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

最近跟儿子聊天,儿子问我:你都看过什么心理学的书籍,学过哪个心理学的流派?我老实说:我学的比较杂,看过一些学院派的,也学习过一些后来的所谓家庭治疗派的。儿子说你想搞孩子的教育,你看过卢梭的教育理论吗?我说没看过,儿子建议我看一看。这两年因为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遇到了一些问题,开始不断的学习。从开始认为孩子有问题到认识到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通过学习不断的探索教育的规律。

接受孩子的建议,看了卢梭论教育的一些理论,最大的感受是,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要尊重儿童,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卢梭的书中把孩子的发展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婴儿期。卢梭认为从人诞生到2岁是婴儿期。他认为这个阶段没有感情,没有思考,又的仅是感觉而已,他不能够意识自己和事物的存在。教育必须以体育锻炼与身体养护为主,倡导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自然成长。2.儿童期。卢梭认为由婴儿期到十二岁为儿童期。这个阶段身体活动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与完善,但是理性还不健全。卢梭认为这个阶段在继续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进行感官教育。3.少年期。卢梭认为十三岁到十五岁是少年期,它属于人的一生能力最好的时期。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理性的发展,它是知识教育的前提。卢梭认为在这个阶段实行智育。4.青年期。卢梭认为从十六岁到二十岁为青年期。这个阶段,容易冲动,性情容易改变,不服管教。卢梭主张实行道德教育。

反思自己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的得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尤其在孩子幼年时期,是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儿童时期,孩子的理性思维尚在发育阶段,而身体活动和语言表达是这个阶段完善的重要时期。反观我好像更多地在于说教,或者是颐指气使型、或者是苦口婆心型,共同的特点是不以平等的身份去倾听、去理解,而是以过来人的“睿智”指点,永远正确,但也永远隔靴搔痒。教育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与孩子的生命成长相融与共。从这点看,在孩子小的时候,我更多的把教育的领域狭窄化了,更多地是关注孩子在课堂三学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孩子会了没有,能力得到了多少发展,而忽略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情绪的管理,习惯的养成等与这个年龄有关的教育。

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反观我们父母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忽略了生活能力的培养。家长早已习惯以爱的名义来越俎代庖了,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接受,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孩子们对自然就不再是亲切和欢喜,而是陌生与恐惧,于是依赖性越来越强,生存能力越来越低,社会上也就越来越多长不大的孩子。

三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借鉴意义。如今的儿童,为了“打好升学的基础”承受者沉重的知识学习的负担,大量练习题铺天盖地地压向他们。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除了超负荷地要孩子读书、写字、计算外,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和假期的学习班,弄得孩子们没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动和爱好。有时候父母还采取专制得手段来对待儿童,让儿童不停地学,学一些他们根本究不感兴趣的东西。如此的教育,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儿童是不可能用心去学,也不会专注于这一方面的学习,更不会成为什么才什么家。相反会给儿童造成厌学的情绪,以及对父母的反感,最终成为教育的牺牲品。让儿童的天性真正释放,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的自然节律来因材施教。这也是来学之郎的学习做导师型的父母初衷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