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入学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到喜欢上这个专业,再到毕业拿到 10 多个 offer,最终进入理想的大厂工作。回想起来这些年确确实实踩了很多坑。 我刚开始学习编程的时候也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想速成,但是有时候却是不尽人意。
回忆了下这几年学习编程的过程,整理了一些我自己认为很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初学编程的你,少走一些弯路, 可能文章比较长,但我真心希望初学编程的你能够认真看完,至少,我认为如果我刚学编程的时候看到这篇文章,对我或多或少是有一些帮助的。
我个人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是在课堂上学到的编程,其实不是这样。
我认为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 科班出身的学生知道去学什么,知道每一门课程是干什么的;还有一些必须完成的作业、小项目,促使他们去做一些实际的编码练习,除此之外,真的全靠自学。
对于自学编程,我认为首先应该谈的是如何去避免一些坑,这样就可能节约大把的时间。下面我就以问题的形式来分享一些我认为重要的方面。
1. 我应该选择什么编程语言
可能困扰编程新手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应该学什么编程语言】或者【我需要学习哪些课程才能做出一个 web、一个 app】,很多人一直纠结这个问题,陷入了东学一点、西看一点的死循环,到头来啥也没学好,这会很浪费时间。
刚上大一的时候,我也很想知道应该选择什么编程语言。我问了很多人,网上各种查资料,但所能得到的答案都很片面,多数对这个问题答非所问,总是回答说“某某编程语言难”,“某某编程语言性能好”。 其实作为初学者,我们对计算机体系都不了解,就不要过多地去纠结性能,或者难易等因素,原因我等下再说。
如果你有明确的方向,那么很好选择。 如果你想做算法、机器学习方向,那么 python 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想做 web 开发,java、php 等都可以。如果想做一些更底层的工作,那么就可以选 c。当然这是建立在你有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可是,很多人都没怎么接触过计算机行业,特别是和我一样刚入学就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的人。对这些同学来说,各个编程语言就只是个名字,除了叫法不一样,你根本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差别。所以索性不要纠结了,我替你选一个吧。
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那么你有大把连续的时间,就先学习 c,然后再学 c++。我个人是学 c 入门的,也许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推荐学 c,因为 c 和 c++ 都很难、很复杂,看起来并不适合入门。然而正是它们的难和复杂才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不是指操作系统】。 学习编程不是学习编程语言,而是学习一个计算机生态,即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只会编程语言而不理解整个计算机的体系,就像只会写字而写不出好文章。了解 c/c++ 和了解计算机系统是极为贴合的, 向下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地理解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什么呢?因为较为底层的东西很多都是用 c 实现的,和系统的贴合度极高,很多教材源码甚至教程,在讲述这些知识的时候都是用 c 或 c++ 作为媒介。而 向上,c++ 面向对象的机制,也可以做出一些应用,譬如五子棋游戏等,也不会显得那么枯燥。花个小半年时间了解 c 和 c++,之后你就会觉得看书、看资料可以轻松很多。
如果你是一个上班族,但是刚刚学习编程,可能学 c 和 c++ 对你来说有些复杂和困难,因为学习它们确实是很需要时间。你们不像在校生那样有大把的连续时间,而零碎的时间去学习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效果不见得有那么好,所以可以先学一些【更容易见效】的编程语言, 从 python 入手吧,至少能快速做出一些小应用,不至于丢失了兴趣,但是真的要入门编程又还得看看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书籍,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去编程,譬如【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这一本书可以读很多遍,这本书把整个计算机系统给串起来了。
2.学习编程,我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我要学哪些课程?我为什么要学习如高数、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
这个问题也是之前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不过我现在想通了,对于【高数、离散、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很好解释,做算法的同学肯定知道为啥要学习这些课程。 机器学习中会大量用到上述提到的课程,所以会比较好理解。对在校生而言,学校开设的很多课程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我们很疑惑,不知道学它有什么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很纠结,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很正常,因为我们学习得不够深入,自然不能理解它们的用处。
在我看来, 大学本科课程更多的是面向“面”的教学,即什么课程都教给你一些,但是又讲得不那么深入;而 工作或者读研,更多的则是面向“点”的学习,用到的知识更专。本科时,学校也不知道你以后是去搞算法、还是搞架构、还是搞服务器开发,甚至去搞硬件,所以学校需要你学很多课程,至少有个了解。对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一方面也可以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些启发。所以即使像数电、模电等课程,虽然之后可能用不着,但是你也要学,并且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虽然你最后不一定去搞硬件,但是这些课程也会让你更容易去理解一些知识,比如 cpu 中的逻辑器件。
如果你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今后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课程与课程之间是可以调一下 优先级的。不过像大学物理,这种课程确实是对编程没有帮助,但是像我前面所说的,大学教育更注重广度,大物等课程可能就是为了给你普及生活常识吧。
其实,大学教育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我认为我们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应该采取的是 项目驱动式学习,即需要用到什么东西时不会了再去学,而不是先填鸭式的都填进脑子,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不知道它这是干嘛用的,等之后用到了,甚至不记得自己学过,反而查资料才会想起:哦,原来我之前学的 xx 科目是这个用处啊,可是我当时并没有好好学。很多时候学生时间的浪费可能还是要怪老师、怪学校,他们一开始没给我们做好充分的课程介绍。所以,在经过比较多的编程和项目实践后,我认为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式是, 改良版的项目驱动学习法。即:
学习一段时间,做个小项目,将做项目遇到的问题记下来,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再实践,再学一段时间理论,让知识成网状发射状地变大。当然,项目驱动式学习有一个弊端,就是每次学习的知识都是项目所需要的,很零碎、不成体系,所以需要改良,即在采取项目驱动学习法的时候每天抽一段时间去完整地读一本书,或者一个相关问题的完整介绍,这样就很容易把一些知识成体系地串起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慢慢的,你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那么多科目,学这些科目能干什么。
为了表达地更加形象,我就举一个小例子,是我最近遇到的。我本身的工作是做 Linux C++ 的,但不仅限于此。我个人对 python、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等内容比较感兴趣,大家可以看到我最近也在我的专栏发布了很多文章。就从 数据获取开始,我讲讲我这两个月做了什么东西。
谈到数据获取,可能最容易想到的是 爬虫,爬虫是一个在知乎上被说烂了的话题,所以我不想多说它是什么。很多时候有人觉得爬虫简单,为什么呢,因为有 现成的框架,所以获取少量的数据就比较容易。但是当你需要爬取的数据很大的时候(比如我之前抓取了知乎 500 万用户的数据,在下班的时间、用自己家里普通的 pc,计算机性能并不是那么好,比不上服务器,又要在不被封 IP 的情况下抓到这么大量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清洗,最后还要可视化展示),使用现成的爬虫框架就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了。况且,我需要抓很多数据源,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所以我选择去 开发一个系统,即在现有的框架下进行二次开发,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爬虫系统,并植入一些算法。我在系统中添加了很多中间件,直到现在,它还可以在 10 分钟内就部署一个能抓取大量数据的爬虫应用。当然,这个过程也遇到了不少麻烦,我就简单讲讲,怎么去攻克一个个问题。
下面先给出一个 树形图,从上往下每一个圈都代表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如果你现在看不懂,没关系,我想告诉你的是一种梳理知识的方法:
如上图所示,就是一个项目驱动式学习的例子,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数据,所以选择了爬虫:
上述六点简单讲了讲项目驱动式学习的介绍,其实,你看到的每一个小圆圈,深挖下去都大有文章。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任何一条学习路径学习下去都深无止境,我们不可能完全学会,可是 项目驱动式学习最大的好处是让你知道你应该去学习什么,而不是先学一大堆知识,再去做一个项目。严格来说,项目驱动式学习的可视化路径是一张网,而不是一棵树,这里画成树状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
除了获得数据,还有清洗数据、分析数据,甚至挖掘数据,最后可视化数据并且展示数据,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可以参见下面这张图, 如果大家想看我做的一些成品,可以看看我的其他文章。
3.学习编程是否需要制定计划?
学习编程是否需要制定计划,该制定什么样的计划呢?
我认为不只是编程需要制定计划,其他任何的学习和工作都需要制定计划。我从 13 年上大学就开始定期给自己制定计划,这个习惯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受益匪浅。当然也不只是制定学习计划,还可以列一些自己需要做的其他的事情。我最近在整理笔记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之前记录的计划和清单,可以给大家看看。 比如下图就是我 14 年写的笔记,笔记上都留下了最后一次打开的时间。列举了一些自己需要看的文章,因为当时不太懂得规划,所以比较乱。
到了 16 年的时候,我做计划做得更加有条理了。下图是 16 年 10 月 30 日的计划,那时候我已经大四了,并且已经找到了工作、签了满意的 offer,并且没有什么课,按理说可以放松放松了,不过我还是制定了一些学习计划,并且选择在 11 月去百度实习。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学习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课,因为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确实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专业课,到了大三下想清楚原因以后,我也就一直在重新学习,因为计算机专业课真的很重要!学好了这些课,能让你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轻松不少:
除了大四制定的计划外,大二的时候我也制定过较为详细的学习计划(如下图),把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编号,存入表格,这样才能让你过得有条不紊。当然,很难完全按照计划去执行,不过制定相应的计划能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所以,如果你是在校生,那么好好制定一个计划吧,因为你有大把的时间。当然,如果你已经毕业了,没关系,我现在也在上班,同样也列举了自己最近要学习的内容,如下图(2 月 27 日更新过),包括了短期和长期需要学习的内容:
4.编程是否需要做笔记和写博客?
我觉得,写不写博客无所谓,因为博客是要写出来给大家看的,可能要保证格式美观、语法也要尽量准确,最好比较有文采,我觉得太麻烦也就一直没写。 而笔记是必须要做的,并且记笔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追求一种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同一个班的同学,他用他的学习方法考上了清华,而你用同样的方法就不行,为什么?因为他的方法对他自己而言是定制化的,可能且大概率不适合你,比如他的笔记你不一定能看懂,因为他可能设计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符号。而就编程而言,很多同学说善用搜索引擎,是对的,可是搜索引擎搜出来的是别人的答案。你照搬过来,也许可以用,但是你没有记住,这些知识并不属于你,之后你可能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又要再搜索一遍,可能很难找到之前的那个答案了。但是记笔记就不一样,记笔记是定制化的,对你自己定制,你可以用自己最爽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个问题,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东西,看了几遍之后就能非常迅速和容易地理解。之后遇到相同的问题可以快速地通过找笔记解决。
举个例子,下图是我记录的一些关于 gdb【linux 下调试 c++ 的工具】的使用的一些笔记。我只记录了我自己最常用的一些内容,也许你看着很乱,但是我就能很容易看懂,这就是我的定制化。
记笔记的习惯一定要坚持,等过个一年或者两年,这就是你巨大的财富,因为那是只有你才能看懂的东西。我已经记录了 4 年多、1G 多的内容,现在的笔记基本已经形成了体系,可以给大家展示其中的一部分。
专业知识相关笔记:
开发相关的笔记:
一些类目:
5.有什么比较好的编程方法?
除了上述分享的一些方法,我认为在同一时间段不要学习太多类别的课程,比如你可以同时学习 python 和 html/css,但是你不要同时学 python、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数据结构、网络,我曾经试过,一门课没学一会儿就学下一门,其实上一门根本学不到什么实际的知识。因为记忆知识是符合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对于一门课,特别是很难的专业课,譬如操作系统,你每天看半小时,效果是比较差的,可能你热身就得半小时。所以宁可每天学两门,然后每一门学长一点的时间,比如两小时。【毕竟学校上课,一次课也得两小时】,要避免贪多,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6.我需要刷 oj 么?
我认为刚开始编程的时候还是应该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被你周围的“X 神”给误导了。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身边总是有很多搞计算机竞赛的人,他们之间都互相称对方为“X 神”,某某神又使用一个牛逼的算法,将程序时间从 1 秒降低到了 0.999 秒。我要劝大家的是,刷题不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是说非要在竞赛中拿奖,除非你是特别喜欢,否则,没必要去 背代码。我们刷题的目的是适应写代码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编译错误,你会慢慢去记住一些语法、关键字,并理解一些概念,还可以自己去使用它,比如实现数据结构。慢慢的你就会变得有经验,知道一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我也是慢慢这样过来的,我现在在工作和下班以后写代码时,基本都不用 IDE 了,比如写 c++,要么 vim,要么就是 sublime,而调试用的是我前面提到的工具 gdb。即,有一个文本编辑器就能写代码,脱离了 IDE 的束缚。在写 oj 之后一段时间,在比较熟练了之后,就可以不去刷题了,可以去譬如 github 这样的网站上找点项目来看,然后自己跟着写一下,编程能力慢慢就提升了。就计算机专业来说,很多同学在大一上完编程课之后,就很少写代码了,这样是很不好的。刷题除了可以锻炼编程能力,对于找工作前突击也很有作用。比如,我之前投递过华为公司的研发岗位,校招的时候有笔试题。我就在 16 年国庆的时候刷了一下华为的 oj,我记得笔试是 600 分的总分,过 100 就给面试机会,而我很轻松的就拿了 500 分,而当时也就刷了 20 多道华为的题。
7.看书还是看视频?
网上有不少人鄙视看视频学习的同学,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认为看视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不过我们得明白看书和看视频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其实我是很建议看视频入门的,因为目前网上的应用型【非学术型:比如清华大学的操作系统,非常难】的视频都是很简单的,很多是面向初学者的,视频能用较短的时间告诉你你现在所学的技术可以干什么,可能需要先修哪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搭建一个项目驱动式学习的网络。可是视频也有个缺点:就是知识非常的杂,很不系统。虽然现在很多教学网站都提供了学习路径,但是这些路径中的视频很多时候都不是同一个老师录制的,只是按照知识的依赖关系排的顺序,所以,如果想通过视频去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一些学术型的视频还是很推荐的,比如斯坦福的机器学习,清华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课程,能坚持看完,绝对受益匪浅】。而应用型的,比如 web 开发等知识,还是得看书。书籍等特点就是系统化,由浅入深,你可以定制化地看自己薄弱的章节。所以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式是:
看视频入门,看书进阶。
8.多久能学会编程?
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如果只是想做出一个小应用,2 个月足矣,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学习编程不是学习一种编程语言,而是学习一个生态,一个计算机系统,所以无止境。
9.我应该选择什么资料,看什么书?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编程新手容易困惑的问题。网络上拥有我们一辈子都看不完的教程和资料,所以现在应该不会存在找不着视频教程、找不着书看的问题。而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看什么视频、看什么书。从开始学编程到现在,我也买了上百本书,而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并不多。而视频教程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东看一点、西看一点,知识很难组织成网络。所以 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大量资料面前,我们不知道选择什么资料去学习。即使我们使用项目驱动式学习的方法找到了我们的方向,但是同一个路径下,也有很多资料。前文列举的项目驱动式学习的图中,我们是自上而下的去发现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如果能有人帮我们组织好学习路径,然后自下而上地去学习,那么效率可能会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