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小李,你说的我查了牛津词典和网上,没有那样说啊!” 老编辑老马站起来对着新编辑小李说。
“我都说了,是我有次听外教讲座外教说的。”小李低头一边看稿一边回答。
“那也不能作为凭据吧,我看的外国电影中都有God的说法啊?”老马道。
“那就按照你的来呗!”小李说。
“不是说就按照我的来,我就想知道为什么就把God改为Gosh,我看的电影很多都是国际大片啊!”老马一副要深入调查的姿势。
“我早就说过了啊,一个外教曾说过用God不敬,他们一般都用Gosh。你要不改就不改,只要您高兴。”小李一副要结束谈话的感觉。
“咱就是讨论么,词典啥的都没说,外教说的咱能作为依据么?”老马继续说。
“我都说了啊,只要您高兴,按你的来,好吧?只要您高兴!”小李给谈话画句号。
“难道我的外国电影白看了?”老马自嘲。
这是本月发生在我们英语编辑室的一件小事,关于一本初中教辅资料中的一个小对话中一个单词的争议:God还是Gosh。
咬文嚼字的职业病吧!但是这几年的各级质量检查、送审等,不这样抠来抠去又不行。God和Gosh我相信都在被使用,只不过有的地区讲究一下,有些地区不讲究。就像在我们国家,去看望新生儿讲究上午去看望,但似乎有的人又没有这个讲究。
想起上半年让其他部门检查我们的一本书,其中对于一个以do提问的一般疑问句,就指出我们书中的答语缺少yes,根据语境不用yes直接回答do后面提问的内容完全ok,但是对方那个老编辑认为不规范,而我们也一时半会儿找不出结实的证据证明自己。于是就点头同意了,但是对于这种质检是有几分不服气的。后来在某个版本的教材中发现有对do引导的一般疑问句没有用yes而直接回答,这才算是找到证据了,某天刚好那个老编辑借我们的书,顺便给他看了证据,翻案了。
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同一个国家的语言,不同地区就有很大差异,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语言本身是为使用的,在我们周围往往成了一种规则的记忆。悲哀又无奈。
想起香蜜群里一个女性刚刚分享的出国经历。她在饭店吃饭,服务员礼貌打招呼:“How are you?”,她立马回答:“Fine,thank you. And you?”本以为自己初中的基本功扎实还有点小得意,后来才发现这种回答傻傻的,在外国人那里,大多人人只轻轻回应一个yes即可。
但是在中国人学英语的过程中,对于how are you的回答,学生写个yes老师百分之九十扣分和纠正。我们编写教辅资料写个yes,不被质检扣的撞了红线才怪呢!
对于艺术对于语言,中规中矩其实是绊脚绳。然而……我们只能知而就范,且行且思考吧!在这两年的扎实的看稿子中,身边的小伙伴们在教材、国标、词典中也会发现一些小差错,但是在不是硬伤的时候,还是随着大流严格按照这些权威、标准执行吧!