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扎拉尔说,没有一个人可以模仿自己的童年,童年意味着生长于变化不居,童年也意味着朝向生长的倾听,有些艺术家不时要感慨自己对着童年努力的返回,他试图能继续像儿童一样创作。
不能模仿童年,只能怀恋童年。
有人说老师的职业很好,尤其是小学老师,每天都和儿童打交道,时刻保持童心,儿童的世界应该是最干净的(早熟的除外)。
儿童除了干净,还有纯粹,他们装不了逼。记得在发奖品时,某小子因为老是骚扰课堂,所以他失去了获得奖品的资格,当时他嘴一撇,说我回家买。结果发完的时候,他又朝我伸出手来,想要一块。我当然不能给,因为必须有底线和原则。
永葆一颗童心,努力接近童年。
2)
哈扎拉尔说,世界上最苦的事情莫过于聪明的人理解不了愚笨人的痛苦。
这句话我听了很久,也会在心里思索很久,佩服哈扎拉尔的这样的说法的高明之处。
他们说要换位思考,可是真的换位思考其实是很难的,不是说说而已。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也能大致区分一些愚笨的人。
面对班里的某些孩子,我会“恨铁不是钢”,怎么也不能对他进行换位思考。
我可以保护你的自尊心,在同学面前维护你的尊严,但是当我一再地保护你时,你却压根不去努力,甚至变本加厉地逃离学习,逃离好好做人的状态,我怎么还能对你换位思考。
当然,也许是我的努力还不够。
3)
哈扎拉尔说,每个人心里都有想说就说什么的各种妄念。
就像现在,每天在上书写,我也只是写着,什么币,什么阅读量,我不会去管。
某些时候回过去翻自己写的文字,阅读量为0,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我只管自由自在地发声,想说就说,想写就写,仅此而已。
这也应该是一种妄念。
4)
哈扎拉尔说,世上我们惧怕的人都是我们看不见的,也说不上惧怕什么,这才更厉害。
每个人的心都有两半:一半“玻璃心”,一半“水泥心”,在这两半之上,我们都有一颗惧怕心存在。
这两天看《催眠师手记》,晚上做了噩梦,早上醒来回味,这个噩梦里有哪些是我真实生活的投射,哪些是我真正惧怕的。
似乎,眼下,我并没有什么惧怕的。可是,恐惧会让我们活得更加谨慎。
就是那种看不见的也说不出的恐惧吧,真正的厉害。
所以我说不出来,不足为奇。
5)
哈扎拉尔说,新的一年,所有的希望仍是旧的,尘埃般熟悉又渺小,无论你是否希望过,你都难以希望什么了。
是的,现在正好是新的一年,所有的希望仍是旧的。
比如希望家人平安,快乐,心想事成。年年如此,年年都不变。
这样的希望熟悉又渺小,当然比这个更高级的希望的确没有了。
6)
哈扎拉尔说,有意思的狂欢是每天的狂欢,狂欢使一切洋溢着喜乐,苦难也有一种被涂抹上的暧昧的色泽,写着遗忘与很快遗忘,一切都在为新的让路,新的灾祸新的突变。接着是新的遗忘,不幸,持续的不幸,使人产生隐秘的期待,一种对不断翻页的喜好,同时深信这才是真正不可变的。
“不断翻页的美好”,这种美好真的很美好。
你有体验过吗?
比如牵强地类比一下,你在批阅试卷的时候,每张卷子都是书写工整,答案正确,这样的爽劲儿就是很美好。
每天都狂欢,寻找自己的狂欢。哪怕会被遗忘。
7)
哈扎拉尔说,早上醒来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我相信”,被自己这样的一念之得甜美了一下,我愿今天一整天都保持这样的信心。
尽管晚上做了噩梦,但早上醒来,还是愿意“我相信”,这也是我的一念。
然后充满信心地去做各种事情,也许行动是缓慢的,但思想却是很积极的。
只有我相信,你才会真实的活着。
8)
哈扎拉尔说,认清自己生活其中的社会面目不是一件易事,真正开始于变革的努力则是那些生命强健的人,无论什么时代勇气总是成为向导。
变革,总是“生命强健”的人,或者欲望太强的人。往往“生命强健”基本就是欲望太强,至少在某一个方面的欲望,或者叫做执念的人,才是将变革进行到底的人。
自己,只能成为自己的变革者。
别人的变革,或许会让你受益。
只是,我们往往认不清自己的生活。
9)
哈扎拉尔说,人生的乐趣就是“大讲废话“,维特根斯坦特别强调这是人本性需要之一。
好吧,前面都是在“大讲废话”,可是这是我的乐趣。
因为,有的废话讲着讲着,会越来越亮。
也许,有的废话讲着讲着,就算真的废了,也没有损失什么。
写完这些,有些“不知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