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人怕出名猪怕壮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人怕出名猪怕壮_第1张图片
宫崎骏漫画电影《千与千寻》里的台词。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这句格言本是一个民间俗语。意为人一出名就容易招来嫉妒,好比像猪养肥了就该招来杀身之祸一样;所以最好是明哲保身,韬光养晦,夹着尾巴做人。

梁萧统《昭明文选·运命论》引用谚语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从自然讲到人事,还真是顺理成章,几乎可算是一种“规律”。

有句俗语叫做“枪打出头鸟”,又有谚语叫“出头的椽子先烂”,都是说的类似的道理。

老子曾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就是说,为人要谦虚诚恳,不可锋芒毕露,盛气凌人,要避免功高盖主,名高欺主。只有不与人争高下,才没有被人比下去的危险。《庄子》中也有“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之说,意思是挺拔的树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容易被喝光。比喻人、事、物做的太好,都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

三国时,聪明的杨修就因为在曹操面前锋芒太露而被处死,而同样聪明的南朝人僧虔却平安无事。僧虔年轻时即以善写隶书而闻名。一次,宋文帝看到他写的字,不由赞叹道:“不仅字超过了王献之,而且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僧虔闻听此言,却并不认为是件好事,因为他深知宋文帝一心想以书法闻名天下,自己的字写得太好,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他于是常常把字故意写得浮皮潦草,不露真迹,也就蒙混过去了。

功成名就之后,在往日的圈子里已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了,该怎么办?正如《老子》所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只有急流勇退才是明智之举。成就之后,头儿还是头儿,领导依然是领导,没什么变化;可他却发现身边放着你这样的一个厉害角色,怎么能不寝食难安,非得尽快把你赶走或除掉而后快呢?在这种时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全身而退。

此中典范当推范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被任命为上将军,但他“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毅然抛弃了名与利,悄悄地逃到了齐国,改名换姓,耕田劳作,“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蠡以为“久受尊名,不祥”,又辞官散财,迁往陶地(今山东定陶),“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即以经商为业。“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最后范蠡得享天年,老死于陶。曾与他共同辅佐共勾践灭吴兴国的文种,则因为不听他的劝告,没有及时离开,而不幸被越王勾践赐剑所杀。

林语堂在《人生的盛宴》中说:“我曾写过一首诗,把道家的思想概括起来:愚者有智慧,缓者有雅致,钝者有机巧,隐者有益处。……美国有一句俚语说:‘别太精明。’ (Don’t be too smart)由这句俚语就可以看出抱这种态度的智慧。最有智慧的人常常假装做‘傻瓜’。”

在某些生死攸关的场合,“打肿脸充胖子”式的强出头固然不足取,要恰到好处地“装傻”,也难。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人怕出名猪怕壮_第2张图片
林语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人怕出名猪怕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