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包容 新书

    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叫《激进包容:后9/11世界教给我们的领导力》(Radical Inclusion: What the Post-9/11 World Should Have Taught Us About Leadership),作者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曾经担任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马丁·邓普西(Martin Dempsey)和作家奥里·布莱夫曼(Ori Brafman)。

现在很多有识之士,包括我们专栏以前讲过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爆裂常识》)和作家斯科特·亚当斯(《以大制胜》),都认为“命令与控制”那种传统的领导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了。领导跟属下玩权术、讲什么“领袖威信”、要求别人维护他的权威那一套,对聪明的年轻一代根本不好使。

这本书说的新型领导力,是一种软实力的操作。如果说你不能*控制*、但是可以*影响*别人的思想,那你应该怎么争取支持呢?这不仅仅是管理者如何领导员工,更是品牌如何领导消费者、意见领袖如何领导民意。做这种事靠小算计不行,你得用“大”学问。

用中国话来说,这本书给的答案就是“团结各种各样的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统战”这个词儿非常老,但是这个手段可不老。我看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已经不知道什么叫“统战”了,所以咱们有必要听听美国人的思维。

我们将带给你“跟美军将领学统战”的特殊体验……但此书的第二作者 —— 实际上应该是主要作者 —— 布莱夫曼也是个不一般的人。他写过好几本书,平时主要从事管理咨询的工作,咨询服务的对象是政府的高官和大公司高管,喜欢谈论“战略级”的问题 —— 当然你也可以管他叫高境界的忽悠大师。

我们就先从布莱夫曼的事迹开始说。

1.怎样推广动物保护

如果你到美国上大学,你会注意到学生组织非常活跃,经常在校园里摆摊 —— 不是摆摊卖什么“毕业学姐的被子”,而是为政治、环保之类的公共事务争取支持。

布莱夫曼199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伯克利学生动物解放组织”。这个组织的理念是控诉美国食品工业。我们知道现在牛肉和鸡肉的生产已经不能叫“畜牧”了,全是机械化的,牛和鸡从出生到被宰杀过的都是暗无天日的生活……“伯克利学生动物解放组织”,就专门号召人们抵制这种工业肉。

布莱夫曼加入组织的主要原因是他是个素食主义者。不但素食,而且是“纯素食”,英文叫“vegan”,意思是不但不吃肉,而且连奶、蛋都不吃,连皮革大衣都不穿,坚决保护动物。布莱夫曼希望能遇到一些同道中人,结果他发现真正同情他们组织的人不多。连很多伯克利的学生都反对他们,比如生化系的学生就认为人拿动物做实验天经地义!

有一次,组织搞了个抵制麦当劳的活动。他们六七个学生在麦当劳对面摆摊,拉横幅发传单,劝人们别吃麦当劳。结果摊子连摆几天,传单倒是发出去了一些,可是连一个人都没劝阻成功。不仅如此,一个看上去非常有爱心的、带着孩子的妈妈,居然打了他们一记耳光!“你们这帮精英不要干扰我!”

布莱夫曼很无奈,心想我们有人穿的衣服都是二手的,哪里精英了?但是你想想也对。人家当家长的好不容易周末领孩子出来吃顿麦当劳,麦当劳里面还有免费游乐场,对普通人家来说是个挺好的活动。要知道纯素的食物更贵,还不好找,可我们吃顿麦当劳还成了不道德了,你们不是精英谁是精英?

“伯克利学生动物解放组织”的活动非常失败。但是搞活动可不能怕失败。布莱夫曼几个人头脑风暴,就有了一个想法:我们能不能也弄个麦当劳呢?

布莱夫曼解散了“伯克利学生动物解放组织”,成立了一个新组织叫“McVegan”,专门跟麦当劳对着干。他们也不宣传动物保护了,改为宣传素食。McVegan也有个金拱门的标志,做了特别大的海报,每个人都穿上主题T恤衫,有自己的 logo,还有个吉祥物,他们还是在麦当劳门口摆摊 — 但这一次不光发传单,还发放免费素食汉堡。

结果是大获成功。人们不但发现素食汉堡挺好吃,而且还认为他们的logo设计很酷,有人还要花钱买他们的T恤衫。麦当劳一看 McVegan 这不是侵权吗?把布莱夫曼等人告上了法庭 —— 但是布莱夫曼抓住机会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借机宣传自己组织的理念,把事情越闹越大。最后麦当劳撤诉,McVegan 获得了年轻人的口碑,素食成了一个很酷的行为。

当时可是1995年,那时候连知道 Vegan 这个词的人都很少。我不敢说布莱夫曼的组织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是素食理念在今天的美国已经是主流之一了。

布莱夫曼的组织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辩论变成了“叙事”。保护动物权益是个有争议的事儿,是一场辩论,会把人贴标签分成敌我 —— 而素食则是一个叙事。

布莱夫曼说,今天这个时代,“事实”真实与否恐怕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叙事”手段是否高明,越来越重要。

2.数字回声

咱们先说为什么事实不重要。2017年,特朗普刚刚就任美国总统的时候,各地爆发了抗议示威活动。2月1号这天,伯克利作为美国左派的一个大本营,校园里就发生了一次严重骚乱。很多建筑物都被破坏了,据说有人还使用了燃烧弹。

可是事件发生之后所有人都懵了。包括警察在内,好像谁也不知道骚乱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是因为学生失控了吗?伯克利的学生虽然热衷政治,但是真没有暴力传统。这一次抗议,学生组织者还专门强调了要坚持非暴力原则。

警方认为有可能是某些校外组织专门收买了暴力分子来搞破坏。这个阴谋论又有两个版本。一种可能性是左派干的,某个左派大佬 —— 比如索罗斯(没错,索罗斯真是左派的大佬),故意把事情搞大。另一种可能性是右派干的:你伯克利不是左派基地吗?我们搞个事情让联邦政府惩罚你们。

如果连警察都搞不清楚,这三个版本你信哪个呢?每个人都选择相信自己的版本,互联网只能加剧人们的观点分歧,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后真相”的时代,大家生活在数字化的回声之中。

布莱夫曼自己去做了调查,事实真相有可能是这完全是突发的意外。是有外来者参与,但是他们并没拿哪个组织的钱,更没有使用什么燃烧弹。最初的着火是活动中有个用来室外取暖的加热灯掉了下来,引起了火灾 → 媒体过度反应,报道说有人使用燃烧弹 → 警方跟着过度反应,认为有恐怖分子袭击,自己警力不足……然后居然选择了撤退!结果局面在混乱中不断升级。

本来是了解正确的事实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可是如果说什么的都有,根本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事实,你怎么办呢?

我们要知道,能让那么多人选择素食的可不是“有关素食和动物保护的科学事实”,而是叙事讲得好。

3.事实和叙事

我们看美国的社会运动,往往是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马丁·路德·金那个时代的运动还有人组织,现在的 MeToo 运动是谁组织的?现在有些事儿并没有组织、命令和控制,也没有什么幕后黑手。

如果非要说有组织者的话,“叙事”就是这个组织者。比如像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案的“恐怖袭击”,两个所谓“恐怖分子”根本不是被哪个组织指派的,他们是自己受网上视频影响,说动手就动手了。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就是一个组织者。

所以我们说的第一个领导力是叙事。组织需要叙事,叙事甚至能取代组织。

现在人人都知道“讲故事”是个特别厉害的手段。“叙事”是广义的讲故事。你并不一定非得讲一个完整的有人物有剧情有转折的故事,你只要能用某个主观的视角,把东西 —— 不管是历史故事也好、哲学观点也好、科学知识也好 —— 讲一遍,就叫叙事。

事实是客观的,叙事是主观的。

事实分对错,会引发辩论,而叙事的关键在于你讲得是否有趣、能不能吸引人,叙事只会带来支持者。讲事实你得讲逻辑,而叙事讲的是感情。事实的价值在于有用,而叙事的价值在于传播 —— 只要传播得广你就赢了。事实一定要准确,叙事却可以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人不断改变,反正只要保留你的理念就行。

只要人们认同你的叙事,就会自发地去做一些事情。这种领导力,岂不是比传统的命令与控制更高明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激进包容 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