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毕设

——摘自科学网
这个周末有点特殊,也不是因为经历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这周与以往周末的例行公事有所不同。以往都是先睡足了觉,然后待宿舍听听歌,看看书,再写写博文。而这周末早上六点就起,胡乱吃个早餐,便匆匆忙忙打车到某一高校。此次出行,我感到既荣幸又忐忑。荣幸是因为,作为学生的我,有幸被研究所指派到M高校,当他们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评委。忐忑是因为,与那些资深的有经验的老师相比,觉得自己略显不足。
我所在的答辩小组由五名老师组成,其中四位老师都是他们自己学校的,组长也是他们学院的。其中一位老师看上去很有学者范,两天的答辩几乎都不提一个问题,估计是因为他见得多了,知道学生的水平,就不想再为难学生了。在两天的工作中,一共有42名学生参加毕业答辩,我觉得答辩学生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属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勤奋刻苦的拔尖学生,但这类学生非常少,两天只出现了一名。我们所在的小组有个出类拔萃的女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那位女孩虽说其貌不扬,但她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青春的朝气和自信的魅力却深深的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评委。她一上台就抛下一句响当当的话:“我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做的,老师可以随便发问。”其中有一老师就问:“你就不怕老师把你问倒吗?” 只听那学生想都没想就回答道:“我不怕,因为我所有工作都是亲自完成的,我问心无愧。而且我相信,我足以应付老师的提问。”我被她折服,不是因为她的工作有多出色,而是她的那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凡事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人们吃的是快餐,寄的是快递,就连感冒,吃的药也是速效的。真的很难想象能有几个大学生能够真正沉下心来认真地做毕业设计。她的那种钻研的精神正是我们最看重而恰恰又是当代人最为缺乏的。
第二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应付了事派。这类学生总共有33位,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工作似乎是为我们而做的。说白了,他们是为了应付这项工作而工作,而不是真正从学习和工作中增长自己的技能。用了几天时间仓促完成毕业设计,然后应付了事。
第三类:压根就是来打酱油的,这类学生有8名。一问三不知,一上台就胡掰乱扯,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论文格式错误百出,根本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的模板修改,论文的内容一看就是完全抄袭的。
关于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颇为让我震惊。
看完西游记,觉得里面有句话很经典:有后台的妖精都被接走了,而没背景没关系的妖精只能被乱棍打死。虽说这句话用在这儿有点夸大其词了点,但我觉得也还是颇能说明问题的。
我感觉虽不能说存在很大的不公,但还是存在不少的歧视现象。
学生上台后,老师都会问一下他们的就业和考研情况。刚开始不了解情况,还以为这是老师对学生人性关怀的体现,可是慢慢才发现原来“此中有深意”。老师问学生问题也可分为两派。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因学生指导老师的三六九等而有极大的不同。如果学生导师是本校比较知名的老师或教授,尽管做的很一般,评委老师一般不会为难学生。如果学生找到工作或已经考上研究生,老师也一般也会让其顺利通过。只有那些没有所谓的“背景”,既没工作又没考研的学生成为了“牺牲品”。
现在谈谈他们毕业答辩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第一,PPT存在的问题。字体的大小不统一,背景太过鲜艳,连内容都看不清,段落的首行缩进都不统一,内容都不认真检查,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存在错别字,或者将概念混淆。
第二,将自己不懂的概念写在PPT,一问就被问倒了。
第三,态度不够真诚,不懂装懂,问一个基本的问题,就露出破绽。
第四,论文的内容以及实验结果都是从网上复制过来的,还带着网络的印记。
第五,选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无关,而且也做不好,说不清楚。
第六,报告的时间没有把握,超时。
第七,报告的内容,不是自己所做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自己做的内容很少提及。
第八,提交的论文都没有认真看,存在很多错别字,还有很多抄袭的印记。
建议:
第一,答辩之前应该将PPT拷入机器,并且看是否能够正常播放。我的小组存在个别学生在答辩的过程中PPT打不开,还有更极品的就是,答辩开始一分钟后,发现所用的PPT不是自己要使用的那份。
第二,态度一定要诚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评委老师都知道自己学院学生的水平,只要诚实老师一般都不会太为难你。
第三,一定要自信。有些男生上去报告,那声音小的可怜。后来一个评委导师打趣说,你的声音和你的论文中的图片一样,是故意让我看不清。
第四,对老师要有礼貌。有些学生在上面报告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给人印象非常不好。
第五,答辩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PPT以及论文。
第六,回答问题一定要面对着评委,不然给人的感觉是你不尊重评委。
第七,一定要听清问题再回答。有些学生胡扯了半天,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到底是自己不懂呢,还是没有听清问题就开始胡扯。

神一样存在的学生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个应该可以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根据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大致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的四类。

第一类,自主型。这类学生的通常能够主动学习,很少旷课、迟到,对学习比较重视,从老师的角度而言,这类学生最让人省心。自主型的学生之所以重视学习,可能出于以下原因。其一,兴趣;有兴趣就会不断的去探索,去求知,所以学习性比较高。其二,工作;拼爹的时代,无爹可拼,只能靠自己,所以想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目标,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其三,尊严;通过学习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这类学生比较少,估计15%左右。

第二类,被动型。这类学生学习性不高,但所有畏惧。畏惧挂科,畏惧学校的规章制度。具体到课堂上,只会偶尔抱着侥幸心理,旷课迟到。正因为有所畏惧,尽管平时不怎么爱学,但期末考试的时候,还是会认真复习。这类学生占大多数,估计65%左右。

第三类,不劳而获型。相比被动型,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更差一些,虽有所畏惧,但畏惧的程度更低。具体到课堂上,旷课迟到次数就比较多。仅存的一点畏惧,会迫使其在期末考试时,花少量时间去复习,重点所想的是通过其他手段通过考试。比如:作弊,向老师解释各种旷课理由,希望老师高抬贵手。这类学生相对比较少,估计15%左右。

第四类,神一样存在型。为什么说是神一样的存在呢?因为他们神龙见首不见尾,你根本找不到他,无所畏惧。具体到课堂,旷课、迟到都是家常便饭,偶尔上几次课,感觉就是对老师天大的恩赐。正因为无所畏惧,所以哪怕你给他考试答案都没用,甚至不来考试。这类学生更少一些,估计5%左右。

遗憾的是,近年来,第一类学生逐渐减少,而第三、第四类学生却逐渐增加。针对这些趋势,作为教师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应对。

针对第一类学生,尽管比较省心,但还是得加强引导,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类学生影响他人,以达到扩大这类学生群体的目的。

针对第二类学生,就得严厉公平,恩威并重。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学生态度。从行动上,迫使他们不敢逃课,能够认真对待学习。

针对第三类学生,一定要严格,不能放水,让他们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

针对第四类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无所畏惧,也无所办法。

以上的对策,只是理论上,希望通过实践的检验,以观后效。

记得前段时间有人在谈论“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他们的观点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学生不重视,学校放水,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据我所说本科毕业论文取消的概率很低,其他专业我不知道,但计算机相关专业要取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家公布的专业质量建设标准以及工程认证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更高,学院重新修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和“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明确规定毕设的学分由原来的7学分上升到14学分。

在这一背景下,今天和去年一样,我也带了四名本科毕业生做毕业设计。这四名学生有两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另外两名是网络工程专业。给他们的题目比较简单,都是偏向应用,具体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整个毕设过程中,总共开了11次会,可以算是每周一次。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两名学生不需要操什么心,只要告诉他们具体的要求,他们都能够顺利的完成。另外两个学生就有所不同,得时刻催促,不是说他们不重视,而是他们一直认为来得及,所以迟迟不动手。后来发现这样情况之后,要求他们每周必须带计算机来找我,以检查其毕设的进度。催促几周之后,他们也逐渐上道,基本上都完成的毕设的要求。也就是说不考虑系统的兼容性与并发性问题,他们所做的系统基本上能够用,基本功能都实现。

实现毕设系统之后,就得着手写毕业论文,因为毕业论文需要查重,所以就要求他们提前完成毕业论文。我在读博期间养成比较严谨的习惯,所以在修改他们毕业论文的时候,非常严格,连一个逗号的全角半角之间的错误都不能放过。刚开始学生不知道我的习惯,给我初稿时,并没有那么认真,后来看到我给他们的批注时,才认识到。如果不认真,我这一关肯定是过不了的。就这样反复地修改了三遍,所以才通过,才允许他们查重,不过查重的效果还是不错四个学生的查重率分别为4.7%,8.7%,10.7%以及12.7%(学院规定不超过30%就行)。

随着昨天开答辩之前的最后一次会,毕设的工作差不多到此结束。在开会时,学生和我说:“她室友的毕设老师,都没有这样要求她们修改论文,问我是不是对她们要求太严,居然连一个逗号都不放过”。我只能笑着回答:“如果你室友在我那组答辩,我肯定会给她的论文挑出非常多的问题,这样自然答辩的分数就不高;对你严格了,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可以规避,其他老师也就不会问这些问题,所以答辩就相对轻松一些。”

总之,我带得这几届学生都算比较顺利,也没有操太多的心。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学生不是“神一样存在的学生”;其二,我比较严格,教学上不放水,当然毕设上也不会放水,我所带的学生都深知这点,所以态度上都会比较认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看待毕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