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士族与寒族的斗争

184年黄巾大起义后,天下大乱,各地军阀割据,汉皇室先后被各路人等控制,至曹操时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经多年征战,最后官渡之战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220年曹丕篡权称帝,史称曹魏。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史称孙吴。三国鼎立。

诸葛亮诱孟达败亡的故事折射出诸葛亮这个蜀汉的“新人”与李严等蜀汉“旧人”之间的斗争。

蜀汉的主客矛盾

刘备和他手下的人,几乎都不是蜀地人士,占据西蜀,被称作新人;

刘璋死后留下大量旧臣,他们多数当地的世家大族,树大根深,被称作旧人。

士族掌控着重要职位和社会舆论,又站在道德制高点,诸葛亮通过孟达反叛见死不救的手段,整治了李严等旧人,完成了新旧部的整合,成功地反客为主。

士族和寒族的斗争

除了诸葛亮和孟达李严的故事,从曹操和袁绍的博弈关系中也可见一斑。

袁绍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家族号称四世三公。汉末士族和宦官是对抗关系。黄巾起义爆发后,袁绍率兵消灭了当权的宦官。

曹操是寒族的代表。曹操父亲的养父是一名宦官,因此曹操有着抹不去的宦官出身。而他本人自己也瞧不起宦官一族,因此极力想洗去宦官的身份。在宦官和士族那里,他都得不到支持自己的力量,只得利用平复黄巾军后改编的青州兵,打败了袁绍袁术等顶级士族。之后继续不断打压士族,按照才能任用人。然而青州兵只听曹操一人调遣。待曹操死后,篡位的曹丕完全无法掌控局势,没法继续打压士族,最后不得不接受士族建议,采用“九品中正制”,把人按照能力分成三六九等来安排职务。然而能力大小还是由士族来评定的,因此实际上是士族又掌握了大权。

士族最终战胜寒族

曹魏士族又占领了上风,最终司马家族这个士族的代表战胜了曹魏,掌握了实权,建立西晋。士族最终战胜了寒族。

西蜀呢?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继承遗志,为了维护蜀汉的正当性(中兴汉室),必须北伐。然后彼时北伐注定是失败的。蜀汉人口不及曹魏的四分之一,而且蜀汉的世家大族也不愿北伐伤财。诸葛亮死后,姜维威望不够,北伐最终失败。

晋建立后,伐吴。最终结束三国局面,实现统一。

需要提及的是,经过汉至西晋两百多年的发展,士族的水平逐渐败坏。并无治理天下的能力。因此西晋虽然统一了天下,但很快出现更大的混乱。在混乱中,又出现文明的大爆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时期士族与寒族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