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并发控制(上)

GoLang并发控制(上)

在go程序中,最被人所熟知的便是并发特性,一方面有goroutine这类二级线程,对这种不处于用户态的go程的支持,另一方面便是对并发编程的简便化,可以快捷稳定的写出支持并发的程序。

  • 先回顾进程or线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inte-process communication(IPC)
    其中Go支持的IPC方法有管道、信号和socket。篇(shui)幅(ping)有限,一张图引入回忆。

    GoLang并发控制(上)_第1张图片
    ipc图解.jpg

  • 并发和并行

    简单来讲 并发就是可同时发起执行的程序,并行就是可以在支持并行的硬件上执行的并发程序;换句话说,并发程序代表了所有可以实现并发行为的程序,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行程序也只是他的一个子集。 这个问题在知乎笔试中出现过,并行和并发不是一个概念。

复习过过去的基础知识后,进入主题。

开发go程序,不管是系统性的k8s平台,还是基于传统的web开发,都常常使用goroutine来并发处理任务,有时候goroutine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也有时候goroutine之间是需要同步和通信的;另一种情况是父goroutine需要控制属于他的子goroutine。而goroutine的设计机制为,goroutine退出只能由本身进行控制,不同与传统的用户态协程,不允许从外部强制结束该goroutine,除非goroutine奔溃或者main函数结束。目前实现多个goroutine间的同步与通信大致有:

  • 全局共享变量
  • channel管道通信 ---CSP模型
  • context包 ---在1.7版本后引入

全局共享变量:
实现思路为:

  1. 申明一个全局变量。
  2. 在这个全局变量作用域中,开启多个go程,多个go程实际上是共享这个全局变量。
  3. 开启的多个go程实现循环,不断的监听这个全局变量的情况,若全局变量属性触发一定条件,跳出循环,按串行顺序执行到该go程结尾,go程生命周期结束。

代码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main() {
    running := true
    f := func() {
        for running { //控制的全局共享变量
            fmt.Println("sub proc running...")
            time.Sleep(1 * time.Second)
        }
        fmt.Println("sub proc exit")
    }
    go f()
    go f()
    go f()
    time.Sleep(2 * time.Second)
    running = false //全局共享变量改变
    time.Sleep(3 * time.Second)
    fmt.Println("main proc exit")
}
  • 优点:实现简单,不抽象,直白方便,一个变量即可简单控制子goroutine的进行。
  • 缺点:
    • 不能适应结构复杂的设计,功能有限,只能适用于子go程中读,外主程或父go程来写全局变量,若子go程中进行写,会出现数据同步问题,需要加锁解决,不加锁面对map这类线程不安全的结构会报错。
    • 还有不适合用于同级的子go程间的通信,全局变量传递的信息太少。
    • 还有就是主进程无法等待所有子goroutine退出,因为这种方式只能是单向通知,所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非常简单的逻辑且并发量不太大的场景。

channel通信

首先解释golang中的channel:channel是go中的核心部分之一,结构体简单概括就是一个ring队列+一个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源码构建。在使用中可以将channel看做管道,通过channel迸发执行的go程之间就可以发送或者接受数据,从而对并发逻辑进行控制。

go的channel的设计是建立在CSP(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中文可以叫做通信顺序进程,是一种并发编程模型,由 Tony Hoare 于 1977 年提出。简单来说,CSP 模型由并发执行的实体(线程或者进程)所组成,实体之间通过发送消息进行通信,这里发送消息时使用的就是通道,或者叫 channel。CSP 模型的关键是关注 channel,而不关注发送消息的实体。Go 语言实现了 CSP 部分理论,goroutine 对应 CSP 中并发执行的实体,channel 也就对应着 CSP 中的 channel。 也就是说,CSP 描述这样一种并发模型:多个Process 使用一个 Channel 进行通信, 这个 Channel 连结的 Process 通常是匿名的,消息传递通常是同步的(有别于 Actor Model)。

设计思路:

  1. 创建一个sync包中WaitGroup实例 var wg sync.WaitGroup
  2. 创建一个chan,负责控制go程退出
  3. 在每一个go程被创建前,执行注册. wg.Add(1)
  4. 创建go后,在go程中监听信号chan能否收到,使用select机制(和io多路复用相似)
  5. runtime主程 直接关闭chan,也可以选择发送信号量。通知子go程结束循环,结束go程
  6. go程调用 wg.Done()注销后再退出,所以在进行go程 使用defer,go程退出执行。
  7. wg.Wait() 在注册的所有信息注销后才继续执行下一步。原理是实现一个for死循环,在注册的值消耗完毕后,跳出死循环。

代码解释: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os"
    "os/signal"
    "sync"
    "syscall"
    "time"
)
//执行的go程方法,传入的chan
func consumer(stop <-chan bool) {
    for {
        select {                    //机制类似epoll
        case <-stop:
            fmt.Println("exit sub goroutine")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running...")
            time.Sleep(500 * time.Millisecond)
        }
    }
}
func main() {
        stop := make(chan bool)
        var wg sync.WaitGroup
        // Spawn example consumers
        for i := 0; i < 3; i++ {
            wg.Add(1)
            go func(stop <-chan bool) {
                defer wg.Done()
                consumer(stop)
            }(stop)
        }
        close(stop) //直接关闭chan,否则传递3次信号量
        fmt.Println("stopping all jobs!")
        wg.Wait()
        fmt.Println("OVER")
}

channel通信控制基于CSP模型,相比于传统的线程与锁并发模型,避免了大量的加锁解锁的性能消耗,而又比Actor模型更加灵活,使用Actor模型时,负责通讯的媒介与执行单元是紧耦合的–每个Actor都有一个信箱。而使用CSP模型,channel是第一对象,可以被独立地创建,写入和读出数据,更容易进行扩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GoLang并发控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