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之我见。第一疏通文意是基础。第二,反复吟咏是关键。初读主要是读准字音和节奏,再读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三读要把握整首诗的内容,四读要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五读要品味语言的精妙等。通过准确的停顿节奏的快慢,重音的强调,语速的循环等处理,要将不同诗体,不同诗篇,不同诗句,读出不同的情感。第三,抓住意向进入意境是途径,第四,品味语言是根本。第五,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了解古诗常用的修辞和写作手法,也是欣赏古诗所运用的重要方法。
站在讲台上的永远是执教者而非评课者,只要过了文本解读的关,怎么去设计怎么去引导?怎么去落实?必须依靠执教者针对学情的个人独立的思考和取舍。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个人的智慧就没有集体的智慧,不建立在个人独立深入思考之上的集体备课和评课只是形式,没有实效。
《诫子书》的教学最大的收获是,静以修身去领略山川之美,咀嚼人生之味,都让身在红尘内的我们,心住水云间,让每个人都在自己卑微、阴暗、寒冷的角落里,倔强的活着,并且,愿意追寻阳光,那明朗的一角。
写作,是和自己的灵魂交谈。
写作就是对自我生活的凝视,因为这种凝视,才可以沉静思想,检视自我。
人活着,应该留下成长的痕迹,留下痕迹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
因为写作,我的感官变得日益细致敏锐,我的思想变得日益全面清晰,我的心灵变得日益丰富平和,我的表达变得日益流畅准确,写作,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好。
我写作时,我的灵魂醒来了,我写字,那是在和自己的灵魂交谈,于是我不怕孤独,我与自己的灵魂同行,它是我最好的伴侣。
因为有文字,让我可以暂时超脱,清醒的看着自己,也看着别人,灵魂可以和文字齐飞。
写作教学需要给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直观的体验,这样便于学生有形象的认知,需要设计活动,教师要设计适宜教学目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获取自身独特的感受,通过情境和活动将抽象的写作知识具体化,实在化。需要教知识和方法。在学生体验情境和参与活动中,适时的给予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方法的点拨,再辅之一以适度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提升。
具体生动,是记叙文的重要要求,怎么写的具体生动呢?核心有效的知识,一是写波兰,二是写详略,三是写烘托,四是写细节。用愿望加障碍来制造波澜,也就是人物的愿望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克服障碍的过程自然就形成了波澜。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人物场景事件,写出详细的过程,再辅之以略写的衬托,使主要的内容详实起来。用环境,用其余人物,用心理描写来渲染,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描写的奥秘是生动传神,怎么做到生动传神?王荣生教授认为,描写一是要把瞬间事件加以展开,二是把综合事务加以分解。前者需要学生在作文中拉长时间,写心理活动,写语言,动作神态,写周围环境,还可以写悬念,写插叙,写联想和想象。
写作的知识和技能非单纯的传授给学生,他们就能理解,掌握和运用,没有具体的实例,没有思维的训练,没有细致的指导,概念化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空洞的符号,遥不可及,没有意义。
学生在自改互改中,能揣摩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能借鉴写作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最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有位教育者说,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的背后,悄悄的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教师铺设的轨道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
巧妙的启发暗示,既指出了学生作文存在的不足,又达到了指导修改的目的,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从作文的立意选材到构思表达都精益求精的好习惯。
评语写的具有文学性,带给学生一种审美感享受,学生天长日久受到美的语言的熏陶,渐渐的,由佩服到喜爱到模仿老师美妙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也教给了学生美的语言表达。
利用有的放矢,鼓励为主,巧妙启发,优美艺术的评语,对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尤其是提高学生作文修改的自觉性有一定作用。
学生互改作文要求对每篇作文起码看三遍,第1遍。
看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用修改符号圈出错别字,找出病句,第2遍,看段落层次是否合理,联系衔接是否妥当,内容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在文章相对硬的空白处写上或包或扁的简洁评语及每一批,可以是对精彩词句的赞美,也可以是对某篇布局的建议,还可以是对利益的构思的指点。第3遍,看文章主旨是否明确,主题内容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范围和重点,从大局着眼,以写作要求为准绳,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文章,写好总批。
写作水平的高低不像其他学科的答案那么容易评判,而往往要对文章的利益布局,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一番认真的推敲,这是一个分析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评判鉴赏的过程。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文识类,即通过一篇的学习认识一类散文,散文的教学一定要关注文中的我,即抒情主人公作者自己的情感态度,分享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这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能够原谅接纳一个品行不良的父亲,确实是不容易的,一则朱自清已经走入社会,承担起了家庭重担,也以为人夫为人父,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和艰难,对父亲当初的错误多了一份谅解。二则父亲腿疼的脑筋,日渐衰老的身体让他心疼难过,多了对父亲的同情。三则经过了8年的时间,也冲淡了父子间的怨恨,增加了长久不见的思念。最重要的是,已成为5个孩子的父亲的朱自清明白了,这世界是没有完美的人,自然更没有完美的父母,接纳不完美的父母也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