成了亚轨道火箭回收测试,贝索斯认为,翻身的机会来了。
他发推文庆祝,并且表示控制火箭降落看着简单,实际并非易事,New Shepard可以说是最稀有的火箭。
不过,刚刚找回一点自信的贝索斯马上被马斯克打脸,马斯克留言说:这一火箭并非最稀有,SpaceX的Grasshopper火箭在3年前已经完成了6次亚轨道飞行后回收火箭的测试。
▲贝索斯实现火箭回收后,马斯克反驳并非最稀有
马斯克在推特上当众“揭发”,打脸贝索斯只是个开始,一个月后,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成功,并成功回收一级火箭,用事实告诉贝索斯,New Shepard火箭并非“最稀有”。发射成功后,贝索斯发推特“祝贺”。但是在这条推文下,满是网友的嘲讽。相比于猎鹰9号,Blue Origin的New Shepard无论在外形上还是飞行距离上都相去甚远,在技术上,猎鹰9号完全碾压New Shepard火箭。
▲贝索斯祝贺SpaceX成功回收火箭
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到今年7月,马斯克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已经执行88次发射任务。而Blue Origin从2005年至今仅进行了19次测试飞行。
马斯克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多次的发射呢?作为世界首富的贝索斯为什么无法做到呢?答案就是,马斯克依靠火箭发射赚钱了。
由于SpaceX拥有发射平台的使用权,同时有高轨道卫星的发射能力,得到了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防部甚至外国的发射订单,每一次向太空发射卫星,或是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SpaceX都有实实在在的收入。
Blue Origin就有点惨了,商业订单非常少且都在未来发射,而每一次发射测试都相当于在烧钱。Blue Origin去年上市后,上市首季净亏损就达到了7300万美元(约合5.1亿元人民币),与2018年第四季度亏损46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相比,亏损程度正在扩大。
Blue Origin拿不到足够的商业订单支撑高昂的测试成本,贝索斯希望通过拓展自身的业务赚钱。
2019年4月,亚马逊宣布将提供覆盖全球的网络服务,通过发射3236颗近地卫星,实现全球网络覆盖。亚马逊希望在距离地面367英里的高空部署784颗卫星,379英里高度处部署1296颗卫星,391英里处部署1156颗卫星。亚马逊表示,这些卫星组成的网络能够覆盖全球95%以上的人口。
消息一出,马斯克坐不住了,在推特上@贝索斯,并直接说他是抄袭者。
▲马斯克指贝索斯是抄袭者
这是因为早在2015年,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就已经提出了Starlink项目,希望通过发射卫星,实现全球互联网覆盖。
从实现方式上看,SpaceX和亚马逊两家公司确实十分相近。并且,SpaceX早在2016年和2018年就已经获得近1.2万颗卫星的频段使用许可,2018年也已经开始发射测试卫星。
从本世纪初Blue Origin和SpaceX先后成立,到2015年两家公司火箭回收成功,贝索斯和马斯克的都拥有了超强的技术,但两人脾气见长。依赖社交媒体,两人从线下吵到了线上。而贝索斯在错失发射台和火箭回收专利后,“马斯克追随者”的行事风格愈加浓郁。
03
贝索斯作为全球首富,自然不会在Blue Origin一棵树上吊死,他的老本行亚马逊线上零售行业也不断产生技术创新。
2016年,亚马逊开始尝试在英国用无人机投递包裹,不过各国对无人机飞行的管理非常严格,发展自动驾驶车辆似乎是个更好的选择。
2017年4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亚马逊已经组建了一个12人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专门研究如何快速交付快递包裹。其中,当时已经开始研发自动驾驶卡车、叉车、无人机。此外,交付客户之前的“最后一英里”也十分重要。
从这时起,亚马逊已经明确将要入局自动驾驶。只不过亚马逊仅研发送货车辆,并不载人行驶,暂时没有威胁到马斯克的自动驾驶业务。
2018年1月,亚马逊自动驾驶的首个成果在美国亮相。这款由丰田、Uber、亚马逊、必胜客共同研发,主要用途就是配送必胜客披萨。亚马逊只是作为参与者之一,并不是项目的主角。
▲丰田无人配送车e-Palette
亚马逊自研的自动驾驶送货车辆终于在2019年有了成果,形成了干线和“最后一公里”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当年1月,亚马逊Scout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美国华盛顿州斯诺霍米什县投入使用。Scout无人配送车类似旅行箱大小,有6个车轮。首批投入运营的Scout无人配送车共有6辆,无人配送车可以根据固定路线行驶,并需要亚马逊安全员陪同。
▲亚马逊Scout无人配送车
同月,Reddit网友还拍摄到卡车自动驾驶公司Embark的I-10卡车车头正拖行一辆亚马逊Prime标志的卡车车厢。这表明,亚马逊已经在使用Embark自动驾驶卡车运送货物。
▲自动驾驶公司Embark的卡车
不过,亚马逊通过合作和自研能够实现送货车辆自动驾驶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贝索斯逐渐将一只手伸进了马斯克的后院。
2019年2月,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宣布,成功融资5.3亿美元(约合37.2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包括亚马逊、红杉资本、壳牌公司等。
Aurora的主要业务就是研发L4级自动驾驶的无人出租车,而马斯克的自动驾驶梦想就是让特斯拉逐渐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亚马逊投资Aurora目的十分明确,亚马逊想要入局载人的自动驾驶领域。
同样在2019年2月,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获得7亿美元(约合49亿元人民币)融资,在投资者中,亚马逊是领投方。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对此评价说,这一巨额投资不仅是2019年美国汽车行业的重要里程碑,还有可能是自2010年特斯拉上市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
而早在2018年,Rivian就已经发布了纯电动皮卡R1T和纯电SUV车型R1S。而在当时,特斯拉产品线中正好缺乏一款纯电皮卡。皮卡作为美国汽车市场的热销车型,Rivian还得到亚马逊等公司的巨额投资,马斯克已经十分紧张,不得不赶紧行动。作为反击,马斯克在去年11月推出了首款纯电皮卡Cybertruck。
去年年初的两个月,亚马逊就正式入局电动汽车和载人自动驾驶业务,涉足特斯拉公司的核心业务。
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紧接着去年9月,亚马逊向电动车初创公司Rivian订购了10万辆纯电动轻型货车。国际清洁交通理事会主管Nic Lutsey表示,2019年北美和欧洲两个地区的纯电轻型货车也就只有7万~10万辆,亚马逊一出手,直接让纯电轻型货车数量翻倍。
对于马斯克来说,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摸爬滚打10多年,全球一个季度的销量才有9万辆。而Rivian一辆车都还没量产交付,就能拿到10万辆的订单,实在让马斯克眼红,同时也让马斯克心头一紧。
▲亚马逊向Rivian订购10万辆轻型货车
对于亚马逊来说,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载人的自动驾驶,都只是刚刚开始。如果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买就行了。
今年6月,亚马逊再斥12亿美元(约合84.2亿元人民币),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马斯克终于坐不住了,他转发《金融时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并@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说他是个抄袭者。
▲马斯克再次批评贝索斯是抄袭者
与此前相同,马斯克用小猫的图案????代替了cat一词,并且还加入了haha这一个略带嘲讽的语气词。
如今,马斯克和贝索斯之间的恩怨已经基本“破案”了。最开始两人齐头并进发展太空探索,虽然成立时间早于SpaceX,但最后被马斯克反超。贝索斯为送货业务研发自动驾驶,发现载人的自动驾驶更有商业前景,还顺便投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贝索斯在2019年就已经成功入局马斯克的核心业务。
04
马斯克和贝索斯的商业布局上可以看到,马斯克几乎没有涉足贝索斯的线上零售业务,似乎贝索斯一直在试探马斯克的各种核心业务。随着两人商业上的交集越来越大,马斯克和贝索斯之间的恩怨还会不断发展。
或许贝索斯还不想像Boring Company一样“无聊”到挖地道,马斯克对贝索斯买下《华盛顿邮报》涉足新闻业还不是很感兴趣。
▲马斯克Boring Company的地下通道
目前,贝索斯的三大企业亚马逊、Blue Origin、华盛顿邮报分别涉足线上零售、太空探索和新闻三个主要行业;马斯克的三大企业特斯拉、SpaceX、Boring Company分别涉足电动汽车、自动驾驶、能源,太空探索以及交通行业。两人的商业布局中,本身没有太多交集。
而正是太空探索一项业务,把两人“捆绑”在一起,让两人有了一些交集。而此后贝索斯线上零售业的发展愈加离不开自动驾驶技术,对能源的需求让亚马逊不得不转向更加清洁、更可持续的电能,两人的交集已经越来越大。
而较早入局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能源领域的马斯克感受到了来自世界首富的力量,或许危机已在眼前。
多年以来,人们都在批评贝索斯是“马斯克追随者”,他没有自己更加创新的想法。不过,贝索斯涉足马斯克的核心业务也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
马斯克能把电动汽车销量做到全球第一,能量产表现更好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能回收高轨道飞行的猎鹰9号火箭,并且已经发射数百颗卫星……已经表明其技术水平已经领先于贝索斯。贝索斯想要迎头赶上,或者缩小差距,花钱收购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科技行业日新月异,马斯克和贝索斯的恩怨肯定还会不断发展。
2019年,贝索斯曾召开一场发布会,并正式发布Blue Origin的登月舱Blue Moon。亚马逊希望这一登月舱可能在2024年投入使用并能够让美国重返月球。
此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挑选了Blue Origin、Dynetics和SpaceX三家公司研发登月项目,马斯克和贝索斯在登月之路上的较量已经开始。
在贝索斯发布Blue Moon登月舱之后,马斯克也曾发推特嘲讽一番。他把Blue Moon中的Moon涂抹掉换成了Ball一词,并说:“Jeff,别开玩笑了。”
▲马斯克嘲笑贝索斯的Blue Moon登月舱
马斯克可能认为,虽然贝索斯说这是登月舱,实际没什么用处,就是个蓝色的球。
而马斯克的SpaceX在2018年就推出了火箭造型的Starship,可以前往火星、月球等多个星球,并且不锈钢的表面可以让Starship飞船重复使用。
▲马斯克Starship效果图
而在电动汽车和载人自动驾驶方面,贝索斯从去年刚刚起步,10万辆Rivian要等明年才会正式开启交付,2030年才会完全交付。而马斯克今年二季度全球汽车销量已经达到9万辆,与Rivian形成竞争的Cybertruck皮卡也将在明年年底正式交付。贝索斯想要迎头赶上或是缩小差距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5
在商业发展中,虽然存在大量“抄袭”,但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切实的证据。虽然,马斯克贝索斯网上争吵不断,但真正走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少之又少。而马斯克指出贝索斯其他“抄袭”的问题也只能算两人“想法相同”,或许并不能证明真的存在抄袭。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某件事物“本应如此”的事件,例如手机本应是全面屏,汽车本应会自动驾驶,火箭本应可以回收重复使用……此时,拥有技术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RECOMMEND
“
网易智能有12个不同垂直领域社群等你来
添加智能菌微信:kaiwu_club
”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