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张图片

2008 年,第 81 届奥斯卡,金刚狼“休·杰克曼”主持本届颁奖典礼。

由于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本届奥斯卡收视低迷,资金有限,但这一届颁奖典礼却被影迷公认为近十年最好的一次奥斯卡。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张图片

西恩·潘二度蝉联影帝,凯特·温斯莱特 7 次提名终于拿下影后,碧昂斯和安妮·海瑟薇搭档休·杰克曼上演绝美舞台剧,米基·洛克暌违数年凭《摔跤手》完美回归,梅丽尔·斯特里普 15 次提名再次刷新自己的记录,数位影帝影后登台致辞,全民缅怀已故天才演员希斯·莱杰……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4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5张图片

这一届话题太多,好片也太多。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本杰明·巴顿奇事》《对话尼克松》《米尔克》《朗读者》《午夜巴塞罗那》《妈妈咪呀》《功夫熊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崛起》《换子疑云》《虐童疑云》《摔跤手》《公爵夫人》……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6张图片

最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拿下了最佳电影大奖,但我最喜欢的却是《本杰明·巴顿奇事》和《朗读者》。似乎奥斯卡每年都被这样的舆论缠身,比如:《社交网络》才应该拿最佳电影,《爱乐之城》比《月光男孩》更好。但诚如我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最佳,尤其把艺术放在竞技台上比拼。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7张图片

难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不够好吗?

它当然有这样的水准值得一座奥斯卡,只是个人喜恶永远不能作为衡量一座奖杯的标准,大概我们只需要知道:越来越多的好电影诞生,我们在为电影艺术而奋斗,这是我们值得为之骄傲的。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8张图片

当凯特·温斯莱特提名 7 次后终于拿下了影后桂冠,那一年的“死亡之组”仍然记忆犹新,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虐童疑云》,安妮·海瑟薇的《蕾切尔的婚礼》,安吉丽娜·朱莉的《换子疑云》,梅丽莎·里奥的《冰冻之河》,这个“最佳女主角”的分量不言而喻。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9张图片

在韦恩斯坦还没有被爆出性丑闻的若干年前,他成功地运作了至少 5 位女演员登顶影后,其中就包括了凯特·温斯莱特。这个以《泰坦尼克号》红遍全球的女演员在彼得·杰克逊的赏识下早已在《罪孽天使》中锋芒毕露,她一定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类人,可她也曾经说过:自己之前只是在学校里演过舞台剧,从来没想过可以拍电影,最多也只期望着在电视剧里出演一些角色。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0张图片
《罪孽天使》

这话说得有些令人嫉妒,19 岁开始就频频和大师合作,彼得·杰克逊之后她便遇到了李安,李安是出了名的演员挖掘机,在他的镜头下,演员一定大放异彩,果不其然,《理智与情感》中她所饰演的玛丽安娜把简·奥斯汀原作中的灵动,活泼,内心却极度敏感的妹妹一角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那是她第一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从此她正式迈向了好莱坞的大门,打破了奥斯卡 10 年内 5 次提名奥斯卡的记录,被媒体称为“英伦玫瑰”。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1张图片
《理智与情感》

但守旧的奥斯卡显然不愿意迈过年龄这个坎,俗话说:得奖靠天时地利人和,提名多靠的才是铁打的实力。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2张图片
《寻找梦幻岛》

一路以来,她都希望以不同的角色来面对自己,她身上有典型的“英国贵族”气质,好莱坞给予她的角色并不广泛,大多都是像《寻找梦幻岛》这样英国范儿十足的角色,所以我们在《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中看到凯特·温斯莱特时,又为她而倾倒。原来她的塑造性这么强,甚至于不畏惧数部电影裸露自己的身体,甚至于得出一个结论,有凯特·温斯莱特的电影,必有裸露。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3张图片
《身为人母》

她个人却毫不在意,一贯地沉浸在角色之中,不掩饰自我,只有对角色的敬畏之心。

于是在《朗读者》里,我们因为她的演出而再一次爱上一部电影,和一个令人心碎的角色。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4张图片

20 世纪 50 年代,德国柏林,一名 15 岁的少年米夏在放学列车上因为得了“猩红热“上吐下泻。

好心的乘务员汉娜帮助了他,并把他带回家中照顾。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5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6张图片

汉娜是个中年妇女,她眼神孤傲落寞,不甚言语,可 15 岁的米夏因为她的帮助而记住了她。他第二次登门拜谢时,就看到了赤裸着身子在洗澡的汉娜,对一个懵懂的少年来讲,没有什么比眼前这一幕更具有魅惑力了,成熟的汉娜仿佛在他的心上撒了花瓣,他爱上了这个女人。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7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8张图片

在电影的世界里,爱情永远是不败的主题,它不分国度,年龄,种族,样貌和信仰,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幸可以看到那么多伟大的故事,它给予我们宽容的力量去看待每一段不同的人生。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19张图片

汉娜也接受了这个比自己小 20 几岁的男孩儿,她每次都让米夏带上书本去她家,这样的话,她就可以听到米夏为自己朗读很多迷人的小说故事,每每听到动情处,她甚至会趴在他的怀里,痛哭流涕。或许米夏也从没想过,汉娜拥有着丰富的灵魂世界和感性的心灵。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0张图片

他们一同去乡村度假,所有的人都说他们俩是不伦之恋,可单纯热忱的米夏永远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别人说得越狠,他对汉娜就越是亲密。这无疑也深深打动了汉娜,她仿佛觉得这个少年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可以把她顽固的心所融化。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1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2张图片

但某一天,米夏发现,汉娜消失了,他的心瞬间就空了,像失去了自由和去爱的能力。

同时,大战结束了……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3张图片

米夏成为了一名法律系的大学生,他总是会去听证会做现场模拟实验。

而这一次,他发现坐在听审台下那个被告人,竟然是消失了好几年的汉娜。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4张图片

他内心的焦灼和恐慌似乎再一次因为汉娜而生,这个消失了数年的女人竟然被指控为战争时期集中营看管犯人的女兵,所有的女兵因为放了大火烧了集中营而被集体讨伐,汉娜便是其中之一。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5张图片

法庭上所有的指控都冲着汉娜一个人,女兵们没有人帮她说话,因为她们都想逃脱罪名。看客们则无情地骂她是“德国婊子。

可汉娜真是这样的人吗?她没有为自己求情,而是对所有的指控都默认了,她没有承认自己的罪行,却也不愿意写下自己的名字来作为证据为自己洗白。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6张图片

为什么?

一封信都不愿意读出来,一个字也不愿意写,就这样在没有证据的反驳情况下汉娜被判了终身监禁。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7张图片

坐在台下的米夏突然想到了曾经自己为她朗读故事的画面,他恍然大悟,原来汉娜是个文盲,她不识字,所以才会叫米夏为她朗读。

可她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也不愿意向世人承认自己是个文盲,她那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和顽强固执似乎再一次震撼了米夏的内心深处。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8张图片

可米夏没有为她站出来说话,此时的他,矛盾而困惑。

他因为汉娜的不辞而别而深深记恨着,又因为自己的冷漠无情而自责。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29张图片

多年后,他已结婚生子,想起了汉娜,决定为自己的错误而弥补,他开始往汉娜所在的监狱里频繁寄送他所朗读的磁带。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0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1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2张图片

汉娜没有一个亲人,虽然米夏从未写过是自己录下来的声音,可汉娜知道,只有那个男孩儿会这么做。

她似乎又一次看到希望和活下来的勇气,她没有在监狱中自我毁灭。

而是从米夏寄过来的磁带中学习认字,学习识字,她在监狱中度过了几十年,从一个文盲变成了一个熟读经典小说的老人。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3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4张图片

而当她白发苍苍时,米夏终于鼓起了勇气来见他。

对于米夏来讲,15 岁那年太美好,可他一生都在为那一年而痛苦,他以为爱人离开了他,而其实,是因为米娜不愿接受文职的工作而离开了那个地方。

他承诺汉娜会给她一切生活上的帮助,可他却没有给予汉娜精神上的安慰。

等他接她出狱时,看护人员告诉他:汉娜已经自杀了。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5张图片

这个故事悲剧得令人发寒,汉娜最终也没有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而米夏,一生都活在了自己的过错阴影下。

精神和肉体,到底什么才最重要?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6张图片

这部电影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高度还原了故事和场景,凯特·温斯莱特的表演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部分,她的节奏才是控制电影情节的走向,我一直很喜欢史蒂芬·戴德利的拍片形式,他是舞台剧出身的导演,所以他的电影叙事方法非常的平稳,从《跳出我天地》到《时时刻刻》,从《朗读者》到《非常响,特别近》,你会发现他的电影没有太突出的高潮片段,他更愿意用剪辑和表演来表达故事的某种情绪,这是非常困难的,突出人物和故事主题,让观众迅速进入到他的节奏之中。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7张图片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8张图片

而这段故事才是我最大的软肋,为什么汉娜不愿意在法庭上承认自己是文盲?在那样动荡的大环境下,她内心的沉默和孤独无人倾诉,她宁愿用终身的囚禁来换取内心的平静。米夏心中终究是有恨意的,世事变迁,他已回不去那个纯粹的少年,那个不顾世俗眼光而亲吻比自己年长汉娜的少年。现在的他,内心太多的积压,看到汉娜,他的眼里,只剩下同情。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39张图片

怀念那段看电影的时光,感性得一发不可收拾。

我同情汉娜,却也同情米夏,他们不过是两个孤独的人,在找寻对方的路上迷失了自我,最终上演了一场悲剧。

但我也爱汉娜,她无与伦比,她为爱而生,也为爱而死。

《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_第4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朗读者》| 15岁,他爱上了她;40岁,他却杀死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