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权威的态度:谨慎相信而不迷信

中国教育下的很多孩子习惯于服从,这种思维模式可能延续到成年甚至整个人生。更可怕的是,他们对自己绝对服从权威的习惯不自知。缺少怀疑、自信的精神容易限制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我希望给看到这篇文字的人提个醒,想想自己是不是迷失在权威里,不要忘了我们也可以有不同且正确的想法。理由如下:

没有永远的权威

2018年2月7日,Space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搭载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实现了火箭回收。关注到这一事件,我想,为什么是埃隆·马斯克做出了特斯拉以及SpaceX?

马斯克一直有远大愿景,并且做了颠覆性的创新,比如电动汽车、民营航空公司。马斯克能够做出颠覆性创新,我认为很主要的原因是他有怀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在汽车市场已有ABB(奥迪、奔驰、宝马)等品牌的强大阵容的情况下,马斯克坚信需要改变汽车的能源动力,应对环境污染、能源稀缺的问题。很多人不看好电动车是因为续航能力较差以及充电设施的不完备带来较差的驾车体验。但是马斯克看到电动车在科学技术上的可行性,投入研发,做出传统汽车大佬不会想不会做的事。

如果权威拘泥现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迟早会落伍而失去权威的光环;不被权威限制想象力,有一定科学依据地天马行空,敢于做颠覆式创新,早晚会像马斯克一样变成权威。

权威可能在民间

“高手在民间”是小概率事件,不能完全忽视民间存在高手的可能性。一个套路不可能事事皆准,不局限于个别权威,广开言路是大有裨益的。

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面爸爸是两个女儿的权威,开始是,最后也是。中间大女儿吉塔去国家体育学院进修备战国际摔跤比赛,她在新环境中改变了生活习惯、训练风格,甚至不再把爸爸看作心中的权威。但是在国家队教练的教导下,吉塔没有取得好成绩,渐渐信心受挫。最后还是爸爸,无论从心态还是技术上帮助吉塔找回自信以及国家荣誉感。吉塔在比赛中为印度赢得了摔跤比赛的金牌。

我想起,自从多读了几本书,我就觉得比父母懂更多了,觉得书中的道理更“权威”。但是经历了更多的事之后才发现,路不是白走的,爸妈的经验更丰富,有些时候比书更“权威”。

挑战权威的成本

为什么我们普通人愿意服从权威呢?《对权威的服从》分析了人们服从权威伤害别人的原因。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中,大多数受试者不反抗“教授”的命令,在实验中用电击惩罚答错题的人,不管被惩罚的人已经多么痛苦。

服从权威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不敢破坏已建立的秩序,把自己看作权威的代言人。也就是说,权威一般是受主流群体拥护的,反对权威也就是反对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另外,我们容易对“权威”有崇拜感,而让自己显得卑微,也就没有意识到权威也可能是错的。

说到底,要挑战权威,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思想意识。权威不一定都是对的,不要盲目崇拜。

结语

现如今信息很多又很杂,在寻求建议、借鉴经验的时候,“权威”这个标签是有效的过滤工具。但是我们也要听听不同的声音,了解新颖的想法,敢于质疑,并且多一点点自信。对权威要谨慎相信而不迷信。


PS:谢谢经常反对我的想法的那小子。虽然被反对会不舒服,但是总比盲目自信要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权威的态度:谨慎相信而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