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大行于世,收获了大量的流量,也产生一些问题,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技术问题?价值观问题?笔者没那能耐去讨论,仅从需要创作者选择“专业领域”(专注领域或垂直领域,不一而足,本文统一称“专业领域”)的角度谈谈产品设计的缺陷。
目前的主流自媒体包括东方号、头条号、一点号、网易号、百家号、大鱼号、搜狐号、企鹅号和大风号等。
笔者收集了目前主流的自媒体以及他们上线或改版上线的时间。(本文论述的自媒体产品设计都相对如下自媒体而言)
产品设计理念的落后
下面是某自媒体需要填写的领域(专业领域)。
这条限制本身就含很多错误和混乱的信息在里面,拿截图来看,“历史”和“文化”的区分能下明确定义吗?《史记》是历史,但是《史记》不包含众多的“文化”内涵?又有多少人看《史记》仅仅是当“历史”来看?难道从《史记》里获得信息写一篇关于汉代货币政策的文章就不能投稿在“财经”领域?
作为创作者,创作的内容很多有可能是或都是交叉的,特别是对于相接近的行业,如“文史不分家”,在选择专业领域进行认证的时候就会产生迷茫。
概念本来就存在泛化和交叉,如果不能明确,创作者该选择哪个领域?就算创作者选择了某一领域,自媒体内部审核人员又如何把握尺度去判断所投的文章是否符合创作者所选择的领域?更何况现在的自媒体都宣称有算法进行专业领域的演算会对创作者发表的文章有专业领域的指数要求,那么对创作者来说涉及泛化的文章又如何去执行专业领域指数的要求呢?
产品人关于专业领域的设计出发点应该是让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创作专业领域的专业文章,便于归类,便于相关领域的读者阅读,但不得不面对学科交叉、概念外延等难题,而产品人固守以前的认知,必然会设计出缺陷严重的产品。
更有自媒体为了规避这个问题,竟然设计了21个专业领域供创作者选择,你这个产品人的科班是搞产业分类的吗?(甚至还有更多的,就不截图列举了)
除了专业领域涉及学科的交叉和概念泛化外延的问题,创作者自身的泛领域研究和经历也不能忽视。
终人的一生,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成为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人士,自不待言,但不表示不会对其他专业领域进行探索,都说现在是高速运转的社会,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很多人可能三到五年就在一个新领域进行了开拓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创作的内容能用一个专业领域概括?笔者自己做过老师、做过编辑、做过产品和运营,虽无大智慧大成就,但偶有所得,难道就因为不是自己申请认证的专业领域的文章而要被自媒体平台的各种指数降权?
从这两点就足以看出,现在主流自媒体平台的产品人对学科界线的认知和“社会人”经历的了解是缺乏的,甚至是无知的,没有动态和发展的眼光,设计的产品暴露出设计理念的落后。
产品思维模式固化
在第一个问题里面提及到,自媒体平台想获得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的专业文章,好方便推送给对该专业领域敢兴趣的读者去阅读。请看下面的简图。
通过这个简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产品人在设计“专业领域”供创作者选择的时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阅读敢兴趣的专业领域文章。用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创作专业的文章是再好不过的,代价也是最小的,但这里“拔出萝卜带出泥”,创作者选择了“专业领域”又如何界定ta就是专业的人士呢?且不论ta是否是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又如何界面ta就是这个专业领域的呢?仅凭ta自己选择的领域?还是因为ta投给平台的文章选择的这个专业领域的?
对于平台来说,最终需要获得的不外乎就是专业领域的文章(是否是专业文章还要待定),既然创作者的身份无法核定,那为什么还需要创作者去选择“专业领域”才能去创作“专业文章”?其他的人也可以去创作“专业文章”。
图6已经说明自媒体平台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单篇文章也可以选择分类,既然单篇文章可以选择分类,那为什么需要创作者在注册的时候选择“专业领域”呢?非“专业领域”、非“专业人士”也可以提供“专业领域”的文章并满足图5中“专业领域专业文章的集合”的需求。既然可以选择文章发表的行业领域,个人专业领域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所以设计这种两头都带有“专业”“标签”的模式,体现了产品人思维的固化,认为只有“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才能创作出“专业领域”的“专业“文章,却又不去核实“专业”的身份,要它何用?
改变其实很简单,目的不变,途径变换一下。
产品的惰性,造成推送机制(算法)迟迟更新不了
阅读过自媒体平台提供的文章的你都知道,如果你进入自媒体频道,不知道自己是喜欢哪个频道,那么会收到推荐频道给你推送的文章。
即使是自己知道需要的是什么频道,自媒体平台仍然坚持推送策略,然后继续给你推送文章。即使你很想留在这个频道,即使你不想阅读该频道下推送的某一类型的文章,但是没有好的反馈方式。
不喜欢推送的文章可以通过图7的方式反馈,但是仔细看看截图的内容会发现,不喜欢平台给你推送的这篇文章可以供你反馈的理由,都不够成可以让平台停止推送这一类型文章的理由,即给定的反馈理由是不会让平台停止继续给你推送你不敢兴趣的某种类型的文章。
这就造成了平台推送的文章仍然还是那套机制,你反馈的信息对推送机制的更新的影响微乎其微,你不喜欢的类型的文章会继续推送给你,更有意思的图7的B,你只是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并不表示想拉黑作者或不想看带有某些特定的关键词的文章。
这些看起来像是应该由技术人员在推送层面做些技术调整,而事实不然,产品人自己没有好思路,没有设计好推送机制,是无法带动技术部门去调整或更新推送机制的,而这一切都源于产品人的懒惰。
产品的政治觉悟不够
被部门点名批评的自媒体平台不是一家两家,央媒多次撰文抨击自媒体平台的“野蛮”状态,一头是创作者,一头是读者,两者的平台方就是自媒体平台。
管理好创作者,是指管理好创作者的文章而不是那个人以及持有的账号,创作者的文章需要一个很好的过滤机制,而不是依赖人力审核。管理好读者,是指让读者帮助平台去监督创作者的文章,而不是被动的受众。
涉及政治的都比较敏感,简单提一点两点。
作为一个个体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好的反馈渠道、接受外部意见的虚怀,陪伴产品人的注定就是理念的落后、思维的僵化,从这七家自媒体平台对创作者注册时设置的“专业领域”选项就能看出这是一批产品人的共同问题,如果在加上惰性和觉悟不高,这些产品人管理的平台也将是悲剧。
(文中图片作了必要的处理,原因众所皆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